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甲流,48岁的明星走了,我那84岁的母亲依然健在

这两天大S的新闻轮流轰炸,躲都躲不开。让人很难理解:同样得了甲流,我那84岁的母亲恢复了健康,而48岁的明星有钱有关系还在医疗条件好的日本,咋就走了呢?

大S的生病、就医直至去世的过程,信息混乱,难辨真假,就不说了,说说我那退休小学教师母亲的就医流水账吧。

我们家老太太住在养老院。具体情况见《居家养老与养老院养老》

去年11月底,养老院通知:流感高发,不建议探视。家里人也在轮流感冒中,于是1个多月没去养老院探视,每天视频、微信联系。

1月2日,上午养老院通知:发烧了。

等到下午15:00通知高烧39,血氧低于90,准备去医院。然后在救护车上血氧低于50,有呼吸衰竭症状,吸氧后有所缓解。

等我们赶到医院时,已经进急诊抢救室了。

16:30家属签《病重通知及有创检查/治疗通知书》--------我当时的心理活动是:太小题大做了吧,不就是个感冒嘛。看了大S的结果,真想给医生去道歉。

17:00护士通知,病情已稳定,准备饭盒餐具,护理垫,湿巾纸,大便器等交给护工。抢救室,家属不能进,只能请护工。

18:00医生介绍病情,告知养老院判断准确,处理得当,送医及时。目前病情稳定,进一步稳定后再进行全面检查。家属交点押金就可以回家了,有事电话通知。

之后的几天,需要做CT等重要检查时,才打电话叫家属去配合一下。平时去过几次,见不到医生。

一周后,医院通知可以出院了,但需要再打2天点滴,养老院可以完成。跟养老院联系,养老院说可以接回去,但有风险。我立马明白了:老太太是老年痴呆症,不懂得配合,一旦出现滚针的风险,可能出现超出养老院的医护能力的情况。马上跟医院协调,医院同意停止点滴后再回养老院。

2天后,坐养老院的救护车回到养老院。从入院到出院共9天。出院时,老太太还带着尿管和食管,睡多醒少。医生说尿管和食管只是为了治疗方便,已经可以去掉了,是否去掉看养老院的护理习惯。

2周后,在养老院的春节联合会上,老太太坐在轮椅上独唱了2首歌----虽然歌词有点乱,曲调还是基本准确的。

好了,流水账到此结束,感觉是:

无论是大S命丧东瀛,还是李冰冰澳洲打飞的回国的逃生,好像很多在中国都不是个事儿的事儿,在国外却可能死人。之前一直不能理解发达国家,尤其是医疗水平世界排名领先的国家,感冒都容易死人。现在明白了,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死人。

从我家老太太的经历看,重点在于把住了第一道关口:判断准确,处理得当,送医及时。现在医院的发热门诊、心脑卒绿色通道等也是如此。这样在病情恶化前,医生就可以像扁鹊二哥一样.药到病除,解决大多数病人的问题。而不需要每个医生都像扁鹊一样又动刀又放血的。扁鹊只负责少数危重病人就可以了。扁鹊大哥呢,也许就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民间养生谚语吧,什么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脚暖头凉百病不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等。

我对这方面没研究,胡思乱想,想到那写到那。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