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生催婚催生
文/挪威
有意思了朋友们,《中国人口报》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这个标题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大学生催婚催生,或者说从大学开始就给大家脑子里灌婚姻生育意识,虽然很早之前就在说,但这一下估计会摁下快进按钮。
除了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之外,还要把人口教育推向中小学——看得出来是真着急了,不过我还是喜欢我读初中高中那会儿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早恋毁人毁学毁一生的桀骜不驯的样子。
这就是很多人眼里的教育,希望你考试拉升升学率的时候,你就是考试机器,就是早恋毁人一生,除了读书其它都是洪水猛兽,除了做题其它都是不务正业。
十几年的教育当然有惯性,大家到大学继续这一套,现在看到结婚率跌成这样,又着急了,婚恋又成主要问题了,又不能只顾着埋头做题了,这其实不是教书育人,这是训化机器呢。
不过着急我是能理解的,你们猜2024年前三季度结婚率情况如何?不到500万对登记结婚,而十年前2014年,这个数字是1300万对,这十年把结婚率打成这个样子,即使相比去年,同比也下跌了16.6%。
结婚率跌必然带来生育率跌,生育率跌首当其中的问题就是未来谁给现在这批人养老交钱?现在这批人买的房未来谁来接盘?总之牵扯到很多问题。
结婚率跌成这个鬼样子,三成的原因得归结为中小学教育对恋爱和婚姻的妖魔化,我想起我读高中的时候,早恋一旦被学校发现,那是要全年级通报批评的,全班那都是不够的,像《夏洛特烦恼》里写情书那种环节,大概率是要拉到老师办公室公开批评再全年级广播通报的。
当然我不是说早恋就是好的,但这么一通报,恋爱这个词被妖魔化是肯定的,大家基本上默认为早恋等于人废了、等于没出息、等于坏学生、等于学校不稳定分子、等于拖后腿、等于考不上大学,甚至等于流产什么乱七八糟的。
不过这也是必然的,因为目的非常鲜明,就是让大家沉下心做题考试,而高中生又到那个年纪了,什么都能堵的住生长发育是堵不住的,荷尔蒙分泌是堵不住的,只能靠妖魔化,最后只能扭曲。
所以也可以想象得到,为了拉升结婚率和生育率而设计的积极婚恋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大概率也会是扭曲的,趁着大学生们涉世未深,给「恋爱」、「结婚」、「生孩子」这些词疯狂灌香水,大家同样会默认为结婚生子等于成功、等于有出息、等于有担当、等于好学生、等于有责任感、等于榜样、等于圆满、等于天伦之乐,等于一切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美好词语。
至于这个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问题,要么被略过要不被一笔带过,我甚至都能想象得到上课时大屏幕上出现的PPT对比图,左边是生了三孩的家庭如何如何幸福,老了之后孩子如何如何尽孝心给自己养老,右边是没生孩子如何如何凄惨,老了之后如何如何自己孤独离开世界。
而等他们进入社会之后,才能发现真实的一面,除非自己原生家庭好,或者运气好,否则这么几个孩子大概率还得老了之后自己再打个工帮忙还房贷什么的,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梨视频20年的时候做得一期视频我至今印象深刻,说一位父亲在深圳打工帮孩子还房贷,50多岁了,每个月能赚一万多,但只敢花一千,过年买车票坐30个小时的硬座回家。当然了,现在这样的报道少了,说明进步很快。
总之,给大学生上婚恋教育是大势所趋,虽然我们都知道结婚生育率这么低的主要原因,但考虑到主要原因短时间内没法解决,那只能挑一些边边角角的来解决了,其中把准备进入婚姻进程的大学生们教育好,是可以立马做的事儿,弄不好效果立竿见影。
不过我建议大学生们在听课的时候,也不要过于上头,有些游戏规则是设计给特定人群玩的,你属于这个人群你就好好玩。
但不属于这个群体的人,要学会看透游戏规则的BUG,然后给自己搭建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游戏规则,人活着是也就是来世界体验一趟,别人拿你当机器,但自己不能拿自己当机器,听一套做一套是优秀传统文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