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抖”开放了,但是“难民”真成“难民”了……

        最近一直在刷小红书,虽然我本来也看好小红书的持续开放,可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但我之前的逻辑是即使“洋抖”恢复,还是有很多美国人或者别的国家的人,会因为喜欢国际交流留下来。

        但事实的发展超过我的预期,“洋抖”虽然开放了,但是很明显,字节把“洋抖”卖给了特朗普的相关资本。当然,我们不谈算法的问题,我相信字节肯定没把算法卖掉,但是新的“洋抖”很明显就是一个亲“mega”的社交媒体了。而“洋抖”在政治上原本是唯一不站队的社交平台,虽然其他的社交平台都是亲“白左”派。

        这对很多美国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我们都观察到了美国社会的巨大撕裂,“mega”派和“白左”派相互斗争。但是身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是不能感受到这种社会撕裂造成的创伤。之前有一些新闻报道,同一个家庭中,父母孩子和兄弟姐妹,因为不同的政治观点互相攻击。我们从新闻里面只能是以一种“吃瓜”的心态去观察,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生活在这种剧烈冲突的社会,对个人的心理伤害是很严重的,普通人可以为了一个正直观点去和人争吵,但是没有几个人可以接受天天生活在这种争吵之中。

        之前说“洋抖难民”只是开个玩笑,现在说“洋抖难民”却是真的难民了,现在留下来在小红书活跃的,是政治上已经被美国主流社会伤害的一群人。他们来到并留在小红书,只是因为这里没有让他们焦虑的社会斗争,他们就是现代的网络“政治难民”。

        当我真的和美国人进行交流,虽然目前只是很简单的对话,但很多人非常焦虑和痛苦(只是我的观察,可能有文化差异的误解)。有的人不喜欢这种政治冲突,不喜欢争吵和互相攻击的环境,这部分人是我们之前忽视的“沉默的少数”。但这才符合政治常识,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极端的意识形态。另一部分人是少数族裔,他们都对特朗普的上台非常焦虑,对今天马斯克“nazi礼”很慌乱。这部分人无论是什么立场,他们都在担忧出现极端的事件。对美国历史熟悉一点的话,这真的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这真的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美国的政治斗争引起的社会撕裂,已经对民众造成了极大的不安。而这种不安又反过来很可能推动更加极端的意识形态的出现,要知道美国是一个不禁枪的国家,而且很容易出现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联系去年特朗普被“刺杀”的事件,两派人的情绪都已经被拉到极高的状态,“汽油弥漫在空气之中”。而以我对特朗普的了解,接下来的4年,特朗普的所作所为只能进一步加剧这种动荡的发生,他任用了一堆没有专业背景和教育背景的所谓“素人”,要知道无能之人只能用极端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忠诚”。

        我这里真的建议我们研究美国的学者,在这个历史时刻,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美国社会现在的状态。一方面极有学术价值,另一方面对我们未来的国际战略极有裨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