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县能养得起一个分理处吗?

【本文由“peterh”推荐,来自《我们县同时卖掉了全部正常运转的国企,银行坏账20多个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五柳庄园
  • 我说的是事实,你说我污蔑,造谣,拿出证据来。

    新飞的事情《大河报》有一个版面的长篇文章,是公开发表的文章,把事情说的很清楚,不存在造谣污蔑。我所说的我们县的国企卖掉后全部关闭了,也是事实。其中棉纺厂有几千工人,再重复一下,是几千工人的工厂,彻底关闭了。这个 工厂设备先进,管理水平也高,棉纱全部从深圳出口,效益非常好,卖掉以后工厂无人管理陷入瘫痪,债权没人去要,债务有人上门讨要,买工厂的人就是投机挣钱,运转很好的国企就这样死掉了。

    按道理所有权出卖应该进行资产清算,至少也得让银行这个大债主参加,但当时的国企改革就是政治性的任务,政府与买家签个合同就卖了,没有规定买主承担负债,坑的是银行。

    企业负债经营很正常,就今天全世界的企业那家不是负债经营?负债一部分是固定资产负债,按折旧逐年还本还息,一部分是流动资金负债,到期还本还息,循环贷款,只要交得了税,发得了工资,还有净利润,就是有效益,规模越大效益越大。工业企业负债率60%左右很正常,高的能到80%,以国企负债率高就卖国企毫无道理。

    银行从来都是负债经营,银行的大债主是人民银行,小债主是储户。银行从人行借来钱,从储户收储来钱,这些钱都是负债,有还本还息的义务。用负债的钱发放贷款,贷款利息高于偿还负债利息,息差就是银行收入,收入扣掉成本就是利润,只要银行有利润就是正常经营,不存在高负债就会破产。银行最怕的就是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就会坏帐,是净亏损,而卖国企造成大量企业倒闭,银行损失累累。俄罗斯就是搞休克疗法造成金融崩盘,我国东北国企最多,卖国企把东北经济一下了打到坑底。这是经济常识,一刀切的在全国卖国企,并且是在苏联解体后卖国企,这样的改革是有问题的。

    如果你觉得我犯下了污蔑罪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我,但要有证据。

其实很简单算个账就明白了,一个支行,分理处机关最少两层楼,算少点,就一两百号人,行长,副行长,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副书记这种职位秘书办公室主任加一起少算点二十号人吧,一个人一年经费算少点五十万很节约了,甚至可以叫贫困级别,请客吃饭迎来送往都要打白条了。

一年就1000W、工青妇计生之类的算十个人一人经费一年少算点二十五万,250W,各个科室,货币发行,债券买卖,金库管理,出纳会计审计稽核,销售信贷,安全保卫,代管国库等等业务算十个科室一正两副,三个科员一个人二十五万。

60X25=1500W。

这是机关还不算下边信贷员,储蓄所,办事处,代办点等等网点的人加一起最少五百人,一个人经费一年8万。贫困级。四千万。

一年一个支行轻轻松松经费花掉一个亿,算一下你的存贷差扣除销售提成。

吃饭喝酒消灭竞争对手费用,给客户的回扣优惠等等。

顶大天百分之二,你存贷款最少五十亿,不但要时刻保证存五十亿而且要保证都能以百分之二以上息差带出去或者通过银行间货币市场卖出去,这还得你的经营用房是自有的,不用租。你才能贫困得收支平衡经营利润为零。

一般的县能养得起一个分理处吗?

否则开一家亏一家,还引起职工的极度不满,一个月加上绩效最多三四千块工资还不如不干,绩效跟不上就一千多块。一般的县市是根本养不起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也不可能养的起,所以商业银行只能撤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