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劝某些美国政客:莫要让“安全焦虑”成了“心魔”

新年伊始,Deepseek横空出世,在海内外疯狂刷屏,成为全球舆论焦点。然而这个广受全世界人民欢迎的AI大模型,却让美国一些政客如临大敌。

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称美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在对DeepSeek进行安全审查;美国海军向相关人员发出邮件示警,提醒“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载、安装或使用DeepSeek模型”;据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禁止员工使用中国DeepSeek人工智能技术并阻止其系统访问DeepSeek平台,认为其存在国家安全和隐私问题。

500

“国家安全”向来是各国高度重视的严肃话题。然而在一些美国政客眼中,这个名词早已成为“万金油”,凡是让其感到有威胁的,只要编出一套“国家安全”说辞,就能大肆动用公共力量,向特定国家及产业强力施压。近年来,他们对“国家安全”大棒的挥舞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特别是在对华方面,凡是带有“中国”字眼的东西,几乎都会引发美国一些美国政客的过激反应,夸大和渲染各种所谓的“威胁”。

从禁止销售或进口中国部分联网汽车软件和硬件,到禁止中国留学生、学者入境,甚至是大蒜、短视频App、起重机,这些都可以被莫名其妙地贴上“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标签,从而遭到不合常理的抵制。

500

“国家安全”也好,“中国威胁”也罢,说到底都在体现着美国在霸权衰落时期坐立不安、难以自处的惶恐纠结心态。长期沉醉于“历史终结”,执迷于“一超独霸”的美国,面对世界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自乱阵脚,企图逆历史潮流而不得,焦虑感与日俱增。

泛化、滥用国家安全议题并不能治好美国的焦虑症,更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曾经,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名,制定“沃尔夫条款”禁止中国科学家参与中美航天科研活动,如今,中国航天发展日新月异、今非昔比,“沃尔夫条款”没有禁锢住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之路,但其对中美太空合作的束缚,损害的是全人类的太空事业。

心魔不除,必遭反噬。无中生有、夸大威胁,把所有的情况“武器化”,长远来看,无论对维护美国自身安全还是国际共同安全都毫无裨益。继续鼓吹、滥用这种“安全焦虑”,只会导致美国各界对世界认知更加扭曲、对华认知更加偏颇,做出偏激狭隘的判断决策,在错误和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个国家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些美国政客该做的,是从黑屋子里走出来见见阳光,睁眼看清世界大势,放下唯我独尊的执念,摒弃零和博弈的迷思,将更多精力转回国内亟待解决的各类矛盾之上,走到真正的降低风险、创造繁荣的道路上,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医好自身的焦虑症。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