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电影《冲锋》影评的影评
个人精力有限,没办法逐帧分析,就做个山寨版逐段分析一下电影《冲锋》影评的影评吧。
PS:本该写在篇尾的,考虑再三只有在这剧透了。希望花岗岩工作室不要一语成谶,希望《冲锋》不是主创团队的绝唱。我会补完他们所有的作品的,希望届时能再写真正的影评。
一、但凡片方有能力让电影能在影院上映,这片就没有缺点。我看了影评之后按常规思路去猫眼搜一下票房,发现找不到。诧异之余以为被打压了,之后在猫眼平台的电影介绍页面瞅到她是多平台上线,才发现是个误会,这是部网络电影。
要不是今天看了花岗岩工作室的影评,我可能永远无法得知该片。
二、开始逐段分析
1、0至1分28秒:省流—爸爸再爱我一次、怪奇物语山寨PULS版,和我对两者的吐槽不谋而合。绷不住笑+1。抖机灵之余忘了介绍该片的上映渠道,导致上述的误会。
2、至2分20秒:白披风应该是中国人对东北解放军乃至志愿军集体的刻板映象了,老文艺作品对儿时的众人来说实在太深刻了。该片制作方和UP科普+1。
4、至4分23秒:在能力范围内,我军的后勤天下无敌。我有限的历史军事知识里第一个和我军后勤相关的记忆点就是《南泥湾》。在经过1940年百团大战之后,我八路军遭到了日军以及蒋军的空前封锁,战略态势及其紧张。然而我党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依然动员主力359旅在南泥瓦垦荒,这为之后解放战争转战中原、西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放后的抗美援朝虽然后勤更加紧张,对国民产生了很深的刻板印象。但《冲锋》片方和UP再次考证了史实。看到老班长的冻伤就联想到长征老班长的鱼钩,绷不住泪+1。
5、至6分53秒:吐槽某些电影摄影镜头乱晃,绷不住笑+2。吐槽演员抖手腕反向压枪,绷不住笑+3。感慨于剧组对枪械真实性的执著、全国各地调集道具的不容翻译,再次联想到志愿军当年紧急入朝时为后勤的殚精竭虑。吐槽长津湖+2。
6、至11分33秒:小白表示只知道33制,4组1对还是第一次听说;城市攻坚战=高中食堂学生开饭,绷不住笑+4;群演看心情开枪,效果堪比过年放炮,绷不住笑+5;志愿军有勇有谋,美军强大狡猾,终于不是神VS猪或者猪VS猪的情节了,而志愿军就是因此牺牲在美军的强大和优势之下,甚至死无全尸,绷不住泪+2;机枪打飞机算啥,红军当年还有步枪击落飞机的纪录;第一次知道我军历史上不止一个董存瑞,绷不住泪+3;
7、至14分24秒:政工干部的描写与否、形象正面与否、详略是否得当是“现如今”一部好的主旋律军事题材电影的金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此乃本人爆论,不喜无视就好);而教员就是我党、我军政工人员的灵魂;把军事主官和政工干部割裂甚至对立的影视作品,她主创人员甚至原著的屁股值得怀疑(没错,我说的就是亮剑);这一段我写的基本都是个人感想没描述影评描述的《冲锋》情节,全程都是暴论,那是因为这些年太多太多的影视作品对政工人员描写的缺失或者诋毁,最后这一段的情节就是对以《亮剑》为代表的此类作品的最好回击,懂得自然懂。
至16分07秒:彩蛋可是近些年漫威影迷津津乐道的电影细节,是诸多影视区UP的主要素材库;我也来记录一些黄岗岩工作室发现的彩蛋:解放一型1115号功勋列车、喷火器中弹表现、美军焦土政策、棒子们对同胞的恶行、抗美援朝前中国的战略态势。有别于好莱坞的彩蛋点,《冲锋》的彩蛋可以称呼为彩蛋面,这既是情节需要,也是为了改变老观众对《抗美援朝》历史背景、各种细节的刻板映象,消除年轻观众的陌生感。
至18分26秒:谁是最可爱的人,72年前是我们敬爱的志愿军指战员,这一刻是《冲锋》电影全员(对我来说),18分后UP与演员们的异口同声是72年前先辈的心声、牺牲,也是我此时的泣不成声。
至18分59秒:期待花岗岩工作室的逐帧拉片。
最后三分钟泪绷不止,只能借用弹幕里最多的一句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风闻社区专属PS:我在站里检索了一下,没有发现该电影的任何信息,特意投了一篇。这应该是我主动投的第二篇风闻,上一篇是5年前关于《流浪地球1》的一篇影评,至于两天前那篇是一篇文章下的评论,不知道怎么被设置成投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