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人学英语,意思和适用语境比优美翻译更重要

在说到AI机翻的时候,想到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太纠结于优美、简明的翻译,而忽略语言的精确含义和适用语境了?

没错,信达雅很重要,或许可说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但对于以英语为沟通工具的人来说,准确把握语义更加重要,翻译只是如何把准确把握的语义完美地再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如果对方有意用超出常用语境的表达,那就是在隐喻,也需要“挖”出来体会,否则也是没有get到。

比如说,drama queen译作戏精很精妙,但drama queen一般只用于女性,在女权主义者眼里甚至有点冒犯。确实,男的也有戏精。在英语里,要找“男戏精”的英语精妙表述还真不好办,没有说drame king的。要么直白一点,Don't be melodramatic。king of drama其实也可以,但也掺水了,没有drama queen那么刚劲有力。

另一方面,Don't be such a baby一般倒是说男的多,尤其是在大人之间。女的不是不可以,孩子之间互相说没事,少女之间更多见,但大人好像较少这么用。别问我为什么,习惯如此。

devil's advocate确实是反对意见的意思,但常用语境是let me be a devil's advocate然后就列举一堆反对意见,意思是你先要把我驳倒,然后再出去兜售你的想法,而“我”未必是真在反对“你”的意见,只是在帮你准备驳倒反对派。真的一味反对、对什么都说“不”的,是naysayer。

很多用法来自文化传统,理解语境就容易掌握意思。steady the helm,put wind into his sail,torpedoed,bearing这些明显具有航海或者海军背景,until cows come home就是农场背景,hammer out a deal、put a screw to、the nuts and bolts of things则是工场背景。

event horizon在天体物理里是黑洞的边界,但在自控里,这是可预见的将来,在预估控制里常用这个说法,延伸就是control horizon和prediction horizon。不管哪个horizon,还真是从地平线来的,从航海传统来的。古时候在海上,看得见的就是看得见的,你可以做什么来应对,地平线以外就看不见了,就只能等着看见再说。在更加常用的语境里,event horizon就是可预见的将来的意思,未必指黑洞边界。

还有一些是行业习惯用法。比如美国基本军事战略的三阶段是deter,block,roll back。deter好理解,block就是相持的意思,而不仅仅是战术上的阻击,roll back当然就是反攻。但在军语战略层面上不说defend或者stalemate,roll back也与counterattack不尽相同。defend和counterattack只是战术和战役动作,不是战略上的。

还有就是“专业”、“职业”,中国人常常和professional相对应,其实未必。professional有专精、称职的意思,“以xxx为生”用career更好。professional soldier和career soldier在中文里可能都是职业军人,但前者还有能打、敬业的意思,基本上总是褒义的;后者只是终身从军而已,大多数时候是中性的,有些语境里还可以略带贬义,差不多有“拿钱干活、替人消灾”的意思。所以,讲坏人、“职业打手”的话,还是career hooligan更好,professional hooligan除非是调侃,就要惊诧了。

你要我编一本俚语、术语词典,我没有这个本事。有人有本事。但把俚语、术语词典背熟了,就掌握英语的精确含义了?未必。这和背熟医学教科书不等于成为好医生是一个道理。不掌握精确含义,只要求毛估估呢?当然也可以,随你。

“英语好的人”最常见的问题不是不明白对方的意思,直接用英语回答也容易做到恰如其分,最难的还真是怎么翻译成简明、精确、优美的中文,再怎么把中文的回答简明、精确、优美地翻译回去。这也是“学英语要学会用英语理解和表达”的意思。直接用英语理解和表达,实际上比来回翻译要容易多了。

海外华人之间有时会说话时中英文(或者其他什么外文)混搭,常常就是“思维懒惰”,抓来最精确反映当前想说的就用,是中文还是英文就不讲究了,反正大家都理解意思。哪家对话里都少不了“这个不work啊”,普通话人士之间“雷锅好beautiful啦”就是说笑了。但现在国内好像也说“这个你get到吗”了。

这是必须学英语的理由吗?呃,没人逼着你学英语,就像没人逼着你高考、考研、考公一样。你不想学英语?随你。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