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电影做成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

【本文来自《张艺谋说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很无语,大家对此怎么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电影电视现在遇到了一个时代转型的考验,他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短视频,更是一种文化产品“新质化”过滤期的阵痛。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电影是哪一年出现的?电视又是哪一年出现的?它们出现的时候,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它们蓬勃发展的时候,当时社会又是什么样子?

当时,电影胶片出现时,人们之间的交流,除了说话写信,就是书本。电影给社会带来了一个新的交流方式和渠道。别人的思想可以通过一种全新的带有画面声音的形式来传播。噢,当时还出现过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之间的竞争。卓别林有没有呼吁过大家不要去看有声电影?我不知道。但是它们竞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电影电视在整个二十世纪,得到了全面的野蛮的发展,活过二十世纪的人应该印象还很深刻。可能除了从事电影电视行业的人,能了解社会生产力对这个行业发展所具有意义的,应该不多。电影胶片需要工厂生产,电影院需要市场,电影票需要有消费需求的人。那时候全世界正在经历一个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所以电影和电视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发展历史。

直到现在,社会生产力“新质化”转型。

就如同很多工厂老板不知道自己的企业为什么会倒闭,很多商铺不知道自己的店为什么经营不下一样,很多导演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去看自己的电影了。他们基本把原因归咎于社会思想或者社会生态,而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其实也是社会生产力的一部分。即是产品,也是生产工具。

他们以为自己的作品传播的仅仅是文化和思想,不知道传播和观看那些作品,所需要的时间,也是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他们拍电影是一种生产。观影人看电影其实也是一种生产。

既然是生产,大家就必须考虑收益。

出品方考虑的是票房,而观影人考虑的则是自身的其他方面。思想?身心愉悦?情绪释放?或者猜谜解答?

额,如果花两个小时得到的东西,跟花三分钟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那正常人肯定做一个正常的选择。

所以现在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不可惜电费的家庭,开着电视机做BGM,一家人刷手机。因为电视所花的时间成本低,电影就不一样了,大家花了几十块钱进去,可是要集中精神去看的。可如果,看到的东西跟预期不一样,或者大相径庭,甚至是从价值观层面就与自己立场不一致,情感不能容,比如说表面说着致敬那最可爱的人,底子里却是扁平化那群无名英雄,只突出某个虚造的儿子,就如同花了两个小时去吃了一坨翔。

谁受得了?

谁把看电影做成了跟开黑箱一样的事?谁把看电影弄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赌博?

幸好,三分钟的短视频,起码把赌博的性质去掉了。

社会还会发展,生产力还会提高。而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那些不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会被市场淘汰。不想做被淘汰的那个,就得用心去感受市场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电影电视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平台和形式肯定会有变化。怎样把电影做成新质生产力的一部分,是当前电影人亟需思考的问题。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