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还是需要电影的,但不像以前那样需要电影了
【本文来自《创作者一味跪舔24岁以下观众的愚蠢做法应该停下来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首先,观众去看电影他需要有一种决策,决定他去看,比如——
1,在家看、手机看没意思,比如大场面大制作震撼人心的,景色好激烈刺激的,比如寻子遇仙记在哪看差不多,但是在家里看个流浪地球就差点意思了。
2,与他人一起去,比如亲子电影,实话说感觉熊出没的大电影逆转时空可能是近期中国电影情怀性和思想性的巅峰之一,真的能打死一大片真人电影,这简直讽刺…再比如情侣电影,这得是俩人的事,太拳太女的并不好,再就是适合和朋友去看的…
3,有相应的情怀,比如魔兽世界电影我就去了,甚至穿着部落战袍,因为是九城时代的老玩家了…哆啦A梦大电影我也去了,因为我从小就看。
4,符合一些观众的政治、文化和喜好的取向…
5,人得有时间和精力去电影院,不过这不是电影人管得了的了。
其次,如今电影如何定位自己?
电影是文化产业,可以说是一种服务业,服务于公众、社会、民族和国家乃至人类的文化取向,或者这么说,要么看热闹,要么看内涵,个人感觉这方面中国电影做的不好,很多电影它似乎是一种过于私货且不接地气的狭隘表达。
再者是电影形式/体系已经偏老、地位下降的问题,这可能才是最大的问题。电影作为经典文化服务业,反应速度、互动性和成本是比不过游戏和长短视频、网络小说之类新形式的,要在新的传播环境里,这些家伙的阴影下活的好,这就对电影行业提出了很高要求,要充分调研市场、研究各种人群喜好取向和生活习惯与状态,既平易近人又具有内涵共鸣,真正发挥专业人士的水平拍出好片,不然凭什么挣钱?还有一些电影是为了拍电影才拍的吗?
最后关于电影业的市场调研和统计数据…阁下最好确定有关数据是可靠的,一个是数据往往并不能完全反应现实情况,比如零式战斗机续航可观,这数没错但是不可靠,因为这是在极低速下做到,而且飞机是单座的保温性很差,飞行员达到这个航程时的状态极差战斗力大打折扣…另一个是数据源可不可靠失不失真的问题,比如存在“数据女工”之类不负责任的故意扭曲数据的情况,有的理由甚至很荒诞和自私,但可能严重干扰决策,再就是网络风向经常只代表愿意发声或善于发声的群体,往往有很大的不真实性,排除干扰真正抓住人群需求才能做得更好。甚至随着老龄化加剧,中老年人可能才是电影的消费主力…
人们还是需要电影的,但不像以前那样需要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