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官」人事案被否决是对赖清德投下不信任票

  台湾地区「立法院」昨日召开全院会议,唯一议程是对赖清德提名的七位新任「大法官」人选行使同意权。而按照《「立法院」职权行使法》规定,以目前「立委」总数为一百一十三席计算,需要至少获得过半数的五十七张同意票,提名才为通过。但在表决中,中国国民党「立委」连同亲蓝营的两席无党籍「立委」对七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全部投下不同意票;台湾民众党「立委」封杀六人,仅对刘静怡投同意票;民进党「立委」则同意其它六人,唯独反对刘静怡。因此七位「大法官」被提名人全数被否决。

  如果说,此前国民党与民众党「立委」合作,通过了系列对民进党当局不利的法案,虽然会造成「民进党当局政令出不了『总统府』『行政院』」的效果,但毕竟是在野党对执政党的单方制衡,尚未损伤到赖清德个人的管制威信的话,那么,这次「立法院」「团灭」的「大法官」人选,由于是由赖清德提名,因而就等于是直接向赖清德投下「不信任票」。而且更诡异的是,其中一位被提名人刘静怡,不但是遭到国民党「立委」的封杀,而且连民进党「立委」也对赖清德「一点面子也不讲」,投下了不同意票,因而等于是民进党「立法院」党团直接「打脸」赖清德,对赖清德的管治威信的损害更大。因此可以说,赖清德已经成为「跛脚鸭『总统』」,今后的日子将更难熬。

  按照「『宪法』增修条文」规定,「司法院」设「大法官」十五人,并以其中一人为「院长」、一人为「副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大法官」之任期八年,不分届次,个别计算,并不得连任;但并为「院长」、「副院长」之大法官,不受任期之保障。

  在「司法院」的现届十五名「大法官」中,包括「院长」许宗力,「副院长」蔡烱炖在内,共有七人的任期已经于今年十月三十一日届满八年,因而早前已经卸任。赖清德于今年八月提名七位「大法官」人选,包括院长张文贞,副院长姚立明,及何赖杰、陈运财、王碧芳、廖福特与刘静怡,提请「立法院」行使同意权通过。

  按照「立法院」上周三读通过的《「宪法」诉讼法》修正草案,规定「宪法法庭」参与评议的「大法官」人数不得少于十人人;作成「违宪」宣告时,同意「违宪」宣告的「大法官」人数不得少于九人。由于本次「大法官」人事案全数未通过,现行「大法官」人数维持在八人,因而「宪法法庭」就根本不能开庭,尤其是民进党当局对「立法院」上周三读通过的《「宪法」诉讼法》、《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和《财政收支划分法》等三大法律的部分条文修正案,要采取「救济」行动,其中一项就是民进党当局对「国会改革五法」声请「释宪」,而「宪法法庭」裁决「违宪」的背景下,「食过翻寻味」意图再次进行「释宪」声请时,由于「宪法法庭」将持续停摆,而无法宣告《「宪法」诉讼法》、《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和《财政收支划分法》等三个法案「违宪」。这次,民进党当局以「违宪」来对抗在野党的图谋,就将无法实现。

  当然,赖清德可以再次提名另外七名「大法官」人选,而且还可以吸取教训,不是全部提名主张「废死」及「宪政台独」的「绿油油」法界人士,向在野党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争取获得「立法院」通过。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目前「司法院」是处于「缺位不足」的「宪政残缺」状态,这在「中华民国史」上是「破啼儿第一宗」。倘若赖清德仍然执迷不悟,继续提名「绿油油」的「大法官」人选,仍然将会遭到蓝白合作携手将之否决。

  其实,本来按照蓝绿白「立委」的取态,今次七名「大法官」提名人是不会全军覆没的,因为民众党虽然反对其中的六名被提名人,但却因为刘静怡曾经经常批评民进党,而且与黄国昌的私人关系较佳,因而决定「放行」刘静怡。如果民进党「立委」也予以「放行」,本身的五十一票加上民众党的八票共五十九票,不但是超过半数所需的五十二票,而且也多于国民党的五十四票。但民进党却在执行党的决定「放行」其余六人之下,却对刘静怡投下不同意,其五十一票加上国民党的五十四票,创造了整场投票不同意票的最高纪录。

  而且更重要的是,刘静怡也是由赖清德提名的。这就不但是连民进党「立委」也对赖清德投下「不信任票」,而且也是在历史上首次执政党「立委」否决党最高领导人提名的「大法官」人选,是执政党「党鞭」率领全体党籍「立委」集体对党魁投下「不信任票」。

  民进党党团总召柯建铭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因而昨日中午在投票结果出炉后,连同党团干事长吴思瑶及党团书记长蔡易余召开记者会,说明缘由。柯建铭说,赖清德的提名,党团绝对尊重,提名之后,如何投票,是党团自主。而在赖清德提名之后,刘静怡多次辱骂民进党,包括骂蔡英文贪污及论文是假的、苏贞昌贪污等,「一路骂」;在「大法官」被提名人审查会时大骂,甚至羞辱党籍「立委」王义川,若党团再投票给刘静怡,「不就自己自杀就好」,「这部分就是属于党团自主」。柯建铭表示,因此,党团做成决议并祭出党纪,在「大法官」人事同意权案一致投票反对刘静怡,强调若投给刘静怡就开除党籍,这就是党团会议结论。柯建铭还表示,他为此而事先致电赖清德报告。

  如果按照柯建铭的逻辑,赖清德在补提名时,为了避免再次被国民党和民众党连手封杀,改为提名较为中立的法界人士。但即使是中立法界人士,平时也对民进党的所作所为有所批评,那柯建铭岂非再次「打脸」赖清德,率领民进党「立委」投下不同意票?

  当然,刘静怡的情况与一般的中立法界人士不同。最初是民进党中的「英系立委」,因为不满刘静怡曾经追打蔡英文的论文,而酝酿对其投下不同意票。柯建铭在劝阻不成下,向赖清德报告此事,表示若照这样发展下去,结果就是民进党分裂,所以不如全党都不要投给刘静怡。今后的情况如何?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