探秘癫痫:大脑中的神秘 “电风暴”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听闻过这样的场景:一个人毫无征兆地突然倒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这看似惊悚的一幕,背后的 “元凶” 很可能就是癫痫。癫痫,这个神秘的疾病,一直困扰着众多患者及其家庭,也引发了人们的诸多好奇与疑问。癫痫的临床表现有两个关键特征,即脑电图上的痫样放电和癫痫的临床发作。所有癫痫发作共同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的特点。不同类型的癫痫又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比如全身强直 - 阵挛性发作的特征是意识丧失、全身强直性收缩后有阵挛的序列活动;失神发作的特征是突然发生、迅速终止的意识丧失。

部分性发作源于大脑半球局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包括单纯部分性、复杂部分性、部分性继发全面性发作三类。单纯部分性发作时程短,一般不超过 1 分钟,发作起始与结束均较突然,无意识障碍,可分为部分运动性发作、部分感觉性发作、自主神经性发作、精神性发作四型。复杂部分性发作占成人癫痫发作的 50% 以上,也称为精神运动性发作,病灶多在颞叶,故又称为颞叶癫痫,也可见于额叶、嗅皮质等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可仅表现为意识障碍,或表现为意识障碍和自动症,或表现为意识障碍与运动症状。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时,单纯部分性发作可发展为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或复杂部分性发作均可泛化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全面性发作最初的症状和脑电图提示发作起源于双侧脑部,多在发作初期就有意识丧失。全面强直 - 阵挛发作意识丧失、双侧强直后出现阵挛是此型发作的主要临床特征,可由部分性发作演变而来,也可在疾病开始即表现为全面强直 - 阵挛发作,早期出现意识丧失、跌倒,随后的发作分为强直期、阵挛期、发作后期三期。强直性发作多见于弥漫性脑损害的儿童,睡眠中发作较多;阵挛性发作几乎都发生在婴幼儿,特征是重复阵挛性抽动伴意识丧失,之前无强直期;失神发作分典型和不典型失神发作,临床表现、脑电图背景活动及发作期改变、预后等均有较大差异;肌阵挛发作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遍及全身,也可限于某个肌群或某个肢体,常成簇发生,声、光等刺激可诱发;失张力发作由姿势性张力丧失所致;痴笑发作是 2001 年 ILAE 新提出的癫痫发作类型之一,其诊断标准为没有诱因的、刻板的反复发作的痴笑,常伴有其他癫痫表现,发作期和发作间期 EEG 有痫样放电,无其他疾病能解释这种发作性痴笑;持续性先兆是 ⅡAE 在新癫痫分类中把持续性先兆作为癫痫的一种亚型,也将其视为部分感觉性癫痫的同义词。

民间有一种传言,认为孕妇若吃羊肉,可能导致生出的孩子患癫痫,这种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只是因为癫痫俗称 “羊癫疯”,人们依据 “以形补形,吃啥补啥” 的错误理论得出的谬论。实际上,癫痫的病根往往发生在围产期,围产期发生感染,或婴幼儿脑外伤导致脑结构发生病变,是癫痫最常见的原因。此外,遗传因素、脑皮质发育不良、脑血管病、脑肿瘤以及代谢病等也是癫痫的主要病因。所以,怀孕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乱服药物,远离烟酒,避免过量辐射;婴儿出生后应好好照顾,有病及时就医,避免高烧不退,谨防受到严重外伤,这才是保护其远离癫痫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