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专家”一词在中国沦为贬义词

500

500

500

500

.

前不久,在“第九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首席经济学家赵晓光的一番言论,堪称石破天惊!他称,若非特斯拉将其电池专利全面免费开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便无从发展,并断言特斯拉若发起专利诉讼,中国所有新能源汽车企业都要倒闭关门。

.

赵晓光的这番言论,不禁让人质疑其作为首席专家的专业素养与认知能力。如此短视与无知,有何脸面自称专家,还是首席的?难道这所谓的首席专家头衔,是在地摊上买的?事实上,中国电池与特斯拉电池有着本质区别,它们的技术路线和性能表现截然不同。中国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为主,注重成本效益和稳定性,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等方面不断进步;而特斯拉电池则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先进的电池管理系统。而且,特斯拉早在2022年就已经向它的竞争对手 — 比亚迪采购电池了,这足以证明特斯拉所持有的电池专利影响力已大不如前。

.

专利的本质,并非直接等同于即时的商业回报,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商业化运作,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广泛的认可与接纳。这一转化过程充满了重重挑战,并且在此过程中,往往能够催生出更多新的专利成果。马斯克所提出的条件,即允许基于他的专利开发出来的新专利,他也有权使用,这就是马斯克”开放式专利“的创新做法和基本内容。因此,除非马斯克发神经,否则,即便打死他,也不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发起专利诉讼。这几天江南的天太冷,我都懒得动手码字批驳赵晓光的言论,再说他也不值得我出马。在此,我就上传一段台湾名嘴郭正亮和蔡正元对这件事的精彩点评,请他们为我代言,表达我的观点(文章和视频已发布在抖音、微博、百家号、今日头条等全国各大平台上,由于观网暂时还不能上传视频,我把链接附在这里,有兴趣的观友可以去看一看。网址: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6995617987756554/)。

​.

当下中国,类似赵晓光这样一知半解、滥竽充数的所谓“专家”并不少见。他们顶着专家的光环,却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仅凭主观臆断或无端猜测行事,像赵晓光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是“偷”来的、“抄”来的一样无知,荒谬至极。他们的言行不禁让人联想到一对盲目崇洋媚外的老专家夫妇,他们手中把玩的明明是从德国超市买来的、由中国制造的煮蛋器,却闭着眼睛批评中国缺乏工匠精神与创新力。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社会上对西方世界仍然抱有盲目崇拜心理的人还真不少,他们往往是过去受益于西方技术或文化的群体。在中美竞争加剧的当下,这些人不自觉地维护着既得利益,梦想着恢复往昔的西方依赖模式,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终将被时代所淘汰,成为后人的反面教材。

​.

真正的专家,是各自专业领域内的领航者,比如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以及“中国电磁弹射技术先驱”的马伟明等杰出人物。他们凭借深厚的学术底蕴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推动社会前行与攻克重大难题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真正的专家还应当拥有前瞻性的洞察力,能够精准捕捉问题的核心与未来走向,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理性的依据与策略。然而,遗憾的是,当今社会中亦不乏一些徒有虚名的“专家”,他们如同古代故事中的南郭先生,混迹于专家行列之中。尽管顶着专家的光环,实则缺乏必备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仅凭个人臆想或无端猜测便草率做出结论。此类名不符实的“专家”,犹如挂羊头卖狗肉,非但不能贡献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议,反而可能误导公众认知,招致社会恐慌与混乱。

.

这些“伪专家”的存在,不仅损害了专家的声誉和形象,更消耗了社会的信任资源。他们的虚假言论和不当行为让公众对专家群体产生怀疑,导致真正的专家在发声时也难以获得应有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危机不仅影响了专家的正常工作,更对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这些“伪专家”,不让他们的言论误导我们的决策和判断。同时,我们也应该由衷的尊敬和推崇那些真正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家,让他们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