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年底忙“换将” “造星”后遗症显露
公募基金步入年末业绩冲刺阶段,广发基金却忙着“调兵遣将”。12月20日,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经理吴迪因工作安排离任,该基金将由老搭档古渥全盘接手。吴迪离任后,继续担任其他工作岗位。
而就在12月10日,另一名基金经理赵子良也因工作安排离任广发汇瑞3个月定开债,该基金同样由古渥接手。
除此之外,广发基金旗下知名基金经理邱璟旻近期也有频频卸任的动作。今年10月25日,邱璟旻离任广发优势成长基金经理一职,由原嘉实基金明星经理苏文杰接任;12月14日,邱璟旻再卸任广发优势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由印培接手。
基金经理频繁卸任背后,广发基金旗下部分基金经理“一拖多”的情况颇为严重,业绩表现也差强人意。
—01—
年底忙“换将”
天天基金网显示,吴迪现任广发基金固定收益管理部副总经理,管理基金资产总规模796.95亿元,任期最佳回报23.13%,在卸任了广发理财年年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后,吴迪目前在任管理基金数量依然达到了9只。
赵子良同样来自固定收益管理部,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182.36亿元,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12.66%,在卸任了广发汇瑞3个月定开债后,赵子良依然管理有8只产品。
而邱璟旻在卸任2只产品后,目前管理基金数量已降至2只。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高材生,曾是广发基金旗下最亮的“新星”之一,2020年斩获第七届中国基金业英华奖“三年期股票投资最佳基金经理”奖,并成功跻身“百亿基金经理”行列。
然而,邱璟旻在随后接任的两只产品上大幅受挫。2021年1月20日,广发成长精选A成立,由邱璟旻担任基金经理,该基金成立时规模达到101.92亿元,然而在接下来两年时间该基金亏损幅度超过50%。
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末,广发成长精选A亏损金额分别为10.98亿元、22.03亿元、11.65亿元、2.19亿元,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46.82亿元,期间广发基金收取管理费用2.93亿元。在遭遇大幅亏损后,目前广发成长精选A规模已降至29.98亿元,邱璟旻在2023年6月30日卸任了该产品基金经理,随后由刘彬接手。
邱璟旻在10月25日卸任的广发优势成长A成立于2021年2月9日,该基金同样出现了大幅亏损,自成立至今收益率为-61.54%,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末亏损金额分别为2.73亿元、6.63亿元、2.86亿元、1.23亿元,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13.45亿元,规模由成立初期的32.41亿元降至目前的7.14亿元。
邱璟旻在12月14日卸任的广发优势增长也处于亏损之中,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15.47%。目前,邱璟旻还在管理两只产品中,广发聚丰A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2.34%,广发新经济A表现较好,任期回报为28.38%。
—02—
“造星”后遗症显露
实际上,在广发基金旗下还有多位基金经理遭遇了和邱璟旻一样“高开低走”的经历。
比如曾经的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在2017年6月加入广发基金后,其管理的广发双擎升级、广发创新升级和广发多元新兴3只基金收益率在2019年全部翻倍,一举包揽了当年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前三甲。
在拿下“三冠王”后仅一个月,2020年1月17日,广发基金便以刘格菘为基金经理发行了一只新产品广发科技先锋,并获的超800亿元资金认购,而该基金的募集规模上限为80亿元,最终只有一成投资者获得基金份额。
这样一只获得超10倍认购的基金,最终却让投资者大失所望,该基金自成立以来至今收益率为-14.79%。
而让投资者深受暴击的还是2021年8月26日成立的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该基金在发行时同样获得热捧,初期募资规模已达148.70亿元,认购户数超过24万户。
但是该基金成立后出现大幅亏损,而且由于是封闭基金,投资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账户不断亏损。到今年8月份开放赎回时,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混合亏损幅度已接近60%,累计亏损88.43亿元。
和刘格菘一样,郑澄然在过去几年也经历了大起大落。这位90后基金经理硕士同样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学,且本科期间拿下了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经济学双学位,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2015年,从北大硕士毕业后,郑澄然选择了广发基金,成为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的研究员。
2020年5月20日,郑澄然开始管理公募基金,出手即巅峰,与刘格菘和孙迪共同管理的广发鑫享灵活配置、广发高端制造两只基金在2020年分别实现109%、134%的业绩增长,排名均位于行业前5%。
郑澄然悄然走红,被称之为“最懂光伏的人”,随后又开始大规模发行产品,其管理规模水涨船高,到2021年一季度末一度达到了483亿元。
然而这些新发行的产品基本上都遭遇了惨败。2021年初成立的广发兴诚混合、广发诚享混合两只基金,初期募资规模合计超过180亿元,这两只基金自成立以来的收益率分别为-54.33%、-52.31%,目前规模分别降至25.36亿元,20.89亿元;2022年7月成立的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A成立以来亏损48.53%;2022年11月成立的广发成长新动能A和广发新能源精选A这两只产品收益利率分别为-29.37%和-18.96%。
这些曾经站在行业顶端的基金经理在跌落神坛后,遭到投资者潮水般的质疑。然而实际上,背后的基金公司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他们疯狂“造星”拉规模将基金经理推向深渊。
通常而言,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基金经理,当取得阶段性的收益后极易出现“赚钱很容易的错觉”,在这最危险的时候,基金公司理应成为基金经理的风险控制人。
但是,在规模冲动下,基金公司非但没有采取合理措施控制风险,反而利用基金经理的明星效益疯狂吸金,最终不仅造成投资者巨额亏损,也让基金经理成为规模冲动的“牺牲品”。(内容来源|远见资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