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千源“天价片酬”引争议:别轻易捅破契约精神这条底裤

500

作者 / 秋实

王千源不再是“大人物”,成了被片方和网友们爆锤的对象。

前天深夜,有人在微博上爆料称,演员王千源手拿6180万片酬不愿主动降价,因与《七日生》片方就片酬问题迟迟达不成一致而被片方将聊天记录等信息挂在了网上。

500

事件一出,立马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和热议。除了所谓的“天价片酬曝光”一事,王千源经纪人戏称“政策就是一阵风”也成了网友关注的焦点。什么在想办法逃税、片场耍大牌、坚持住五星级酒店、多次迟到……更多的瓜不断被扒了出来,王千源的路人好感直线下降。

翻看网友的评论,有人觉得“疯狂揽金”的王千源“失了智”、“人设真的要崩塌了”;也有人认为这件事错在剧组,因为合同签订的时间是在广电总局出台“降薪令”之前,艺人方要求按照合同行事并无毛病。

就此事,娱乐产业(ID:yulechanye)询问了《七日生》总制片人赵建瓴的看法,但直到发稿前也没有得到回复。

500

先遑论错主要出在哪一方,很多电影或被撤档、或已改名也成了最近这两天的热点事件,影视圈底下的暗流正在不断涌动。

500

到底是王千源“失了智”还是片方“耍阴招”?

在影视行业,王千源到底什么咖位?6180万的片酬对于他来说是否属于天价片酬呢?

先来看看王千源的过往履历。

72出生的他很早就参演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但一直都不太知名。直到2010年的一部高口碑文艺片《钢的琴》才让他为更多人所知,王千源更是凭借这部电影收获了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殊荣,成为国内为数不多拿到过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的男演员。

500

如果说《钢的琴》打开了他在业内的知名度,那么2015年的《解救吾先生》则使更多普通观众看到了他这张在影片中贡献了不俗演技的面孔。拿到了包括金鸡奖最佳男配等不同奖项,这部电影堪称令王千源名利双收。

近几年内,无论是主演《“大”人物》,还是出演《影》,王千源都可谓在荧幕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综合来看,拿着6000多万的片酬出演一部28集的电视剧,这对于王千源这种级别的演员来说并不为过。只不过,它有一个前提。

前提就是这需要放在广电总局并未发布“降薪令”之前,在行政力量尚未进驻的时候,根据网上的曝光资料显示,娱乐圈顶流的电视剧片酬可以高达1个亿,一些国民知名度高的实力演员也能要到8000万元的高价,与这些相比,6000多万的片酬自然显得更良心一些。

500

那么重要的是,王千源是什么时候同片方签约的?

根据片方公布的聊天截图、广电总局出台“降薪令”、电视剧《七日生》的制作这几个信息来看,双方签约的时间应该是要早于“降薪令”的,也就是说王千源这一方是按照合同在正常行事。

500

从曝光的聊天截图来看,片方认为之前所签的“合约与现在的国家新规不能相撞”,按照新规中单集演员片酬最高不得超过100万来算,最多只能支付给王千源2800万,想要压演员3200万的价钱。对于王千源方来说,这自然很不合理,他们势必不会接受片方不遵守契约精神的做法。

于是双方就片酬问题僵持不下,一方督促对方“总款什么时候到位”、想要“签好再工作”,另一方想要借着国家新政来“变更”合同、指责对方“少一分都罢工”。

看到此处,事情的原貌大概梳理清楚了,片方在国家发布“降薪令”之前与王千源方签了一个6180万片酬的电视剧合同,事后想要以国家新政为依据来压价,艺人方没有答应,为了尽快拍完、顺利播出,片方只好按照合同规定支付原定片酬。现在剧已播出,“不太爽”的片方在网上曝光了这些商务沟通细节。

500

别轻易捅破“契约精神”这条社会的底裤

对于这件事,除了吃瓜群众展开热议,圈内大佬也加入了讨论的阵营。

香港知名导演、监制陈嘉上就在微博上评论,演员要价和片方评估本就是双方在商务接洽前的一种正常的博弈行为,大家都会理性的“各自算计”,但像《七日生》片方这种把双方谈判过程拿出来公开的做法,会导致日后无人敢与你合作。


 

500

也有资深业内人士对娱乐产业(ID:yulechanye)表示,王千源方所要片酬体现在之前所签合同里,白纸黑字是具法律效力的,对于片方来说应该要有起码的契约精神,支付这些片酬本就是分内之事。即便抛开这个不谈,将私人聊天记录公之于众也有“告密”之嫌,这种不耻的做法更会败坏社会风气。

在娱Sir看来,首先,演员片酬本就属于应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主导作用的领域,如陈嘉上所言,“演员的片酬要是开高了,投资方有权不用”,在市场自身淘汰机制的作用下,“演员当红日子长的有几人”。

行政强权的介入看似在短期内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但这却是以违逆行业运行和市场发展的内在法则为代价,因为它并未在民主层面上广泛征求从业者的意见,所以很难形成普遍的情感认同。不少人表面顺应形势主动做出改变,但内心多少都会有龃龉和不满。

从王千源这一方来看,经纪人所表达出的如“我们永远处于被动”这样的委屈、妄断“政策就是一阵风”都是建立在上面表述的基础上。前段时间,演员杨烁也因为被爆“索要天价片酬”登上新闻头条,情形大体与之类似。

500

其次,契约精神是这个社会的底裤,别轻易捅破它。在开拍前,片方同王千源方势必是签了正式合同的,根据《合同法》,王千源的权益是要受到法律保护的。但去年11月,为了遏制影视行业明星艺人片酬的过快增长,广电总局又出台了“降薪令”,王千源这件事本质上是片方想要利用法律和政策之间的冲突来跟演员进行利益博弈。

不过,在效力上,明显是已沉淀为法律的《合同法》要高于部门一时出台的政策,片方此前的压价并不具有充足的法律依据。

往小了说,这是一起发生在国内文娱领域的普通民事纠纷,往大了说,这也是法治和人治在中国较量的又一体现,是应践行契约精神,还是会接受朝令夕改,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