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等237天,AI眼镜陷入“交付卡壳”
那些抢AI眼镜风口的厂商和用户。
作者|古廿
编辑|杨舟
从预定到交付,一款AI眼镜需要的时间可能比新能源汽车还要久。
这种产品交付时间的反差性,来自AI眼镜赛道的新势力闪极。有网友戏谑称:“5月底预定的闪极拍拍镜还没发货,但是同期预定的小米汽车早就开上了,期待小米官方早日重启AI眼镜产品线,把中小厂的交付速度卷起来。”
看似轻松调侃的背后,实则映射的是近期闪极因延期交货,带来的口碑大反转。
回溯一个月前,闪极AI拍拍镜刚发布时,其前5万台售价999的共创版迅速成为市场的热门抢购产品,发布即售罄。在闲鱼平台,甚至不少人以1499的原价出售购买资格。
然而发布仅一个月后,就有不少用户冲到自称闪极创始人的小红书账号张千隐的评论区,打卡“今日发货没”。因为对于不少以999元价格抢购的早期用户而言,从五月份预定开始,至今已经等待了237天。
漫长地等待消磨着早期种子用户的耐心,也让品牌形象蒙上了阴影。半个月前的CES大会期间,对于闪极科技正式对外发布海外全新子品牌loomos,以及loomos AI眼镜。有至今尚未收到货的国内用户吐槽:“有时间做海外子品牌,不如去工厂多拧几个螺丝。”
01 今天发货没?
“今天发货没?”一日一问的在充电宝售后社群里打招呼,已经成为张翔临近过年放假半个月前的每日动作,不过社群里的所有回应都是还没有发货。
这个所谓的充电宝售后社群,最初建立的契机是闪极拍拍镜这款产品发布会之后。当时,为了赔付五月底预定用户的第一次延期交付而建。但是从预定到交付等待近200多天后,现在这里已经成为这批早期种子用户一起互通发货时间,进行维权的交流地。
不仅是在社群里有人询问发货情况,在小红书平台上,一个自称闪极创始人账号发布的每条内容下方 ,也都有种子用户评论:“今天发货没”。追着闪极要AI眼镜已经成为不少早期看好这个品牌产品的用户的常态。
最近一周,张翔发现已经开始有人在群里呼吁集体维权行动。从早期的愿意给初创AI眼镜品牌时间等一等,到现在的要集体维权,主要的导火索是不少种子用户开始质疑闪极对于早期众筹用户的公平性。
张翔透露,“作为在技术预览期就参与众筹预定的种子用户,最早有人在去年5月底就已经预定。按照闪极官方的说法,首批众筹支持用户将于12月获得首批产品。但是12月产品跳票,闪极宣布补偿充电宝+500。
接着12.19闪极召开新品发布会,再次宣布首批参与众筹的种子用户将于1.15左右得到“首先、最优先级、按订单顺序”的待遇发货,结果最早一批的种子用户发现,近期已经有发布会后预定的消费者收到货。”
因此,最早众筹用户质疑:没有按照预定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单发货,是不是担心第三方电商平台对预售产品延期的处罚机制,而将在官方小程序已经预定近200多天的首批种子用户发货时间继续延期。
这一猜测有其合理性,有预定雷鸟AI眼镜的用户透露,在第三方电商预定的产品,按照平台的预售发货规则,超出时限品牌方会被罚款。
值得注意是,截至到1月22日,闪极这款拍拍镜在天猫平台已经停止预售。客服推荐前往闪极的官方小程序预定,这也是目前闪极这款产品的唯一官方预定渠道。「市象」体验后发现,1月16号下单预定,预计发货时间通知显示为2025年12月11日发货,也就是329天后才能收到货。
对于这一发货时间,有预定闪极产品的用户对「市象」称,此前发布会后预定时,预计发货时间也显示大概需要一年时间。但是官方宣称是小程序的Bug,这个时间并不准确,而且已经修复。
02 到底是谁的Bug
对于闪极而言,需要修复的不仅是预计发货时间的Bug,还有产品体验的Bug。
没有收到货的用户在进行维权,收到货的则是在吐槽产品体验。有在电商平台订货的用户1月16日拿到闪极拍拍镜后,第一时间在社群发布体验后拍出来的照片和视频。不少用户看到后嘲讽:“这和我的行车记录仪清晰度差不多。”
虽然清晰度被调侃,但是硬件参数并不差。目前闪极拍拍镜所采用1600万像素的摄像头,属于市场中主流硬件配置的中等水平。
有相关从业者表示:实际的产品体验效果,除了直接相关的摄像头参数,也要看芯片平台。闪极的这款产品采用的是展锐W517芯片方案,相比于高通AR1平台,芯片功耗要更高一些,ISP芯片也会偏弱一些。
这一方案也是目前一些中小厂商选择的主流芯片平台,理论上或许会导致拍摄效果比较难调,应用在AI智能眼镜这样的场景上会有一些短板。但是作为AI眼镜的创业品牌,闪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或许有限。
比如1月16日,闪极对需要交付的用户打电话表示,首批交付的产品因为采用的展锐W517芯片部分底层驱动还未开发完善,在蓝牙连接的状态下无法通过蓝牙接听电话,后续通过OTA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1月22日,闪极发布官方公告称,经过后期技术定位和分析,蓝牙问题实际与芯片方案无关,在18日后已经对告知函的内容进行调整。对于因为此次疏漏给芯片供应商造成的影响,特此致歉。
同样都是转型,相比传统的四大AR眼镜厂商转战AI眼镜产品,在上游供应链的地位和积累,从充电宝转型AI眼镜的闪极品牌,在供应链的能力上明显薄弱。
出于对这种新品牌实力薄弱的理解,张翔称:“12月份第一次延期的时候,就想要退货了,但是那个时候官方解决事情的态度还可以,而且不少众筹用户其实都是产品极客,知道一款好产品落地的难度,所以也没特别较真。
即使到现在,也有不少去年5月份参与众筹的用户并不较真发货时间晚,现在大家计较的是公平性问题,是否对于不同渠道的预定用户区别对待。但是截止到目前,在这个闪极官方最早拉的群里,闪极品牌方一句回应也没有。”
截止目前,已经有不少用户开始在群里晒维权记录。有人去小红书发避雷贴,有人在相关政务平台提交维权工单。延期发货、体验拉跨的多重问题之下,有人开始猜测:“首批的5万台订单量,退货率到底有多少?”
03 AI眼镜口碑崩坏的开始?
对于闪极给AI眼镜市场带来的舆论变化,有业内人士气愤:“AI眼镜的口碑崩坏将从闪极开始。”
作为去年的明星产品,从产品功能和外观设计上,闪极的这款AI眼镜几乎完全对标Ray - Ban Meta智能眼镜。在商业模式上,虽然闪极拍拍镜的硬件较同类型产品更便宜,但留下了软件付费的空间。
因此,从去年12月的深圳发布会开始,融合低价和首批量产等多重标签的闪极拍拍镜,就被誉为拉开“百镜大战”序幕的先锋品牌。
闪极创始人张波更是在采访中透露,预期第一年能够卖50万台AI眼镜,就能做到盈亏平衡,而目前手里已经掌握大量订单,已经完成了明年(2025年)的大部分销量。
但是对于闪极而言,下单只是成交的开始,通过抢跑拿下订单后,如何将订单量转化为实际的营收,从发布会结束以后的近一个月时间里,闪极似乎并没有处理好订单量到交付量的转化问题。
作为一个新品牌,没有做过这类产品也就意味着要交不少学费,踩不少坑,尤其是在现在产业配套还不成熟的前提下,这是铁律。对于中小厂商而言,想要在百镜大战的竞争压力中,拿到一席之地,更快无疑是最佳之选。
但是单纯地追求速度,动作也就变了形,产品还没有打磨好就开启预售,拉满的用户预期和一次次交付的实际差,最终消磨市场需求对于产品的热情。
另外,对于硬件产品而言,硬件配置往往决定了产品体验的上限,单纯的追求低价之下,成本预算不足,后期软件再怎么升级也难以提升到理想效果,先发优势或许就会变成产品先烈。
按照民生证券统计的2025年AI眼镜发布日历表来看,今年才是百镜大战真正进入大厂时间的一年。
先是第一季度,传统的AR眼镜厂商将推出新的AI眼镜产品,比如雷鸟V3;接着第二季度,预计互联网大厂小米将发布AI眼镜,小度AI眼镜上市;第三、四季度,三星、苹果将推出AI眼镜产品线。
相比去年抢跑,拿到国内首批量产的市场空白窗口期。眼下,等待交付共计237天后,可能留给闪极这款AI眼镜的先发优势也不多了。
本文为《市象》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转载、交流、合作请添加微信:MingFei_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