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不送养老院,因人而异,出发点各不相同,不能用孝不孝一个道德标准框死

【本文来自《我国约90%老年人居家养老,原因是什么?你会送父母去养老院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的母亲今年98周岁(1926年生人),在她92岁时,我们四姐弟将她轮流带在身边照顾。大姐73岁,最小的弟弟67岁,其中大儿子72岁,在外地居住,自2020年后没有参与其中。因她媳妇要照顾自己妈,她的弟媳们则也要照顾自己妈,说是上海规矩,老人由女儿照顾。这且不说了,三个儿女也是可以的,比我们这代只有独子的子女还是强多了。

在去年7月之前,老母对于我们来说,照顾她并不是太困难,因她没有基础病,除眼睛视力和耳朵听力减弱,出门走路不行外(也不愿出门了),她能自理,照顾起来不难,我们自己生活照旧。只是限制我们自己出门,不太方便而已。但这之后,便日益难管护,我们3个老人加上配偶,都有很焦虑和疲惫感,准备明年开始,2个一轮或1月一轮了。因目前我们是4月一轮。胡泳多次发表他照顾母亲的文章,我感觉我们的难处比他还多。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能送养老院,即使是大价钱的康养。因为中国养老院目前有些理念是跟不上形势发展,或说为适应国情而守旧的。

我单举一例说明:我的母亲年老胃弱,饮食上曾经历了二次改进。94岁时,不肯吃米饭面条蔬菜,吞咽有点困难,会嚼成渣吐出来,于是我们自己学包小包,馄饨,面片,如此吃了3年,今年4月始,这些她也拒绝吃,于是我们用破壁机打糊,开始一口一口喂她吃,但是她还是很抗拒,喂一餐饭要花一二个小时,有时她可以一口饭含嘴里一个小时也不肯吞。这种老人送养老院,只有一条生路:将人体和手固定在床,然后用鼻饲。对于不能动,瘫在床上的老人,可能行得通,可是我母亲是能行走,脑子还清醒,但固守自己生活习惯不改的人来说,是无法让她这样过余生的,哪怕余生很短。就如她小便次数由于尿道口松驰而特多,一天不分昼夜要上二三十次便盆,由于眼睛已基本看不见,要有人扶她解手,就这一样,我们得夜里专人分工管,因为基本一夜不能睡(何况我们也是老人)。于是想让她穿纸尿裤,但她坚决不穿,穿上就撕。这种情况也只能子女近身照顾,养老院肯定是不会允许的,会强制给她穿。如果晚上会起身,还得用器械固定。

所以我得出的观点是:送不送养老院,因人而异,出发点各不相同,不能用孝不孝一个道德标准框死。何况还有各种不同的经济状况,讨论这样的话题没有意义,特别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关心的是当想进养老院时,不论何种经济状况,都有适合自身条件的养老院可以进,那才是最省心叫好的一件事。国家各级政府就多建一些养老院吧。各种方式养老的养老院,方便老百姓即可。不要问什么大家愿不愿进养老院,送不送老人进养老院,活得已经够烦心的了,不要让人再添纠结。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