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自出《论语》宪问篇: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大意说一下:子路回鲁国,天晚了,只好暂在城外石门住下,古时候,城门早开晚关。等到早晨进城,负责城门的人问,你家自哪里呀?子路说自孔家。好比学校宿舍,一大早有人从外面回来,舍管问问哪个寝室的?接着,那句知名度很高的话来了,负责城门的人说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孔子很早便盛名于外,加上守门人所在是城门,往来消息,也能颇灵通,所以人家知晓一些夫子的事迹很正常。知其不可而为之,大概不止守门人的看法了,也或世人大都这么看,甚至弟子也有这么认为,而孔子是这么认为吗?
强调一下,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守门人说的,守门人的看法,不是孔子的。孔子周游列国,当然是在做自己认为可为的事。一次次离开,不是知其不可才离开的吗?一次次往,不是知其有可才往的吗?
一百多年前,大钊先生说出那句“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天下”,当然认为是其可为的,且是必然的,而当时是不是很多人认为是在知其不可而为之呢?他们因为看见,才会相信,而有人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所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什么那是圣人或什么人才做的事,很多时候不过是给自己畏缩不前来作掩饰,孔子对冉求有说:今汝画。
论语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