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弊端人所共知,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却无可代替
计划经济的弊端人所共知,但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却无可代替。假如可以时间穿梭,让我们带着上帝视角重回1950年,依然会感慨不已: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真不愧是天选之子,他们做出了时代的最优解,实施计划经济,快速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如果那时候就搞市场经济,中国的工业化绝无成功的可能,也就不可能获得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一吨钢材,市场经济会把它用在最赚钱的地方,冰箱最赚钱,它就会拿来做冰箱,自行车最赚钱,它就拿来造自行车,追求利润最大化;计划经济则会把它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比如说国家正面临战争的危险,即使造冰箱非常赚钱,也得拿这块钢去造大炮、造坦克。
回到1950年的中国,新中国刚刚成立,除了500万战斗力爆表的解放军能在国际上排上字号(这一点也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才被世界认可),其他方面那是贫弱不堪,在世界上处于垫底的那一批国家。钢产量是可怜的61万吨,也就是现在一座普通炼钢炉——请注意,是钢炉而不是钢厂——的年产量;原煤产量只有4300万吨,也就是现在一个大型煤矿的产量;发电量46亿度,等同于一个装机60万千瓦小电厂的发电量。
2024年,中国钢产量、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分别是10亿吨、46.7亿吨、10万亿度。
对比一下,就知道那个时候中国的工业不足挂齿,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完全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同时国家面临严重安全威胁,朝鲜战争,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全面封锁,蒋介石时刻准备反攻大陆,在这种局势下,实施工业化那是千难万难,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人才,没有原始积累,几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毛主席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建设,而且一开始干就对标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帝国。毛主席说,准备用50~100年的时间赶上和超过美国。采用的体制就是计划经济。
我在前面说过,计划经济是把资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而市场经济则是把资源配置在最赚钱的地方。毛主席确定了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快速推进工业化的道路,那就必然要选择计划经济,因为重工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赚钱的,但却是工业化的基础,是解除我国安全威胁的支柱。要选择搞市场经济,就不会去优先发展重工业。
当时我国发展工业的资源极度贫乏,只有实行计划经济,才能把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用到刀刃上,如果搞市场经济,那就是一盘散沙,以中国当时的情况,工业化就是镜花水月。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农村资源向工业领域转移,30年间为工业提供了6000亿元到8000亿元的资金,占同期工业投资的三分之一。计划经济体制,连续实施数个5年计划,使一个7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没有战争,没有掠夺,仅仅凭自身积累,就在30年间建成比较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这是世界工业化史中的奇迹。如果当时搞市场经济,绝无可能完成这个任务。
还是那句话,计划经济虽然弊端很多,但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却无可替代。毛主席他们那一代领导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选择了正确的方式,才成就了中国今天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
1962年3月20日,毛主席在林彪的讲话稿上加写了这样一段话:“要超过世界最强大的美国,尽多一百多年,也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胜于资本主义制度,我们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优胜于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资本主义需要三百多年才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水平,我们肯定在几十年内,至多在一百多年内,就可以赶上和超过它。”
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