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需要一点运气
文丨梅元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光伏产业曾一度备受瞩目,吸引了海量资本涌入,实现了高速发展。但随着产能急剧扩张,光伏产业陷入产能过剩与低价竞争的泥沼,通威股份,身为全球最大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也深陷其中。
近年来,光伏产业投资过热,各环节产能疯狂扩张。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数据,2024 年 1 至 6 月,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同比大幅增长约 60.6%、58.9%、37.8%、32.2%,可产品价格却暴跌,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价格分别下跌 40%、48%、36%、15%,各环节价格纷纷创下历史新低,企业成本线被全面击穿,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
在此情形下,通威股份业绩遭受重创。2024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仅 437.97 亿元,同比锐减 40.87%;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 31.29 亿元,同比降幅高达 123.58%。这是通威股份自 2004 年上市后首次半年报亏损,公司股价随之下跌,市值大幅缩水。
通威股份 1995 年创立,起初以饲料业务为主,在水产饲料领域成绩斐然,堪称全国饲料大王。2006 年,通威股份跨界进军光伏产业,收购乐山永祥公司 51%股份,涉足高纯晶硅生产,就此踏上光伏征程。此后,通过一系列并购与扩张,构建起涵盖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球光伏行业领军者之一。
然而,面对当下行业困境,通威股份面临诸多难题。主要产品价格跳水,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同时,行业竞争白热化,市场份额争夺趋于激烈。此外,通威股份还面临海外市场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美国等国贸易保护政策给其海外业务带来冲击。
尽管行业环境恶劣,通威股份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逆势扩张。在产能扩张上持续加注,2024 年上半年云南 20 万吨多晶硅项目顺利投产并达产达标,包头 20 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前投产,届时公司多晶硅产能将超 85 万吨。不仅如此,通威股份还规划在未来进一步扩充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规模。
在技术研发方面,通威股份积极布局,启动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全力推动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已在 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等技术路线上布局并有所进展。通威股份的逆势扩张战略无疑存在风险。大规模产能扩张需巨额资金投入,这将加重公司财务负担。而且光伏行业技术迭代迅速,若公司技术研发不能领先,新增产能恐遭淘汰。
再者,行业的不确定性使扩张计划面临市场需求不足风险。不过,逆势扩张也为通威股份带来机遇。随着行业出清,市场份额将向优势企业集中,通威股份通过扩产能与技术创新,有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024 年 8 月 13 日,通威股份宣布拟以不超 50 亿元收购全球第五大电池厂润阳股份不低于 51%股权,此收购计划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润阳股份在光伏电池领域技术实力与市场地位俱佳,且在美国、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构建了有竞争力的产能布局。通威股份期望借此收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拓展海外市场,达成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但收购之路并非坦途。润阳股份泰国工厂停工,给收购增添变数。11 月 13 日,通威股份公告称收购工作仍在推进,不过原交易方案可能调整或终止,同时各方也在积极探寻其他整合方案。这使得通威股份收购前景充满未知,也凸显出光伏行业海外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
面对当前困境,通威股份实施了一系列应对策略。成本控制方面,充分利用四川、云南水电优势降低多晶硅生产成本,同时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削减其他环节成本。市场拓展上,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除拟收购润阳股份获取海外产能与销售渠道外,还不断强化与国际知名客户合作,提升产品海外市场份额。
技术创新层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电池技术升级换代,增强产品性能与竞争力。对于通威股份的未来,虽挑战重重,但机遇犹存。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持续攀升,光伏行业长期前景依然广阔。
通威股份作为行业龙头之一,拥有完整产业链布局、较强技术实力与品牌影响力,若能成功度过当前困境,实现产能优化升级与技术突破创新,有望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再度崛起,续写辉煌,引领光伏行业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