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愿意反霸的国家,比自己出手更好

中国这一轮产业升级,对日韩冲击并不是最大的,影响冲击最大的,是在欧洲的地缘政治。

因为这一轮中国产业升级的成果,才能让俄罗斯在被西方严厉制裁情况下,不仅仍然能维持经济运转和军工生产,而且甚至军工生产压倒了西方总和,经济增长竟然出现了过热的情况。这一点,是大量西方智库、报刊报道,乃至美国财长耶伦、国务卿布林肯这样的高官亲口在公开场合承认的,后两者多次说,俄罗斯工业和经济运行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的机床、微电子、轴承、硝化纤维等。有美国媒体指出,布林肯可能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公开场合念出“硝化纤维”这个词汇的国务卿,这其实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个具体体现,让美国国务卿第一次念出一个词。如果没有这一轮产业升级的成果,在17-18年贸易战之前,西方对俄罗斯这样制裁,中国就算还想帮,也肯定没有现在这么从容。

现在的中国,就让人想起100年前战间期的美国。一战中美国帮助英法获胜,又借钱又出兵,却在战后遭到英法德打压和排挤,没能参加国联,英法对欠美国的巨额债务还想赖掉。但美国要想直接和英法掀桌子却也有很多障碍,毕竟各方面联系太多,不仅是经贸、投资方面,还有欧洲的文化软实力的积威,让美国当时即使是最上层也有不少心里是跪着的,很多美国女性,就算是最顶层家庭的,也会就为了一个贵族名头去倒贴英国破落户,例如,丘吉尔的母亲就是美国华尔街顶级富豪家庭出身。这种情况下美国采取了间接路线,没有和英法直接翻脸,但对于和英法有矛盾、想翻脸的国家,他会提供资本和技术,最典型的是德国和苏联。

20年代美国通过道威斯和杨格计划向德国大量输出资本,大大超过了一战赔款数量,让魏玛德国不仅迅速走出了鲁尔危机带来的通胀,而且出现了一波经济繁荣,重工业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为下一次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纳粹上台、甚至在水晶之夜后,美国资本依然在流入德国,最后是直到租借法案通过后才停止。此外美国企业还对德国转让了大量工业技术,像纳粹支持者亨利福特就在德国开设了制造卡车工厂,杜邦提供了航空汽油防爆剂技术,最重要的是利用煤炭合成原油和合成橡胶的化工技术,这两项技术是德国敢于发动战争并坚持了很久的关键。

苏联方面则是更广为人知,前两个五年计划大量引进美国技术和机器设备,有些工厂甚至可以说是直接复制黏贴美国原版,包括钢铁、汽车、机械、石化、电气等。

最后,德国和苏联发展起来后,对和英法撕破脸没有美国那么多顾忌,最终给美国打出了统战价值,曾经极力排斥打压美国的英法,最终不得不低头成了美国在西方阵营内的小弟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