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涨超11%,创阶段性新高,泡泡玛特迎接蛇年“开门红”?

500

2025年,连续三个季度业绩超预期的泡泡玛特迎来新一年的开门红,单日股价涨超11%,报收103.2港元,突破12月中旬高点,创阶段性新高。

此外,恒生指数公司将于2月21日盘后公布恒生系列指数半年度审议结果。中金表示,恒生指数调整方面,泡泡玛特等位列符合纳入名单前列,有可能成为纳入的潜在候选者。摩根士丹利则指出,泡泡玛特去年第四季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较上季加快,海外市场更持续取得倍速增长。

这家曾被贴上"盲盒经济泡沫"标签的潮玩企业,在经历2022年的增速放缓与市场质疑后,以一系列战略重构动作实现逆袭。从IP矩阵的深度孵化到全球化布局的加速推进,从线下零售场景重塑到数字化生态闭环的完善,泡泡玛特正在突破"潮玩公司"的固有边界,向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巨头进化。

战略重构:从潮玩品牌到全球文化IP运营商

当市场还在用"盲盒公司"定义泡泡玛特时,其战略内核已在悄然蜕变。2022年以来,公司启动"IP+全球化+全渠道"三位一体战略转型,将核心竞争力从产品创新转向IP全生命周期运营。

IP 是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在近两年,公司进一步强化了 IP 生态的构建。在 IP 创作方面,加大了对内部设计师团队的培养和投入,鼓励设计师进行多元化的创作。同时,积极与外部艺术家、设计师合作,引入不同风格和文化背景的 IP 资源。

泡泡玛特推出的 “Skullpanda” 系列 IP,以其独特的暗黑美学风格吸引了大量粉丝。该系列 IP 不仅在盲盒产品中取得了良好的销售成绩,还延伸到了周边产品、主题展览等领域。通过举办 “Skullpanda” 主题展览,展示 IP 的创作过程和故事背景,增强了粉丝的粘性和品牌忠诚度。

在 IP 协同发展方面,泡泡玛特加强了不同 IP 之间的联动。例如,推出 “Molly” 与 “Dimoo” 的联名款产品,将两个热门 IP 的粉丝群体进行融合,扩大了产品的受众范围。

此外,泡泡玛特还将 IP 与影视、游戏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拓展 IP 的商业价值。与某影视公司合作推出以旗下 IP 为原型的动画短片,通过影视传播进一步提升 IP 的知名度。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泡泡玛特已进入25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达3.8亿元,同比增长160%。不同于早期简单的产品输出,其在伦敦、首尔等地开设的旗舰店深度融合当地文化,如在韩国推出的"首尔城市限定款"引发抢购热潮。

这种"全球本土化"策略,辅以海外自建供应链体系的支撑(东南亚工厂投产使国际物流时效缩短50%),正在构建真正的全球IP运营网络。

为了更好地适应海外市场,泡泡玛特还建立了本地化的运营团队。团队成员熟悉当地市场环境、消费习惯和营销渠道,能够制定针对性的市场推广策略。通过与当地社交媒体平台、网红合作进行产品推广,提高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 2024 年初,泡泡玛特与美国知名网红合作,在 Instagram 上进行产品推广,相关话题的浏览量超过了 1000 万次,带动了产品销量的增长。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泡泡玛特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升级。在线上,优化官方网站和电商平台的用户体验,推出个性化推荐系统,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和浏览记录,为其推荐符合兴趣的产品。同时,加强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通过发布有趣的内容、举办线上互动活动等方式,吸引用户关注和参与。

业绩复苏:数据背后的增长密码

拆解泡泡玛特的业绩增长曲线,可见其战略转型已进入收获期。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回升至61.7%,接近2020年巅峰水平,这得益于供应链优化(生产成本降低12%)和高端产品线拓展(MEGA珍藏系列收入同比增长86%)。

对此,近日麦格理也发表研报称,泡泡玛特在中国拥有领先地位,在IP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往绩应可推动其可持续增长,因为新兴产品仍然具有巨大的收入潜力。

该行预期集团于2026年的毛利率将达到67%,对比2023年则为61%,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将增加三倍至53%。该行表示,相信公司受到持续海外扩张所带动,预计2024至28年的收入及纯利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及30%。

更值得关注的是经营效率的提升: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168天降至128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缩短至37天,显示出精细化运营能力的质变。

从收入结构看,多元化的战略布局正在平衡风险。海外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提升至13.5%,授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5%,主题乐园、游戏等IP衍生业务开始贡献收入。

这种"去盲盒化"的多元化尝试成效显著:虽然盲盒产品仍占营收的65%,但毛利率更高的手办、周边产品收入同比增长89%,产品结构更趋健康。

如今,在潮流玩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泡泡玛特凭借其战略优势和业绩表现,巩固了自身的市场份额,持续强化行业领军地位。

相比之下,泡泡玛特在 IP 储备、渠道布局、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丰富的 IP 资源使得其能够不断推出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广泛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方便消费者购买产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形成了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而资本市场也对这份成绩单给出了积极反馈。自2023年Q2财报发布以来,泡泡玛特港股累计涨幅超过40%,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机构相继上调目标价。

整体来看,投资逻辑的转变显而易见。PE估值从单纯考虑销售增速,转向评估IP储备价值(现有126个IP储备)和全球化潜力。这种从"消费公司"到"文化公司"的价值重估,正在打开新的估值空间。

未来想象:泡泡玛特的第二增长曲线

站在新起点上的泡泡玛特,正在探索更具想象力的商业边界。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潮流玩具市场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个性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潮流玩具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消费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对潮流文化的认同感较高,成为潮流玩具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这部分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潮流玩具市场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在市场拓展方面,泡泡玛特在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虽然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门店,但市场覆盖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扩大。

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区,对潮流玩具的需求逐渐增长,泡泡玛特可以抓住这些市场机遇,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通过进一步优化海外门店的运营模式,提高本地化服务水平,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文化内容领域,公司加速布局动画影视业务。《MOLLY的奇幻之旅》动画电影进入制作阶段,与光线传媒合作的潮玩主题短剧播放量破亿。

这种"IP内容化"战略若能成功,将构建从形象到故事的完整IP宇宙,极大提升用户粘性和商业价值。咨询机构预测,若影视业务成熟,有望带来每年3-5亿元的增量收入。

只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潮流玩具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而市场变化之快也给泡泡玛特带来挑战。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不断变化,潮流玩具市场的热点也在不断切换。如果泡泡玛特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可能会导致产品滞销,影响公司的业绩。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行业生态的重构。通过投资孵化平台(如千万级潮玩基金)、开放供应链体系、搭建设计师社区,泡泡玛特正在从行业参与者转向生态构建者。

这种平台化战略若能实现,将奠定其在全球潮玩产业的核心枢纽地位,其估值逻辑或将向迪士尼的"IP生态帝国"模式靠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