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说一下北京人的一些习俗和历史沿革
【本文来自《又到了北京街头密集烧纸的日子!》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6856164431429
我是上世纪60年代初在北京出生的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也很反感这些烧纸的人,严重破坏市容环境不说,还容易引起火灾。我小时候几乎没见过大街上有人烧纸,所以这应该不是北京本地的风俗,是改开后越来越多进京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带来的,有年轻的,也有上岁数的。我觉得烧纸的习俗你在你老家当地,特别是农村,可能更容易被接受,田间地头烧完了的灰烬自然融入土地,无伤大雅。可你在现代化的大城市里,在人行道、大桥边、车道边、小区外烧纸,事后地上留下一摊摊的灰烬和印记,严重破坏了市容市貌,风一刮,成为火灾的隐患。大家都在一个城市里生活工作,所以能换个文明的方式祭奠亲人么?能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么?
民初,北京人大多沿袭旧俗,在十月初一以前就要到南纸店去买寒衣纸,它是用冥衣铺糊烧活的彩色蜡花纸,裁成布匹形状的长条,一般是一张纸破三条或四条。粉红色的印上白色图案;白色的则印上青莲色的图案;黄色的则印上红色图案(一般均为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也有用素色纸的。总之,只是象征性的东西。有的把这些寒衣纸剪成衣裤状,有的不剪,直接装在包有纸钱、冥钞的包裹里焚化。还有的更为讲究的富人,则是请冥衣铺的裱糊匠糊一些皮袄、皮裤等高级冬装。不论用什么样的寒衣,都要以纸钱、纸锭为主,一并装在包裹内,供罢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