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中庸,何其难哉!

在汉语言文化环境下,说起“中庸”这两个字,立刻让人想起“中庸之道”,或者想到儒家“四书”之一《中庸》。《中庸》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论语》、《孟子》、《大学》(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合称为“四书”。“四书”与儒家的“五经”合起来并称“四书五经”,一并成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自宋代以后,“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官定的学校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对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实,“四书五经”的名称并不适当,应当是“五经”在前,“四书”在后,称之为“五经四书”才合乎礼仪规矩,毕竟“五经”是儒家的根本,而“四书”是在“五经”这个主干上生长出来的枝杈,即使是《论语》和《孟子》这两部著作,无论对于儒家有多重要,其地位和影响也难以和“五经”相提并论。说起来,《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原属天下共有,后来被孔子的徒子徒孙们攫为己有。当然,好在儒家子孙将“五经”保存下来,虽有删节曲解,总算保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血脉,其功勋还是要肯定的。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却将“四书”摆在“五经”之前,既从根本上违背“礼”的规范,也不符合“中庸之道”的要求,实在有点数典忘祖大逆不道。

《中庸》历来被认为是古代论述人生道德修养境界的一部哲学专著,其实大缪不然。从《中庸》的内容来看,其阐述的分明是治国之道。包括儒家在内的古代的思想家往往认为,天下虽然广大,惟有德者居之,因此,古代思想家特别重视个人道德修养,天子、国君尤其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拿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来说,之所以被后世推崇,就在于其在道德方面是天下的表率。孔子推重周公姬旦,是因为周公无论在政治上还是道德上,都是孔子心目中的完人。因此,《中庸》论述个人道德修养,实际上是为阐述治国之道做铺垫。从根本上来说,“中庸之道”其实是治国之道!

“中”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字形像竖立的一面旗帜,上下各两条旗斿向左飘动,原意指竖立这种带斿之旗测定风向,表示中间。甲骨文常见“立中,亡风”的辞句,使用的就是“中”的本义。在金文中旗斿改向右,小篆中又省掉旗斿,再经隶变后,楷书写作“中”,与如今的字形已无区别。由“中间”又引申出“中央”、“中心”、“居中”、“当中”、“中介”等含义,这些用法的“中”在今天读作zhōng;后来又进一步引申出“得当”、“符合”、“射中目标”等含义,这些用法的“中”在当今读作zhòng。字义的演变带来字音的变化,这正是几千年来汉字流传演变的一条规律。

“庸”字始见于甲骨文,是一个会意字,本义是大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甲骨文中称作“置庸”,表明是敲击“庸”配合演奏,当时还有新庸、旧庸、美庸的区别。从字形来看,商代的“庸”放置在木座上,柄在下、口朝上便于敲击伴奏。在金文中,“庸”字变为倒置形,柄在上,口朝下,而柄的两侧有附着物,像绳子牵拉悬挂状,表明“庸”也可以悬挂演奏。自西周起,使用通贯的直笔把上下连为一体,一直为后世沿用。小篆“庸”的字形变化不大,隶变后才从顶部离析出一个广字,与今天的字形已相差不大;楷书的“庸”已与今天的字形完全相同。“庸”后来假借为使用、雇佣等含义,引申指仆役、佣工。“庸”假借为使用之义后,本义逐渐被假借义所取代,为此,又造出了从金庸声的“镛”字。“庸”就是“镛”的本字。

关于“中庸”的含义,在儒家的语境中,往往认为中庸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中”指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指平常。《论语·雍也》中记述:“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何晏注解曰:“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然而,根据“中”、“庸”二字的本义,“中庸”是指治理国家应坚守中和之道。《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所述,正是治国之道——“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又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这里所述,正是治国的九条准则。“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正是“天下之大经”,“天下之大本”。惟其如此,孔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二字,写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极难。古代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近几年来,全国涉野猪案件频发,野猪伤人、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的事件备受关注,野猪对公共交通造成影响和威胁的事件屡经媒体报道。10月27日傍晚,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引发严重事故。因野猪与列车D5515次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造成途经南京南站的部分列车晚点。D5515次随车机械师下车排查处置故障过程中,又被邻线限速通过的列车碰撞,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这是野猪危害铁路行车安全的最新的一个罪证。如今,野猪之所以泛滥成灾,就是违背中庸之道的结果。国人做事,往往容易走极端,非左即右,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如此。这种做法不改变,今天是野猪成灾,明天是猴子成灾,后天是老虎成灾……还是老子说得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自然规律不能违背,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或主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