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角斗士,为啥要为了罗马梦去拼死?——《角斗士2》观后感

500

走出电影院,我是懵圈的。脑子里回想着的,就是这句话。

时隔24年后,雷德利斯科特终于给戛然而止的《角斗士1》画上了一个……怎么说呢,说这是狗尾续貂吧,其实1的故事也已经相当荒唐了;说这是句号吧,那这个圈未免画得也太丑了。

思前想后,姑且只能说,老雷用了派拉蒙的钱,给自己这个老顽童完成了一个童话故事。

就如1的故事核心——一个被解构的王子复仇记;2的故事核心依旧是解构化的王子复仇记。

只不过这次的故事开场,包裹了一层名为《斯巴达克斯》的糖衣,然后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才会恍然大悟——这还是1里的主角,马克西莫斯,但是是劣化版的。

可以说,这次的剧本人物塑造和相应选角是个灾难:

男主角保罗·麦斯卡不管是在相貌上,气场上还是在演技上,都被扮演角斗士学校老板的丹泽尔华盛顿踩在脚底下来回摩擦,这种配角光芒压过主角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失误。这直接导致了主角作为1代主角继承人的身份无法被成功树立起来。

在剧情上,一边想要树立起主角作为领袖的气质,而另一边又想把主角塑造成一个平凡人,而不是一个天生的蓝血阶级,这就造成了主角在定位上的极端拧巴。

在第一幕戏主角出场时,给人的印象就是个城邦民兵,因此其突然成为一段城墙的城防指挥官,乃至之后像1代主角那样在角斗场上逐渐以自己的实力和亲和力来统帅参战的角斗士们,这个身份的转换就显得极其突兀和僵硬。

至于在故事主体架构上,当然,也有可能是老雷电影一贯被制片厂剪辑的七零八落的原因,这次对这一代罗马暴君的存在缺乏故事铺垫,只是通过一段字幕告诉观众,罗马又被新的暴君统治了。

至于他们是如何获得权利的,又是如何压制住了所有反对力量,并牢牢把握住军队的,完全没有通过剧情来解释,只是通过电影语言不断表达出剧中的故事线位于其统治终结的前夜。这就使得暴君统治的故事设定完全沦为了一块背景板,与1代通过康茂德与禁卫军装模作样的训练、弑父、灭主角满门、压服禁卫军、贿赂罗马民众、胁迫姐姐、角斗前先重伤了马克西姆斯这一系列情节,来树立起一个集凶残、虚伪、狡诈的暴君形象相比,这代里暴君的形象显得苍白而肤浅。

当然,也可以说这一代真正的反派并非是罗马暴君,而是另有其人,因此不需要对摆在明面上的这个角色分配过多情节。

但问题就出在剧本中对于真正BOSS的描写——倾注了大量笔墨,把一个为了获得权利而不择手段,处处算计人心,兴风作浪而又藏于人后的阴谋家进行了充分刻画的前提下,却用一种足以称之为莫名其妙的方式突然让其退场,让之前为这个角色进行的所有性格和行为铺垫在这一瞬轰然倒塌。

再者,就是这部电影最核心,也是最无法逻辑自洽的部分,即“罗马梦”。

就如现实中懂王的MAGA梦一般,在这部电影中,主角口中建立一个“人人平等,民主,自由,还权于元老院的罗马”是自1代主角开始,由2代主角继承的梦想。但是,你这个梦想,与被罗马征服的高卢,日耳曼,色雷斯,达契亚,小亚,埃及,迦太基……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当电影放到主角需要角斗士们帮助他作战而发表演讲,喊出“为了罗马”时,我完全是一头雾水。

这些罗马征服战争的俘虏,凭什么要为了你什么劳什子的MRGA梦为你作战?尤其是这段演讲台词中,不要说成事后交还罗马占领的土地,甚至连恢复角斗士们的自由,放他们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许诺都没有时,你凭什么让这些异族角斗士跟随你拼死作战?

而当电影推进到最后,当一场罗马军团间的内战一触即发,2代主角通过阵前演讲,再次用“罗马梦”说服了所有人,消弭了迫在眉睫的危机时,这部电影在情节上的荒谬感也达到了顶峰。

不说一个野战军团只凭借他们指挥官的意志和继承自1代主角的戒指,而不是来自国家的命令,擅自离开驻地进军罗马的行为本身算是捍卫“罗马梦”的自由民主,还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只知有凯撒,不知有罗马”的军阀行为;这部电影在前面的时间里,不断的表现出禁卫军事实上已经被真正的BOSS所掌控,成为了他麾下的私军。

而在BOSS莫名退场的当下,不表现出他们是因为没了金主而失去战斗欲望,却弄出一副他们是被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还没军饷拿的空泛“罗马梦”所打动时,这部电影的立意突然就从成人故事跌落到少儿童话的水准,也许也只有感觉美国连空气都是香甜的那群智商捉急之辈才能陶醉在这种彩虹色的梦想中吧。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