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公布首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

为推进“十四五”期间工业绿色发展、“无废城市”建设,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公布了全国首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其中上榜的“无废园区”有9家,分别是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榜的“无废企业”有19家,分别是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江西粤磁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泰山石膏有限公司、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全友家私有限公司、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本次典型案例的公布,一方面为促进工业绿色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构建绿色产业链树立典型;另一方面,有助于践行与推广无废理念,加快“无废城市”建设,加快建设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与监管。

500

以下为内容全文:为落实《“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引导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推行无废生产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和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我们征集了一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现予公告。附件:1.“无废园区”典型案例2.“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2024年10月28日

附件 1

“无废园区”典型案例

1.单位名称: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案例名称:多元化源头减量+规模化综合利用无废园区模式

典型做法: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统筹推进“无废园区”建设,优化生产工艺,推动固废源头减量;依托废旧矿坑回填、生态修复等项目,推动固废规模化消纳;强化产废与利废企业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无废园区”建设工作专班,建立协同增效和信息共享的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典型的园区固废管理模式。

二是多元化源头减量。鼓励企业加大对自身固废源头减量的潜能开发和技术引进。某化工企业连续重整装置设置脱烯烃塔,大幅降低了二甲苯装置原料重整生成油中的烯烃含量,延长了二甲苯装置、制苯装置白土使用寿命,每年可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3000余吨。建设PTA残渣回收系统,回收氧化残渣浆料中苯甲酸,以及钴、锰催化剂等可利用组分。每年可回收苯甲酸近1.4万吨,醋酸钴约1.5吨,CMB(催化剂)约3000吨。利用自身热电厂3台300t/h锅炉排放的部分烟气,与含水率约85%的生化污泥进行直接接触热交换,将污泥含水率处理至10%以下,达到污泥减量化目的,尾气处理达标排放,每年可处理各类污泥约1.1万吨。

三是规模化综合利用。建设大连长兴岛产业区南侧青山绿水恢复治理一期项目,利用园区内企业产生的粉煤灰、石膏、炉渣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作为废矿坑恢复的基质填料有序回填。

四是建立企业间协同。如常年将园区企业燃煤产生的炉渣供给某水泥厂作为原材料利用,每年利用炉渣约3000吨。建立产废企业与资源利用企业的协作机制,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的合理配置。

2.单位名称: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

案例名称:化工园区智慧 监管与利用处置无废园区模式

典型做法: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构建协同保障体系、智慧监管体系和综合利用技术体系,统筹推进“无废园区”建设。
一是构建 “驻场服务”和 “托底服务”协同保障体系。统筹园区内、苏州市内一般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资源,为一 般工业固废产量较小的园内企业提供 “
收集—分拣—转运”配套服务,提高处置利用水平。

二是完善工业固废数字智慧监管体系。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面纳入信息化监督管理。在产、消端管理上,依托
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建立 “ 电子联单转运”制度和经营、处置机构资质 “备案制度”,规范园内一般固体
废物产废企业和经营、处置机构管理,引导园区固废就地就近利用。在智慧监管上,强化固废物流信息轨迹监控,
每次固废转移任务会生成唯一的联单号标识,可扫码获取全流程的详细记录,支持查看转移车辆的轨迹及时间,
平台可对运输车辆、路线的异常情况自动预警,推动实现智能化管理。

三是引进工业固废处置利用先进技术。
引进工业废盐综合利用项目和高温等离子综合利用项目,利用低温裂解技
术去除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实现工业废盐再生利用。利用等离子体高温高能属性,将危险废物中的无机成分熔 融后经急冷固化形成玻璃体,作为建筑材料产品。
引进废白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利用蒸汽饱和法压榨出废白油
再经酯化和酯交换后得到生物柴油,渣土用于生产微生物类有机肥料。扶持企业自主研发废锂渣资源化利用技术, 回收锂资源的同时实现硅酸铝渣的资源化利用。

3.单位名称: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

案例名称:“减量循环+数字监管”石化产业无废园区模式

典型做法: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绿色低碳“无废”高质量发展,探索石化产业园区固体废物治理新模式。

一是深化源头减量,促进绿色生产。研发废碱液浓缩减量处置利用模式。引进重组加氢技术(FHDO)代替传统的白土吸附工艺,实现废白土减量。采用污泥低温带式干化技术,降低污泥产生量及外委量。采用先进适用的清罐工艺和“超声波+离心脱水”技术处理油泥,实现油泥源头削减超80%。

二是创新综合利用,打造循环经济。以建设国内一流的“石化基地”为目标,以镇海炼化为龙头,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密切的24个成员单位纳入共同体管理,探索建设国内首个“无废石化基地”。推动宁波市首例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项目—镇海基地二期催化装置“点对点”综合利用大榭石化废催化剂项目落地,促进危废资源循环。引进飞灰水洗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将飞灰水洗提盐推广应用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构建“焚烧飞灰—再生氯化钠盐—工业合成气”危险废物深度利用产业链,实现危废产业链延伸。

三是聚焦小微转运,筑牢环境底线。2019年以来,石化区不断探索,努力破解小微单位危险废物收运处置难的问题。已建成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运体系,开发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统一收运企业入网监管。

四是创新数字赋能,加强智能监管。打造“数治危废”应用场景,全面整合“浙江省固废监管系统”和“镇海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智控系统”,开发“危废道路运输监管”“危废集市”等子场景,在省内率先填补危废道路运输监控盲区,目前已入网3000余家企业。

4.单位名称: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

案例名称:工业园区企业间协同高值高效利用无废园区模式

典型做法:安徽金寨经济开发区通过打造工业固废企业间协同高值高效利用模式,推动形成工业绿色循环共生体系,促进园区实现生产可持续发展,推动园区向“无废化”转型。

一是通过协同利用,打造绿色循环共生体系。对固废种类、产生量进行科学评估,引入炉渣制建材等综合利用、废钢边角料和废弃机械设备再加工生产、沉淀污泥制生物颗粒、废旧化纤资源化再利用等项目,对不同固废分类处置利用,推动主要工业固废园区内协同处置和高值化利用,有序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通过产业链互联搭建高值利用平台。建设固体废物信息管理平台,结合“环保管家”平台,鼓励入驻企业发布本企业各类产品信息、废弃资源和所需原料信息,推动企业间副产品、固体废物交换利用。

三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强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工程,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引进环保、电力等领域的企业,将城市生活垃圾、农村农作物秸秆等通过发电变废为宝。同时,园区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固废高值化利用产业建设,培育了一批固废循环再生企业,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同步实现环保和经济效益。

5.单位名称: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案例名称:数字化赋能园区产业链无废内循环发展模式

典型做法: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无废园区”建设为突破口,不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数字化赋能园区产业链无废内循环发展模式。

一是资源协同利用“无废”发展。通过优化园区固废管理体制,指导企业源头减废、提升固废处理能力。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园区内优势互补、资源能源高效循环利用,重点行业资源产出率持续提升。2023年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110万吨。

二是园区产业链“无废”内循环。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示范区试点,提高园区内企业清洁生产关联度,关注企业间存在的副产品加工、废料循环利用、生产供应链、循环产业链等方面产业结构的内循环设计。通过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实现了工程机械行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纺织新材料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物医药行业废物料通过提炼加工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其他产业原辅材料,热电行业大宗固废经资源化利用成为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用途的原材料。

三是数字化转型赋能“无废”提升。积极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打造工业互联网园区+平台的服务体系,

推动完善涵盖能源、资源、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的数据信息,在装备制造等领域探索废物综合利用管理新模式。通过建设“产业大脑”,某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切削金属废料等固体废物,经过分类、运输、再加工等一系列操作可作为其他机件铸造原材料。同时,通过工程装备的再制造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6.单位名称: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案例名称:工业园区全链条固体废物管理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推动固体废物产生源头、过程和末端管控工作,打造工业园区全链条固废管理模式,推动园区向“无废化”发展。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出台《松山湖高新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推动年产生工业固体废物100吨以上的企业开展排污许可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导入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循环化改造、清洁生产等大规模工艺升级迭代措施,依托东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提高园区能源、资源产出水平,降低能耗。出台奖补措施,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三是构建固废全链条管理体系。建设大数据智能化管理平台,强化监督管理,开展定期专项检查、无人机排查、标准化建设等,有效管理各类固体废物。聚焦工业、生活、建筑3大领域,构建全链条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在工业领域,积极开展“无废实验室”创建试点;开展危险废物仓库标准化建设、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延伸服务试点,进一步提升园区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在生活领域,高水平推进园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建筑领域,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形成常态化规范管理机制;支持开展“无废工地”创建评选工作,打造绿色标杆,引领绿色施工新风尚。

7.单位名称: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

案例名称:“循环经济+多元共治+智慧管理”无废园区模式

典型做法: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积极推动“园区与城市间的废弃资源外循环”“园区内废弃资源内循环”体系,不断创新生产工艺、构建固废资源化利用系统,推动园区向“无废化”转型。

一是打造多元共治机制。成立“无废园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园区单位以及下游合作方开展现场专项核查与数据核实,进一步摸清摸细摸实一般工业固废底数,并编制“无废园区”创建实施方案。

二是构建园区和城市间的资源外循环。依托自身研发力量,开展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建设废旧电池梯次利用、预处理、前端提锂等车间及生产线,并配套建设废旧电池回收网络、电池回收信息化系统等,形成废旧锂电池“回收网络+专业化处理”回收利用体系。

三是加强园区层面的资源内循环。推动园区内固废、废水、废气等资源“内循环”利用。园区内某公司硫化锰渣经过球磨、浸出、除杂等一系列环节后,提取出镍、钴、锰、锌等有价金属,再制作成用于电池的高纯硫酸锰、四氧化三锰等;冶炼渣按工业固废和金属材料分类处理,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等。发电厂产生的粉煤灰、脱硫石膏在园区内部进行消化,用于制作蒸压加气块、砖等。

四是建设智慧化管理平台。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优化生产计划和管理策略。依托贵州省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对园区内企业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实时管理,建立由第三方单位负责实施的固废综合利用信息平台、综合服务中心、产业孵化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固废综合利用提供技术和服务支撑。构建网络货运线上数字产业园模式,助推行业数字化转型。

8.单位名称: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案例名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三化联动”无废园区模式

典型做法: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践行“无废理念”,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构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三化联动”无废园区模式。

一是抓住重点产废企业,推动技术升级,践行减量化。鼓励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生产设备升级。园区内采用高热值、低灰分的煤炭,减少粉煤灰、炉渣产生量。某公司建设3万吨/年矿热炉热熔废渣制备岩棉生产线,与传统岩棉冲天炉加热工艺相比,能耗下降68.5%,每年减少3万吨固体废物产生,节约105万元固废处置费用,产生约800万元净利润。

二是引进综合利用企业,强链补链,循环发展,践行资源化。园区相继引进建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钢渣制砖项目、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生产线、危废处理等项目,对辖区产生的粉煤灰、炉渣、钢渣、建筑垃圾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提升园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

三是服务固废产生企业。开展“环保管家”及“固废管家”专项服务,深入企业“问诊把脉”,变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被动整改为自检提升。采用“线上+线下”模式,推动固体废物闭环监管。

9.单位名称: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案例名称:全流程无废园区管理模式

典型做法: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园区向“无废化”转型,推进园区“产业循环化、管理数字化、废物资源化”建设。一是项目准入控源头。经开区坚持底线思维,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严格控制“产业链条短、深加工程度低、产废强度高、综合利用能力低”的传统行业发展规模。督促园区内重点行业企业加强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

二是无废生产树标杆。2024年,长寿经开区22家重点企业积极推行无废生产模式,2家企业获评重庆市2024年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标杆企业(第一批),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循环发展出实绩。长寿经开区构建7大产业集群,25个循环经济产业链,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形成“园区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形成了氯化氢—氯气—稀盐水循环产业链、煤焦油—粗苯—纯苯—苯胺循环产业链以及氢循环产业链等。2019年,长寿经开区某公司建成全球首套2万吨/年废盐回收装置,回收的氯化锂用作聚苯硫醚合成催化剂,回收的氯化钠用作另一家公司的离子膜氯碱原料。

四是智慧管理提质效。长寿经开区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长寿区生态环境局建立了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对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和处置环节分别安装车载GPS跟踪和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实时监控。利用智慧园区平台,综合电子转移联单、道路视频监控,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运输、处置实施全过程管理,除盲点、堵漏洞、防风险。

附件2

“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1.单位名称: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名称:钢铁行业固废梯级利用内部消纳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深入践行“无废”理念,按照“依法合规、全量处置、效益最大”原则,建设固体废物梯级利用体系,推动构建钢铁行业固废梯级利用内部消纳无废模式。

一是立足源头减量,推动工业固废源头管控技术应用。依托自有铁细精粉优势,实施大比例球团工艺技术,实现球团比例达到55%以上,高炉渣比从290kg/t降低至222kg/t以下,除尘灰以及颗粒物排放降低20%。二是强化过程控制,挖掘烧结、高炉等内部消纳潜力。烧结工序配加固废比例高达12%,每年消纳固废100余万吨,其中含铁类、含钙类固废100%消纳(含铁物料主要有含铁除尘灰、钢渣、热轧污泥等,含钙类固废主要由白灰窑等产出)。含碳类固废(焦化产出含碳类固废如煤灰、除尘灰)在高炉喷吹及烧结混料中实现100%循环利用。

三是树立循环经济“新资源观”,深入打造联产新模式。建立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固废管理体系,产品附加值实现跃升。完成钢渣有压热闷、全固废胶凝材料、水渣细磨、锌资源循环产线等多个项目,打造多行业联产新模式,引领区域内多行业循环发展。

2.单位名称: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案例名称:水泥窑协同处置无废经济模式

典型做法: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资源再利用产业发展,对城乡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进行消纳处理,推动构建水泥窑协同处置无废经济模式。

一是协同处置区域废弃物,变废为宝。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多源废弃物为核心,综合利用钢渣、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生产和销售水泥熟料,实现产品回用。年均工业固废处置量占当地产生量的5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危险废物实现100%无害化处置,形成了多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是加强技术研发。瞄准工业固废、建筑垃圾,推动技术转化落地应用,布局钢渣、矿渣、尾矿、粉煤灰等固废制备硅钙基超细粉、钢渣、尾矿、煤矸石制备环保建筑陶瓷、建筑垃圾制造环保绿色再生建材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三是推动高值化利用。在建筑垃圾经破碎生产再生骨料、再生砂、再生微粉等材料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生产再生砖、砌块、仿石材等绿色建材产品,再生砖产品相比传统建筑垃圾再生砖附加值高10%,年产值达3亿元。

3.单位名称:中铝山西新材料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中铝山西新材料围绕电解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延长,强化固废与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协同利用,加快构建铝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无废模式。

一是攻克技术难题。联合相关科研院所攻克二次铝灰、电解大修渣资源化利用难题,突破烧成窑协同利用电解危废技术瓶颈,累计形成5万吨电解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规模。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实施二次铝灰氧化铝熟料窑火法协同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以氧化铝烧结法现有熟料烧结系统为基础,采用火法协同处置技术实现二次铝灰低成本的资源化利用。三是推动固废与钢铁、水泥、建材等行业协同利用,开发“赤泥—煤矸石烧结砖”“赤泥—烧结仿古砖”等产品,以及“赤泥—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技术开发”科技成果。

4.单位名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案例名称:含油污泥资源化、无害化无废生产模式

典型做法: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积极推动含油污泥资源化,净化泥制砖铺路无害化。同时,建设无废企业数字化平台和固废统计、监督、监测、预警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推动构建含油污泥资源化、无害化无废生产模式。

一是注重源头控制增量,不断提升固废减量化能力。瞄准含油污泥源头产生的难点、重点、关键点,以“控增量、减存量、严管控”为宗旨,分类控制,精准施策,通过实施管道完整性管控、清洁化作业、减量化清淤等组合措施有效控制含油污泥产生源头,在实现扩产扩能的情况下,含油污泥单位产品产生总量不增。二是注重治理变废为宝,不断提升固废无害化能力。建设含油污泥处理站2座,通过调质+机械离心脱水工艺,实现油、水、泥分层回收,处理后油水回收进入集输系统循环利用,用于铺路、垫井场。含油污泥处理站投用以来,回收原油近10万吨。

三是强化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应用HSE信息系统固废管控平台和固体废物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大庆油田统一的固体废物指挥平台,建立无废企业全景信息、固体废物申报等12大管理模块,打造事前备案、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的全环节固废统计、监督、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将现场监管与系统建设相融合,与国家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实时无缝对接,提升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能力。

5.单位名称: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化纤行业全过程减废降碳无废生产模式

典型做法: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构建化纤行业全过程减废降碳无废生产模式。一是推进化纤主业无废化。实现自动化生产,相比传统生产线固废产生减少30%以上。主要原料零包装,每年可减少固废产生量约13200吨。建设残渣回收装置,每年可减少PTA氧化残渣产生量约9000吨。减少包装废物,截至2023年底,内部已替换木质托盘约25万只。此外,对化纤纸管进行优化升级,逐步解决主业化纤丝切换失败和尾丝过绕等问题,从源头上减少了纸管废物的产生。

二是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生产低碳化。应用余热发电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技术,推动工艺塔顶蒸汽余热利用。利用现有厂房闲置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实现“就地发电、就地并网、自发自用”。

三是数字化赋能,精细管理。对下属各分公司工业网络进行改造,在所属30多家企业布局约150万个点位,打通市场销售、客户服务、成品库存等板块,可实时显示生产数据、排废产废数据等,并进行实时预警。

6.单位名称: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汽车制造行业全链条无废管理模式

典型做法: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无废产品设计、深化无废制造、建设无废供应链,推动构建汽车制造行业全链条无废管理模式。

一是设计无废产品。在研发阶段提升产品的可回收率,新开发的银河系列、领克系列、几何系列、中国星等产品的可回收率提升至97%,产品的隔音垫、内饰板大量使用可再生材料制造,车身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金属和塑料。

二是深化无废制造。发布实施集团《无废工厂评价标准》,持续开展无废评价和改进,以降危废指标为抓手,利用大数据实现大型用电设备的智能控制管理,实施水性清洗液自行利用、废胶回收再利用等。2023年,集团整车基地单车危废产生量下降8.4%,减排一般固废14557.74吨,减排危废4218.17吨。

三是建设无废供应链。在供应商准入审核中纳入无废管理,持续将吉利汽车的无废评价内容纳入供应链评价体系。通过开展量化评价,提升供应链的节能减排能力。

四是推动无废循环。成立循环制造中心,大力推进资源再利用,从循环车、循环件、循环材料、电池回收、车辆再生五个模块开展产品生命周期末端的无废管理。

7.单位名称: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酿酒行业废弃物减量及循环利用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以源头把关促进减量,过程控制减少废弃,科技赋能数字化管理,系统推动酿酒行业废弃物减量及循环利用无废模式。

一是引进新设备,固废减量。利用全自动转鼓脱水设备,将脱出水排入工厂内部的污水处理站作为碳源产生沼气。经处理后,废硅藻土含水率从95%降至65%,每年可减少废硅藻土处置量约10000吨,大大降低了处置成本。脱水后的干土用专门的运输车辆转送至砖厂作为制砖辅料,实现固废资源化。

二是实施新工艺,变废为宝。对废酵母进行深加工,每天可处理70吨废酵母。烘干后的酵母粉可继续加工成优质动物饲料,酵母浓缩液可继续生产酵母味素、酵母浸膏等,使废酵母变废为宝,提升了固废价值。

三是数字化管理,精准把关。自主开发数字化副产品系统,配合百威物流管理系统,结合AI技术和5G网络,对厂内固废收集和运输规范化管理,实现了固废出厂的全流程跟踪,包括订单创建及分配、远程监磅、产品自动AI识别、过磅数据及称重图片留存、货车异常报警(与历史数据对比)等功能。自动对出厂数据进行抓取汇总,生成符合要求的固废管理台账,如实记录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车辆及司机等信息,实现了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同时实现了磅单电子化,每年可节约磅单近万张。

8.单位名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

案例名称:石化行业绿色替代及固废循环利用无废生产模式

典型做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通过绿色替代、清洁生产、资源回收利用等管控措施,实现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动构建石化行业绿色替代及固废循环利用无废生产模式。

一是绿色替代,带动产业链减废。按照产品的自身属性、运输装卸等要求,指导供应商优先选用可再生利用或能够自然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

二是清洁生产,减少固废产生。严控芳烃装置进料烯烃含量、优化白土罐操作参数,降低储罐更换频率、加强对连续重整装置的精细化操作,减少固废产生量。

三是循环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运用油泥破乳和干化技术使油泥减量90%以上,实现油泥减量化。充分利用现有的流化床锅炉协同处置污泥,污泥减量达95%,尾气按有关标准处理达标排放,将浮渣、油泥、活性污泥和来自各装置的废溶剂等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

四是发挥央企社会责任,擦亮石化无废品牌。接收并处理靠港船舶垃圾,定期清理长江漂浮垃圾。

9.单位名称:江西粤磁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稀土行业废旧烧结钕铁硼永磁体高值化利用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江西粤磁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贯彻绿色理念,推动构建稀土行业废旧烧结钕铁硼永磁体高值化利用无废模式。

一是通过绿色设计进行源头减量。建设烧结钕铁硼磁体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回收再生体系,应用绿色设计基础数据库及全生命周期LCA设计方法,实施绿色采购标准,企业单位产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下降。二是通过厂内循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开发流程短、高效环保、回收率高的废旧磁体循环利用工艺,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推动烧结钕铁硼磁体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厂内循环利用。

三是固体废物可追溯、可管理。建设固体废物管理信息化系统,将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详实准确记录。

10.单位名称:泰山石膏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泰山石膏有限公司探索工业固废到绿色建材石膏的全过程管理和创新实践,推动构建建材行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

一是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ERP系统对企业的固废进行实时精确管理,实现工业固废可追溯、可查询;通过大数据对固废管理的各种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推动提高固废利用效率。

二是持续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开展关键技术和标准创新,将废旧石膏板回收纳入工业固废制绿色建材产业链。工业固废制石膏板过程中,每年产生废板和边角料等固体废物约20万吨,作为原料再次进入工业固废制绿色建材生产系统。

三是开展产品和技术创新。研发100%利用工业副产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技术;自主开发生物质替代煤技术,将燃烧灰烬应用在生产中调节产品性能,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生产的石膏板产品中废渣掺加量达94.42%。

11.单位名称: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金铅冶炼行业“过程固废资源化适配”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河南金利金铅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源头减量+吃干榨净+循环利用”,实现废料资源化,形成了良性的内部物料循环系统,推动建设金铅冶炼行业“过程固废资源化适配”无废模式。

一是通过原料结构调整,降低源头固废产生量。利用子公司废旧铅酸蓄电池拆解系统产生的铅膏代替部分铅精矿,外购废弃的阴极射线管作为辅料替代部分石英石,减少固废产生量。2020年至2023年实现单位产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累计降幅≥10%。

二是对冶炼烟灰、废渣有价金属湿法回收。采用浸出、净化、置换等工艺流程加工冶炼烟灰,高效回收锌和镉等有价金属,不仅能够实现烟灰中有价金属的回收,还能减少冶炼废料对环境的污染。

三是对贵金属进行冶炼。利用自主研发纯氧侧吹熔池熔炼炉工艺,对电解铅精炼产生的阳极泥进行处置,提炼金锭、银锭、精铋、精碲、锑白、锡锭等,过程中产生的贵冶渣回到铅冶炼系统重新利用。

四是底吹炉生产线综合利用。建设“氧气底吹炉氧化—液态铅渣侧吹炉直接还原—电解精炼”生产线,将贵冶回收渣、废水处理污泥、脱硫石膏、烟灰等工业固废通过配料重新进入底吹炉中,实现自行利用,有效挖掘废渣中残留的铅锌等有价值金属。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水淬渣通过一般固废综合利用生产线生产矿渣微晶粉,作为水泥混合材料使用。

12.单位名称: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PCB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及再利用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健鼎(湖北)电子有限公司以绿色低碳、厂内循环为原则,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全过程精准管控和资源化利用,推动建设PCB行业工业固体废物全流程精细化管控及再利用无废模式。

一是源头防控,严格筛选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供应商。推动源头淘汰有毒原材料。公司物料供应商须为绿色伙伴或取得有害物质过程管理系统认证,供应商所提供原材料须符合绿色环保、H.S.F无有害物质要求或环境管理系统要求,并需提供有害物质检测报告、环境保证书、物质安全资料表等。同时,对无卤材料卤素含量进行削减管控。

二是实现固体废物精准追溯和智能化库存管理。建设固体废物贮存专用仓库,采用SAP系统开展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精准追溯。利用集成智能一体化设备,实现智能化库存管理。通过二维码标签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等全流程“一码溯源”。定期对委托处置厂商进行主体资格和技术能力核实,推动固体废物合法合规处置。

三是加强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建设微蚀废液回收系统、酸性蚀刻液回收利用系统、含钯废液回收系统、化学镍废液回收系统、废显影定影液回收系统五大示范项目,工业固废利用水平较高,委外填埋量较低。

13.单位名称: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减污降废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数字化生产、源头分类管理、包装材料循环利用、协同与无害化处置、打造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等,推动建设锂电池全生命周期减污降废无废模式。

一是数字化与极致制造。推动工艺技改,提升产品良率,2023年减少固体废物1397吨。积极开展固废管理数字化建设,自主研发固废数字化管理平台,避免传统纸质单据记录方式,管理效率有效提升,助力固废生命周期可追溯、及时识别“产废热点”、避免管控材料损失等。

二是加强源头分类管理。对特定固体废物成分、特性、产生规模、可利用性进行探究,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分类300余种,危险废物分类20余种进行管理。

三是循环回收利用包装材料。通过包材的轻量化、循环化设计,减少使用不可再生材料的包装物,电池系统循环料架的寿命达到5年以上。对长距离运输,交付海外客户产品使用的循环包材采取折叠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是开展协同处理及无害化处置。对工业污泥进行分类管理,通过危险废物鉴别或环评论证,将污泥交由有处理资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协同处理,减少了直接填埋处置的土地占用。针对无机废电解液,建设废电解液无害化自行处置装置,减轻社会危废处置压力及运输、贮存风险。

五是打造新能源电池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开展战略合作,构建“废旧锂电池―化学材料―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2023年完成循环经济项目一期2万吨/年废旧锂离子电池再生工厂建设和试生产,满足2025年前公司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废料和退役废旧锂电池的处理需求。

14.单位名称: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数字化赋能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无废生产模式

典型做法: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成都)有限公司以数字化赋能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建设固废管理信息化平台。生产过程中坚持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施先进物流管理模式,推动可持续运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

一是建设固废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过程废弃物管理透明化,实现产废部门源头计量,管理部门实时追踪。强化在线数据处理、分析和实时对标等,为提高废弃物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建设西门子碳足迹管理平台SiGREEN,推动资源效率提升。

二是数字孪生赋能产品减材设计。实施热仿真技术,优化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结构和布局设计,减少PCB边角料危险废物,单个产品PCB危废产生量降低10%。

三是人工智能赋能废物分类,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性。通过视觉AI、边缘计算及自动化等技术,垃圾分类机器人可以准确地识别出工厂4大类16小类工业固废种类,提高了分拣的速度和准确性。

四是与供应链合作共赢,赋能物流包装循环利用。成都工厂和本地供应商协同合作,将纸箱包装改造为物流轨道通用的“黑盒子”(ESDBOX可循环物料箱),应用西门子低代码平台Mendix开发物料箱管理平台,帮助供应商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和包装步骤,同时也可减少自身拆包节点和废弃纸箱包装。

15.单位名称:全友家私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家具行业多线路资源利用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全友家私有限公司推动建设源头削减为主,厂内多线路资源利用生产模式,强调废物源头减量,延长废物生命周期,创新固体废物末端治理,采用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推动生产向“无废化”转型。

一是采用“三胺板替代油漆+环保漆替代工艺改造”实现源头减量。联合浸渍胶膜纸生产企业研发生产三聚氰胺免漆板,主要采用特制的装饰纸,经浸渍三聚氰胺树脂后,经过热压制制成装饰板,替代喷涂工艺。

将松木产品油性漆改为水性漆,进一步减少油性漆沾染物等危险废物的产生。

二是采用“板材余料梯级利用+热活性炭吸附+废稀料回收+锯末生物制粒循环生产”方式,实现资源利用。上线板材余料管理系统,实施板材余料数字化管理,实现多车间之间的相互调用。利用自主研发的热氮活性炭脱附技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废活性炭脱附处理后重复使用。对油漆使用过程产生的废稀料,通过回收处理再次回到生产过程使用。对木家具生产线产生的锯末,经中央除尘器收集后,配套生物质制粒机制作成型生物质燃料,用作企业生物质锅炉燃料。

三是采用“分类—分级回收综合利用”。对木材边角料、废包装材料、废塑料、废铁等分物料存放;对废弃木材,联合人造板公司进行回收利用;对废包装材料、废塑料、废铁交由废包装回收进行再生利用。

16.单位名称: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

案例名称:制碱行业“盐泥烟气脱硫”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聚焦制碱行业盐泥产量大、处置难、处置成本高的难题,以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改进脱硫浆液制备工艺,将盐泥作为热电装置烟气湿法脱硫的脱硫剂使用,探索形成“制碱盐泥烟气脱硫”无废模式。

一是顶层谋划,推动建立固废管理体系。成立固废利用领导小组,出台固废管理制度,从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协同处置、监督与考核等方面提出要求,为固废治理工作提供支撑。

二是数据赋能,构建数字化固废管理平台。开发危险废物规范管理终端,打造集固废称重、电子台账制定、库存清单统计、动态信息同步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固废“管、治、处、用”提供数据支持。三是转变思路,探索固废就近利用模式。研发盐泥烟气湿法脱硫处理系统,将经鉴别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盐泥“固废”变作脱硫工艺“原材料”,解决行业内盐泥脱硫效率低、二氧化硫排放难达标等问题,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同时降低石灰粉、白泥等资源消耗,推动制碱行业绿色发展。目前企业产生的盐泥均被用作脱硫剂,100%参与脱硫,且脱硫工艺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持续达标。

17.单位名称: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矿化一体”磷化工固废循环利用无废模式

典型做法: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强化生产过程智慧管理,推动无废化发展。

一是平台搭建、释放技术创新潜能。成立工程技术研究院,专门致力于磷、氟及电池前驱体材料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近2亿元。围绕磷化工方向开展20余项技术研究,授权专利77件。

二是成果转化、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合作开发“半水磷石膏改性胶凝材料及充填技术”,推动解决磷化工企业磷石膏堆存难、磷矿山企业充填成本高两大难题。合作开发“白云石质磷尾矿制备低碳路基及路面基层材料应用研究与工程示范”“磷尾矿调质改性和打散技术及废石挤密磷尾矿填筑技术”,推动实现磷尾矿的低碳化处理。

三是数字赋能、实现环境智慧管理。搭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利用平台搭接的“监测监控”功能对重点区域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利用平台APP及小程序,推动实现了设备、环境等全流程线上管理。

18.单位名称: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钢铁行业固废产品化利用及社会危废协同处置无废生产模式

典型做法: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制定发布《绿色无废城市钢厂实施方案》,建成钢渣加工中心和转底炉,实现钢渣尾渣综合利用和高含铁尘泥返生产利用。大力推进“固废不出厂”,积极推动无废化生产模式。

一是优化加工设施,助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建设260万吨/年的钢渣加工中心、50万吨/年的高含铁尘泥转底炉生产线、以及流化床盐酸再生系统等。

二是推动实现固废废物产品化利用。累计完成25项固废产品化工作,其中高炉矿渣粉等代表性的固废产品广泛应用于上海中心、明天广场等工程,选用矿渣粉和粉煤灰等生产的水工掺合料用于洋山深水港等工程。三是协同处置社会危废取得突破。利用高温炉窑协同处置城市废物,2015年开发转炉协同处置社会油漆涂料桶工艺,2020年新建4万吨/年危废焚烧处理线并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资质,累计协助超过一千家中小企业解决危废处置难题,协同处置社会危废超9万吨。

四是固废管理智能化发展。建成固废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电脑及手机辅助决策等智慧化功能。

19.单位名称: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案例名称:显示器件制造行业固体废物减量产生及全过程监管无废生产模式

典型做法: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无废工厂”创建为引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探索建立固体废物产生—厂内暂存—厂内出库—厂外运输—处置单位处置全过程监管模式。

一是积极开发新技术,促进危废减量化。联合下游企业实施废有机溶剂产业链内回用、废酸自利用等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固体废物减排约5566吨/年。

二是推动危险废物终端循环处置。与终端利用单位开发溶剂提纯技术,将废剥离液、废稀释剂蒸馏提纯回收后,返回原厂作为原料使用。推动废酸处置单位开发磷酸利用技术,将废酸经提纯后制备为磷酸氢二钠、纯磷酸等产品进行出售。与水泥厂建立合作,将一般污泥作为水泥煅烧过程中的添加料进行利用,制备为水泥等产品;含铜污泥交由资源化利用单位,通过添加酸提取制备为硫酸铜等产品。

三是强化废物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建立危险废物管理标准化文件,明确厂内废物识别、产生、贮存、处理要求。注重员工及外包商环境污染应急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及应急演练,提升废物管理能力。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