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日本,该戴口罩了
大S在日本的猝然离世令人痛惜,大家在悼念的同时也对流感的凶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据日本媒体报道,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累计流感病例约952.3万人,甲型H1N1为主流毒株(占94%),且重症病例较往年显著增加,例如鹿儿岛大学医院的重症住院患者数量较前一季增长近3倍。
同时,日本还因药品短缺、医疗资源紧张等问题加剧了防控难度,日本多地药店表示已无用于治疗感冒、发烧等疾病药品的库存。
而中国目前全国流感样病例占比已呈下降趋势,处于季节性流行末期。同时中国“预防优先”的防控政策,较为完善的分级诊疗和药物储备也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
流感病毒无国界,但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资源配置及公众健康意识差异显著,即使医疗发达国家也可能因突发性疫情和药物供应链问题陷入被动。大S事件让我们体会到个体健康的脆弱性,也折射出部分国家公共卫生系统的脆弱性。
那么,飞日本的航班我们有没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防控措施呢?
有专家指出,游客在海外旅行时由于时差、体力消耗等会导致身体劳累,抵抗力下降,同时接触大量人群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旅途中就医用药也往往无法及时保障,在部分处于流感大爆发的国家旅游还需引起高度警惕。
中国民航的口罩,戴了近四年,2024年4月29日,中国⺠航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航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于2024年5月6日开始取消机上佩戴口罩的要求。
但《通知》同时指出,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传染病症状时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民航局没有“一刀切”式的直接要求摘口罩摘手套,没有忽略员工的实际感受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而是听取了一线员工的声音,了解了一线的真实想法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然后从实际出发建设性的推动措施调整。
如今,中国民航人正在保障“春运”航空运输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免签政策的推进,国际航班运输量大幅增加。
那在当前流感盛行阶段,特别是某些国家流感大爆发期间,我们中国民航有责任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控措施,降低民航旅客和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最大限度避免疫情通过航空器传播。
保持基本的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是最起码的防护措施。
对个人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戴口罩、戴手套。
感染风险最大的空乘人员,在封闭的飞机客舱里直接近距离与旅客交流,呼吸着客舱里的空气,以及直接用手对手的方式收取沾有旅客唾液的废弃水杯、餐盒,直接用手清理使用过的洗手间,每一项动作都有传播病毒的风险。
飞国际航班驻外过夜期间,机组人员与当地人接触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在流感高发地一旦机组人员突发病情,境外的医疗资源保障及语言交流必然会带来诸多不便。
春运虽已近尾声,但我们还是有必要警钟长鸣,在需要特别关注的时间节点和重点关注的航线上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动态的防控措施。
例如对往返流感高发地的航班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机组人员戴上口罩和手套做好防护,配备酒精消毒湿巾和备份口罩,保障航班的地面人员也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主动为民航从业人员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广大旅客创造健康、安全的航空出行环境。
保护好员工健康,才能更好的保障旅客的安全。
该摘口罩的时候摘,该戴口罩的时候戴,没什么丢人的。
来源:微信公众号“停机坪”(id:tingjiping789),作者:停机坪大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