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国家的药,无论从哪个方面上看,都是比三聚氰胺牛奶更严重的问题?

【本文由“鸭梨山小”推荐,来自《国内的仿制药出问题,主要就是在用“一致性评价”代替“临床试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起来有必要给"观网大学"的人好好讲讲这个"一致性评价"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就是"药"是用来干什么的。药,是在安全的前提下,用来产生治疗效果的。所以我们临床试验怎么做,就是一批药物给患者,观察患者的疾病指标有没有改善,记录患者有哪些不良反应,到后期我们甚至要和安慰剂或标准的治疗方法做双盲的比较,确定之前观察到的疗效真的是药物产生的,而且药物也没有产生更多的不可接受的不良反应。这是没有"异化"的药,我们相信它是有效的,是安全的,是真的可以给患者带来好处的。然后我们从这个基础出发,看"一致性评价"是怎么异化药物的。有些人可能搜到网上说"一致性评价"也要做"临床试验",于是吼吼"一致性评价怎么不做临床试验"了,这就是不理解"一致性评价"里面的"临床试验",也就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是怎么做的了。"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就是招来十几二十个健康的志愿者(注意是健康人,而且所谓的志愿者基本上完全是付钱的),基本上就是给药,然后定时抽血,然后打质谱,然后就完事了。一般多长时间呢,看药物不同,一般两三天就完成了。你们会震惊地发现:这里面有效性的评价在哪里?这里面安全性的评价在哪里?首先这里用的不是病人,怎么看出有效性的? 其次这里人数和时间摆在这里,怎么看出绝大多数安全性问题? 这种所谓的"临床试验",和大家认知中真正的一期、二期临床试验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它根本不看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它看的就是一个仿制药的药物动力学(PK),连药效动力学(PD)都完全不用看,只要这个药的PK曲线几个数值指标和原研药在一个范围内,这个药就可以上市喂患者吃了,完全不用考虑它有没有真的起效,是不是真的安全。

第二个就是这种"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也不是每个仿制药都做的,还只有比较好的仿制药才做这种试验。最粗糙的"一致性评价"可以粗糙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把药品丢进水里,它和原研药溶解得一样快,好,可以上市去喂患者了。

然后可能有人很快发现这里面的盲点,就是这样的测试,它都不是双盲的。原研药的曲线早就测好了放在那里,然后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测试,不停地调整,最后瞎猫也能碰到死老鼠,至于这只瞎猫还能不能抓住下一只老鼠,嘿嘿,反正这边评价通过了能上市喂患者吃了,剩下的就看患者命硬不硬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一致性评价"是一个与药物真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关的"评价",通过了这个评价的药物,并没有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做过试验。最后喂到患者体内的,不是"药",而是"异化的药"。说到这里,我们国家之前出个一个大事,就是牛奶里面的三聚氰胺。牛奶本是一个健康营养的东西,但是以前搞得是叫"凯氏定氮法"的评价,这个不管牛奶是不是健康营养,而是按凯氏定氮法出来的总氮的数值来评价,只要和标准品在一个范围内,这批牛奶就是合格的。这套评价体系之下,一边兑水一边掺三聚氰胺的牛奶,也能上市喂孩子。好好的牛奶,变成异化的牛奶。现在我们国家的药,无论从哪个方面上看,都是比三聚氰胺牛奶更严重的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