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上学压力也大,为啥那个时候不焦虑?
【本文来自《10年义务教育是缓解了民众的焦虑感还是放大了民众的焦虑感?》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今天这个教育问题的本质是啥,80年代上学压力也大,为啥那个时候不焦虑,很简单,那个时候,你念个中专都是精英了,出来保证有工作,今天你念个大学呢?干吉祥三宝么?学习的焦虑有两个来源,第一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累计的知识只能是更多,这个就增加了学习量(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这个矛盾无解,古代也有,新的知识总会出现的,那么累积个几十年也许就需要变成学习内容,最典型就是IT了,70年前,还没有计算机呢。现在呢,都是必须要学的东西了。
第二,其实今天很多人的学习焦虑,来源于工作岗位的问题,有时代潮流 ,比如现在经济不好,自然找工作不容易,第二,结构化代替,你三年学会满汉全席了,那边已经预制菜都全面发展了,厨师都在减少,厨神也成了屠龙之技。所以谈12年学习,或者10年学习,关键还是解决一个怎么教,学完了能不能干啥的问题,(大部分家庭不是拿学习当玩,而是为了将来就业)。
所以把10年教育搞好也没啥问题,现在的12年教育,抛去高三基本就是串课(不学新东西,就是备考了),那么就是11年,七七八八再除一下,也就是10年多吧。你不改他也是这个时间,关键还是看你怎么教。很多时候,现在的教育冲突来源于此,你只是单纯的搞什么快乐教育没用,你现在不焦虑了,出去找不到活干,你不一样焦虑么。所以现在一提什么教育减压就是不写书面作业了,不能提分数了,不能太晚睡觉啊。都是表面功夫,更像是作秀。我敢保证,这么折腾下去,学生只能更焦虑,或者就是培养了一批连超市买东西找零都得数手指头那样的美国人。一点不夸张,当年美国的教育不也是这样一步步垮下来的么。
所以两边努力,一边把专门研究怎么备考这套考试技巧的时间和资源剩下来(反正以后孩子也少了,上大学也不费劲了),把课堂真的好好教,认真教,既不鸡娃,也不摸鱼。观网都报道过一个幼儿园,做的就不错,就不只是单纯拼记了多少个单词那种鸡血教育模式。但是这些都是需要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认真思考,总结和转型。
第二,就不是学校仅仅靠自己能做的了,比如产业布局,产业发展,说白了,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社会需要的,学生学了什么将来能找工作(其实走硕博研究或者制造工人,或者服务业不都是就业渠道么),这些弄好了,学生学起来不空洞,不枯燥,有点压力也能承受。人啊,没那么脆弱。很多时候,是不知道自己能干啥才会脆弱。
第三,即使10年教育也不是就推给社会了,以后AI发展,就是打螺丝,那也得各种精细活,不是你来个初中分流就可以放羊了事。10年的综合教育只是一个保底,让这个社会的总体素质不差,10年以后(相当于高中毕业吧),再分流去职高学技术或者大学走研究,当然这部分的教育也要改,别水,别空。你让大家学的有内容,发展有前景,实际上没几个孩子是真念不下来的。人群中,很少学霸,也很少有真学渣,大部分人都是课程合理了,催一催就能上去,不合理了,也就被放弃了。这才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