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只在Deepseek的叙事里才给小镇做题家存在感

文/挪威

昨天初七返工,简单写写,再写写最近非常火的Deepseek以及创始人梁文锋。

我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因为Deepseek,大众对于小镇做题家这个群体的风向又好起来了,很多人又在说,感谢小镇做题家的死磕,小镇做题家是这个国家的财富。

但去年可不是这样,那去年是什么样呢?

如果你还记得,小镇做题家甚至成了嘲讽的对象,你看,脱不下的长衣,说的就是你们,十年寒窗就不能进厂啦?就俯不下身段了?就拿自己当回事了?

县城贵妇就是那会儿兴起的,寒窗十年比不过县城贵妇,其实大家都知道,准确一点说,那叫县城婆罗门。

流行的风向是,出走半生才发现,小镇做题家是无奈之选,县城婆罗门才是人生赢家。

这其实是实话,所有的小镇做题家就是因为在县城规则体系下玩过不过这帮婆罗门才出走远方的

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学历开始贬值,高端岗位供给缩水,考公非常火,但这里面水又深,小镇做题家这个群体又因为做了两天题结果并没有给自己的未来带来明显的价值增量,反而更受冷落和嘲讽。

经典句式常常是,读了这么多年书有什么用。

社交平台火的是这些概念,江浙沪独门、全职儿女、县城贵妇等等,这些群体的共同特点是,有父辈的托举,家境殷实,现有规则下的受益方。

至于小镇做题家,周公子的名言是,清北毕业的怎么了。

有个面向青年群体的官媒,还曾写过一篇文章,如果你看过的话应该有印象,我的感觉是,那是对这群在青春期克制自己欲念最猛、看书刷题最自律、对自己最狠、在全世界最严苛的考核体系里站在最远的终点的一群人,最阴阳怪气的嘲讽

今年,做出了Deepseek的梁文锋火了,从中学到故居都被扒了个遍,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小镇做题家,一路做到了浙大。

然后大家又开始感慨,还得是做题家,能让这个国家在ai赛道和老美掰掰手腕,势均力敌。

为什么?因为周公子之流是打死也做不出Deepseek的。

从去年到今年,有好几个产品改变了主流舆论的风向,比如黑神话悟空,改变了大家对游戏的态度了吧。

黑神话悟空出来之前,游戏是什么?是精神鸦片,毒害青少年。

黑神话悟空出来之后,游戏是什么?是民族之光,是文化发扬。

还有春节档特别火的哪吒2以及导演饺子,饺子之前是学药学的,后来改学动画设计,在家啃老3年,啃老这个词甚至成了饺子的标签,还有热爱,纯粹的热爱。

然后大家对啃老又包容了许多,对热爱的力量又给了许多正面反馈。

但你要知道这是一个连休息个几个月或者一年都不愿意给年轻人的社会,不信,可以去看看去年年初真故研究室的文章,《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

500

你很难想象,在一个职场不欢迎gap过的年轻人的社会里,过年时,社交媒体会感慨热爱的力量,感谢饺子。

当然,我也不会天真到就以为社会真的鼓励热爱了,鼓励年轻人敢想敢做了,敢天马行空,然后包容啃老,给小镇做题家正面评价了。

我也没这么幼稚。这本质上是成功即正义的结果,你成了,你怎么说都是对的。

大部分谈论Deepseek的人特别是老一辈人,我觉得他们不懂什么叫ai,也没有使用场景。

他们之所以愿意谈,是因为日报晚报之类的媒体说了,这玩意把老美打得满地找牙,能给他们提供一种「赢」的感觉。

A不AI的无所谓,但你要说赢,能把老美打得满地找牙,那我可要在酒桌上多喝几瓶多说几句了

给小镇做题家的存在感,是附着在这样的叙事里。

对啃老的包容,对热爱的鼓励,包括对游戏的正面评价等等,都是,没什么不同。

我们其实都知道,每一个跑出来的梁文锋背后都有很多个没跑出来的小镇做题家,每一份火了的热爱背后,可能有很多份被辜负了的热爱。

虽然我知道很多人给小镇做题家给热爱给年轻人包容的原因是什么,虽然我不知道这种叙事这样的风向能持续多久,但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越持久越好,祝愿社会能出现更多梁文锋饺子冯骥之类的大佬。

小镇做题家不是一个群体,本质上是一群在现行规则下奋尽全力替自己改命的精神。

热爱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质上是一种选择。

只有感受过热爱带来美好体验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不把结果定义为成功与失败、有出息和没出息、不虚此生和浪费生命,愿意支持下一代热爱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我很乐意看到一些老掉牙的概念土崩瓦解,我愿意助一臂之力。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