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曾被践踏掠夺的屈辱历史,不再成为侵略者眼中的“景观”

近日,曾深陷2000件藏品失窃丑闻的大英博物馆高调宣布,大维德基金会将把收藏的约1700件中国陶瓷藏品悉数捐给该馆。据悉这批藏品价值高达10亿英镑,包括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元至正十一年款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等珍贵文物。

众所周知,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史,就是一部肮脏的帝国掠夺史。据统计,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约800万件藏品中,光从中国搜刮而来的就超过了23000件。这些文物包含商周的青铜器、唐宋的瓷器和明清的金玉制品等,可谓种类丰富、珍贵异常。其中“十大镇馆之宝”中,就有三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大维德花瓶。

500

而800万件藏品中,大英博物馆本土又占多少呢?仅有10%!尽管大英博物馆方面一再宣称,其馆藏的文物很多是通过馈赠、购买、交换等方式获得的,但路人皆知,疯狂掠夺和盗卖才是这些文物最主要的来源。在数百年的殖民历史中,英国掠夺了世界各国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而其中的大量文物最终被送到了大英博物馆。如此看来,大英博物馆被大家叫做“赃物博物馆”一点也不冤!

有人曾在社交媒体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博物馆中令你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有一条高赞是这样回答的:“大英博物馆的一个角落,放置着一件北宋时期的磁州窑石枕,上面刻着‘家国永安’。”

珍贵文物流失的背后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伤痛。我们曾被践踏掠夺的屈辱历史,现在却成为侵略者眼中的“景观”。我想,每一个看到这块石枕、看到“家国永安”四个大字的人,心都会被深深刺痛。有人以这样一句话总结,称“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从大英博物馆走出来”。

500

尽管英国政府与大英博物馆对世界作出承诺,声称会对这些世界瑰宝给予应当的尊重和保护。可现实中,那些被我们视若珍宝的文物们,大英博物馆又是如何对待的呢?

不少文物,连一个独立的展览台都没有,他们只是被简单粗暴地以颜色归类,被密集紧凑地摆在一起;有的文物甚至连一个名字、一个介绍都没有,只有一个冷冰冰的编号;有的文物需要被妥善保护却被裸露展示,谁路过都能摸一下,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就连“十大镇馆之宝”的《女史箴图》,因工作人员无知竟将这幅无价之宝切割成了几块。

事实证明,大英博物馆的承诺只是废纸一张。

500

而比起疏于保护,大英博物馆让人诟病的,还有安全漏洞。光是文物失窃案,这些年就发生了许多次。去年,大英博物馆被曝出失踪约2000件馆藏文物,被舆论推向风口浪尖。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在我国,话题“请大英博物馆归还中国文物”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

尽管如此,这个赃物黑料满满的博物馆不以侵略为耻、反而以掠夺为荣。为了避免这些文物回归,他们以所谓的《大英博物馆法》,自设“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的门槛,试图从司法角度宣称其对这些掠夺来的财物拥有所有权,拒绝将文物归还给原籍国。这让人不得不怀疑,他们并不是在向世界展示灿烂的文化,而是炫耀曾经所谓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炫耀自己的侵略成果。

500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写过一段话:“胜利者装满了口袋,携手回到欧洲……今天,他以一种所有者的天真,炫耀着圆明园里的灿烂古董。而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窃行为,和两个小偷。”说的是谁?想必大家都很清楚。文物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历史,还承载着国家文化的传承,它们的最佳归属就是回到故土。不管大英博物馆如何狡辩,这2.3万件文物的根,就在中国,谁也无法掩盖。

去年,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三集短剧在网上爆火出圈。短剧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大英博物馆内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为人形出逃,偶遇一位中国记者,并请求其帮助自己回到中国的故事。网友看后情绪激动、纷纷留言:“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500

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何时“回家”,是所有中国人的期盼。愿遗失在外的文物能够尽早回到祖国的怀抱,更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