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报亭即使全盛时期,也是获利很少极难维持,书报亭都有政府补贴
【本文由“天涯老唐”推荐,来自《时代的眼泪!曾经满大街都是的书报亭,如今全上海只剩最后两家...》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tcsg
是的,我们这里居然报刊亭说影响市容,然后就把报刊亭全部拔掉了。其实有报刊亭的时候,我也经常去报刊亭买些报纸,杂志之类的,还和报刊亭周围的人唠唠嗑。报刊亭除了卖卖报纸杂志之类的,也卖点饮料、电话卡之类的 ,在以前的报刊亭还能卖彩票,有些报刊亭还准备了打气筒和开水给路过的人使用,报刊亭周围总有人在,或问路、或交谈。她是这个城市的曾经风景线,即解决了就业也满足百姓的交流需求。
影响市容之说,虽有相当大的关系,但多少有些夸大成分。上海书报亭,上世纪90年代前,很多是违章建筑。1998年,上海市政府为了标准化管理,还设立了上海东方书报刊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邮政局出资60%,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出资20%,解放日报社和上海新闻出版局各出资10%。2001年12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邮政局等4部门还联合召开上海东方书报亭建设经验交流会,支持东方书报亭模式向全国推广。到2010年时,上海拥有东方书报亭2120家。
这个政府工程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4050工程项目”之一,是为了解决40,50岁就业难,但又未到退休年龄的一部分下岗人员就业问题,还有一些残疾人就业问题。
所以,政府层面之前还是支持书报亭的。
书报亭即使全盛时期,若只以销售书报,也是获利很少,极难维持的,书报亭都有政府补贴。所以,后来很多书报亭其实就变成了小卖部了,维持经营多靠书报以外的饮料,零食,日用品了,很多书报亭也被多次转租。
政府整治违章建筑,规划市容,不是仅有书报亭被整掉,更多的餐饮,日用品,服装,摊贩等被拆迁,搬离,停业等。书报亭仅仅是因为突出在沿街店铺之外,所以给人的印象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