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赶走法国再请来俄罗斯,美国或重返阿富汗:皆直击中国痛点!|第1763期

  什么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就叫。

  2024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两国的领导人,在发表致辞时同时提出,从2025年开始法国军队要从本国滚蛋。

  •科特迪瓦国土面积32万平方公里,人口2810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7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200美元;

  •而塞内加尔国土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人口1776万,国内生产总值28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80美元,相比法国来说,这都是非洲小国。

  •但是,新年一开始,马克龙就遭遇到一脸霉运,只有一国要求法国撤军也就罢了,这回是两个西非国家商量好了一样,同时想把法国人轰走。

500

  科特迪瓦总统阿拉萨内·德拉马内·瓦塔拉(Alassane Ouattara)在致辞中表示,现在科特迪瓦人民为本国军队的现代化感到骄傲,所以决定协调并有组织地撤走法国的军队。瓦塔拉要求法军在2025年1月赶紧就把其驻扎的布埃港军事基地交还给科特迪瓦军方,并且用科特迪瓦独立时期一个军事将领的名字命名这座基地。

500

  而塞内加尔总统巴西鲁·迪奥马耶·法耶(Bassirou Diomaye Faye)在致辞中强调,他已经下令塞内加尔军方制定防务和安全合作新的方案,这个方案将要求从2025年起终结在塞内加尔的所有外国军事存在。

  早在去年的11月28日,法耶就说过,塞内加尔现在是独立的主权国家,法国军队基地的存在和塞内加尔的主权相抵触。但他说这并不是要和法国决裂,法国依然是塞内加尔重要的合作伙伴。

  •科特迪瓦现任总统瓦塔拉,1942年1月1日出生,现年82岁,1990到1993年曾当过总理,2002年9月19日科特迪瓦内战爆发,瓦塔拉曾以受害者身份跑到法国大使馆避难,内战停火他利用这一身份,最终组成了科特迪瓦共和联盟,于2020年11月第三次当选该国总统。

  •而现任塞内加尔总统巴西鲁·迪奥马耶·法耶,则于1980年出生,2024年3月27日刚刚当选该国总统。

500

  布基纳法索老百姓庆祝法国从该国撤军

  法国通过15世纪以后的殖民战争占领了许多非洲国家,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获得独立,但法国在这些国家独立之后仍然有驻军,还是因为法国相比之下太强大了,但是这几年法国已经从非洲国家的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和乍得撤出驻军,实情是法国人被这些国家轰走了,原因很简单,即使非洲国家向法国人下了逐客令,法国也只能受着,这个当年的迷你帝国主义国家早就失去了帝国主义实力。

  结果可以想见,在科特迪瓦和塞内加尔的法国军队应该在2025年都会被撤走,这确实代表了法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尴尬地下降,但是,与法国相反的却是美国和俄罗斯,美俄两国现在都在扩张自己的海外军事存在。

  2025年1月2日,美国和阿富汗塔利班各派代表团在多哈举行会谈,主要讨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边境局势,因为现在塔利班和巴基斯坦的边境武装冲突一直在持续。

  现在美国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合作方案是,美国同意塔利班控制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被称为“杜兰线”的分界线,而美国送给阿富汗这一利益的条件,是欲获准在阿富汗重新建立军事基地——美国试图重返阿富汗的意图已经相当明显。

  美国如果真能重回阿富汗,无疑这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都是严重挫折,但也证明了后两者在阿富汗问题上存在误判,误判了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所谓“独立自主”能力。

500

  2021年8月美军全部撤离阿富汗的时刻

  美国人在国际战略操作中的优点就是灵活性强,它在阿富汗驻军耗不下去就撤,现在有需要又可以去谈判驻军,说实话,美国人在这方面还是让人佩服的。

  相比之下,中国一直没有突破海外驻军的瓶颈,其实基于“一带一路”的需要,增加海外驻军的点位以保护中国利益,已经是急中之急,在这方面中国不妨该向美国学习就向美国学习。

  当然,如果能够到重回阿富汗驻军,是可以证明美国仍具有一定的战略实力。

  现在,一样拥有这种战略实力的还有俄罗斯,美国和欧洲一直希望假手俄乌冲突,用代理人战争方式打垮俄罗斯,但最近西方国家公布的情报显示,俄罗斯在叙利亚阿萨德政府垮台之后,正在加强在利比亚的军事活动。

  CNN报道说,一向亲俄的利比亚哈夫塔尔(Khalifa Beiqasim Haftar)将军现在控制着利比亚的哈迪姆空军基地,这个基地位于利比亚东南部,靠近乍得和苏丹的边境。俄罗斯正在把哈迪姆空军基地作为其非洲军团进入北非萨赫勒国家的后勤通道,现在俄罗斯的军事运输机伊尔-76正在频繁在这个空军基地活动,这也将有利于俄罗斯扩大在地中海地区的军事影响力。

  其实,早在2023年,北非诸萨赫勒国家,也就是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三国掀起驱逐法国驻军行动,背后就是俄罗斯在推动,而昔日的俄罗斯私人武装集团瓦格纳的领导人普里戈任曾经就在乌克兰和北非两地兼职活动。

  意大利国防部长吉多·克罗塞托(Guido Crosetto)已经对此表示了担心,他说“地中海上的俄罗斯舰艇和潜艇总是让人担忧,尤其是他们不是在1000公里之外,而是在咫尺之遥的时候”。

500

  西媒通过追踪雇员的Instagram动态,识别俄罗斯在利比亚哈迪姆空军基地的活动

500

  俄罗斯私人武装领导人普里戈任在非洲,但是,这是当年了

  现在,俄罗斯在哈迪姆基地的飞机有很多是飞往马里的,法军撤退后,俄罗斯已经取代了法国的影响力,虽然萨赫勒国家联盟成立后,3位年轻的非洲领导人曾经共同表达了对帝国主义的反感,但我们从他们身上也看到了在阿富汗身上看到的那个问题,所谓的“独立自主”在全世界其实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俄罗斯驻叙利亚武装部队和军事装备并没有因为阿萨德政府倒台,就像法军一样完全撤回国内,而是仍然在积极推动在北非的战略存在,俄罗斯显然是有备而来的,一些北非国家恐怕也有接受俄罗斯军事保护的需要。

  我觉得还可以说,通过俄乌冲突这场实实在在的欧洲级别战争,看似鏖战3年,其实俄罗斯的影响力得到了加强,而不是受到了削弱。

  俄军目前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态势是全面进攻,我估计兵锋将到达第聂伯河为止,只占领东部,因为这一半的乌克兰俄罗斯族人口众多,占领后的反抗会比较弱,以当地民兵作为治安军,俄军主力就腾出手来沿河布防,以求长期占领半个能源资源最丰富的乌克兰,再与美国讨价还价。

  而乌克兰在东线的溃败已经无可挽回,泽连斯基和瑟尔斯基也可能会再次策动一次类似于进攻库尔斯克式的突袭行动,升级战争,但现在乌克兰最缺的不仅是美国和欧盟的输血,兵源上也已经左支右绌。

  特朗普上台后,如果美国急踩刹车,不再大力援助,欧洲那仨瓜俩枣杯水车薪只能支持乌克兰政府勉强活着,接下来能上桌的各方,俄、美、欧盟、中国,还有巴西,就有很可能取得相对一致的看法,中国、巴西就有可能与法德联合,介入调停进入谈判,给普京一个很好看的台阶,然后双方都会做出让步,因为现在俄乌之间的那些谈判痛点,看似是痛点,其实都有各自让步的空间,比如:

  •乌克兰是否承诺不寻求加入北约?

  •“北溪”管道将如何重建,并开始营运?

  •俄军对克里米亚及乌东部诸地区如何占领?以及军事存在的规模?

  •西方是否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

  想看透这个问题,关键我看就是乌克兰最终在美国和欧洲的眼里到底是一个什么角色?是真正的盟友?还是一个假借盟友之名蒙骗来的炮灰?

  现在的迹像已经很明显,乌克兰自己没有任何能力把失去的土地从俄罗斯铁蹄下抢回来,美国与俄罗斯最后瓜分乌克兰就是最合理的结局,这样的结局有一个特点,就是美国几乎没有任何损失,不但没损失,还有重要的获得,就是欧洲已经被实质性削弱,仅仅从能源产业上说,现在的欧洲已经成了美国附属品,这虽然不符合拜登政府的意志,但其实完全符合特朗普政府的意志。

  其实,许多中国人,无论是支持俄罗斯的,还是反对俄罗斯的,一直都在观察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这场冲突上的进展和结果,大家都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俄乌在战场上到底死了多少人?现在从综合统计看,乌克兰在人员损失上远大于俄罗斯,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句但是,但是,从伤亡水平上衡量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战争,这个角度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和苏联的人员物资损失都远高于德国和日本,但获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的意义将远远大于在战争中人员物资的损失。

  所以,如果俄罗斯最后获得了俄乌冲突胜利,或者说,不用实现全胜,只要实现俄乌停战,签订了法律协议,俄罗斯或者会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战略优势资源洼地——全球大量的战略资源就会向俄罗斯自动汇聚,这将是无疑的。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想不到吧,俄罗斯先分了一杯羹——而这些前景,其实我们在两年半以前,即2022年6月19日的第671期节目《俄乌战争再认识:普京打造的俄罗斯式崛起》里已经预言过了:21世纪接下来的时间,美国衰落,中国崛起,这本来已是定量;但与此同时,可能俄罗斯要与中国相伴而行,也开始自己的另一种崛起,那么中俄会是另一种什么样的大国关系呢?这可能才是中国要面对的最大的变量。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