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拉长长板,推进产业高新高端高效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聚力更好发挥区域重要支点作用,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南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叠加优势。”

8日至10日,上海报业澎湃新闻、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协同——‘大潮澎湃 向新同行’融媒体采风行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应邀参加。在接受南通报业专访时,何建华就如何更大力度推进跨区域协同发表见解。

何建华认为,随着“八龙过江”交通格局的推进,“南通好通”梦想成真,以往江南与江北的地理概念已经被突破,南通与上海、苏南城市已经形成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态势。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构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目标是新型工业化。”何建华说,包括南通在内,江苏实体经济发达,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全国领先。依托这一基础,各地结合实际,把产业、科技、人才、资本等优质资源整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能量。其中,南通传承弘扬百年工商基因,正在大踏步迈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书写现代工业名城新的辉煌。

何建华说,当前,世界先进制造业呈现出集群化、跨越式发展模式。顺应这一趋势,要通过自主创新,把握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价值链高端,发展附加价值高、收益大的环节,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引领其他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这一创新模式可以称之为“三高”,即产业高新、产业高端和产业高效。“南通提出聚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智能制造、绿色发展,这是顺应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

何建华建议,南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尤其是推进产业科技跨区域协同,应当注重发挥优势,使长板更长。一是在产业能级方面,要在深度融入上海与苏南的过程中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二是在人才集聚方面,要发挥城市综合优势招才引智,培养更多工匠人才;三是在协同机制方面,要按照一体化发展趋势,着力推进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创新;四是在观念更新方面,突破行政壁垒与地域概念,树立协同合作、携手共赢的理念。

何建华说,实现产业高新、高端、高效,必须加大领航型“链主”企业打造力度,聚焦发力培育拳头产品。让他欣喜的是,南通正在不断放大自身交通区位等优势,主动承接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建设一批标志性、示范性重大项目,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

(何建华,现为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