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佬,休想白拿我的物资

500

“租借法案和互助协定”

“租借法案”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二战那会儿,那老牌的帝国主义英国,有那么一阵子被德国人给揍得都快活不下去啦。在那最危急的关头啊,还得靠美国总统罗斯福想出的“租借法案”,这才弄到了好多急需的军舰和补给物资,这才好不容易熬过了最黑暗的那段日子。

为了搞到急需的驱逐舰去给大西洋航线护航,英国政府那可是把祖产都卖啦——英国把安提瓜岛、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岛、牙买加岛、巴哈马群岛乔治镇以及英属圭亚那乔治敦市这些地方的海空基地,转让给美国 99 年呢,就为了换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不久建造的 50 艘驱逐舰。顺带的,纽芬兰岛和百慕大群岛上的基地也一起交给美国啦。

你觉得“租借法案”就这么容易呀?哼,美国那凭借着超强的生产力被称作“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参战之后呢,可就是靠着“租借法案”,把大英帝国的老底儿给弄得一干二净啦。

这到底是咋回事呀?

在欧洲战争刚爆发的那几个月里呀,英国和法国就派出了政府的代表团呢,跑去美国采购军用物资啦。这个时候呢,也就是后来被报纸称作“假日战争”的阶段啦,这两个国家的采购规模那是相当小呀,并且呢,都是通过商业渠道去进行采购的,而且还是用现金来支付货款呢。

法国在 1940 年春天垮掉之后,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英国人不但把所有没交付的法国订单给接了过来,还大幅增加了采购的数量呢,而且还是用美元外汇来结算的。

放眼全球,那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尽管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然而为了守护遍布全球的“自治领”,英国政府手头所储备的美元外汇,根本就没法满足一场全球战争所需的物资采购。特别是在只剩下英国独自对抗轴心国之后,英国政府就只能把在美国的资产变现来支付费用啦(价格肯定不会很便宜)。就这点资产,很快也都被用得差不多没了。

从自身国际安全方面来考虑,一个把欧洲给统一了且还侵略成性的德国,明显不是啥好邻居呀。所以呢,美国政府在 1940 年 11 月就定下了那个基调:得采取积极的措施(要是必要的话,还得采取军事行动呢),目的就是让英国别战败啦。

早在 1940 年 5 月的时候,丘吉尔就跟罗斯福说了,英国国库里面的美元快要用完啦。美国政府得想个办法,既能让英国拿到必需的防务物资,还能对美国自己的防务有点帮助呢。

最直接的法子肯定是给英国给予一笔信用贷款啦,不过美国的国会必然会针对此进行一场又长又激烈的辩论呢——因为英国在一战之后没能偿还债务可是让当时的美国政府陷入了不小的麻烦呀。

另外,给英国提供资金或物资这个过程可不能拖太久啦,因为在 1940 年 10 月初的时候,英国的美元储备就只剩大概 20 亿美元啦,并且那里面的大部分还得用来支付之前购买货物的尾款呢。

12 月 8 号那天,丘吉尔给罗斯福写了一封长信,他讲自己坚信英国能够坚持下去,只要能维持稳定的粮食和武器供应,并且有足够的船来运输这些东西就行。可倒霉的是,英国当时的船损失特别严重,光靠自己根本没法满足运输的需求。所以,首相就进一步请求美国恢复自由通航政策,让美国海军给那些“自由通航”的美国商船提供护航。

听起来有点绕弯子,其实就那一个意思,丘吉尔鼓动美国政府主动去破坏中立原则,接着对德国继续实行禁运,不过要对英国恢复商业通航,之后美国军舰借着这机会去提供护航,这样就能大大提升美国军舰和德国潜艇交战的几率。

接着丘吉尔“贴心”地给出了第二种选择呀——要是美国不打算这么干,那它可以把美国的军舰(尤其驱逐舰)送给或者借给英国,还能扩大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巡逻的范围呢。反正不管咋说,好处都让英国佬给占了呗。

罗斯福为了避开国会的流程限制,在 12 月 16 日拿定了主意,然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把租借法的基本原则给说明了。

罗斯福描述说,美国政府得负责把英国的战争物资订货给完成并提供资助,接着得想个法子让英国人能及时用上这些物资,因为这才是保卫美国的最佳办法。

不过呢!等战争结束啦,美国会在某个时段让对方拿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偿还。

接着,罗斯福讲出了他那个很有名的比喻:武器租借就好像一个人把自己花园里的水龙管借给别人,去灭掉邻居家屋里的火——实际上,除了少数的情况外,火灭了之后,救火用的水龙管并没有被归还回来,原因是大部分的“救火的水龙管”都已经被用掉或者打坏了。

1941 年 1 月 10 号,财政部先把一个议案给起草出来啦,然后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国务卿、司法部长还有国会领袖们都对这个议案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呢,目的就是让《租借法案》能够生效,最后这个议案就被提交给国会啦。

这项议案的正式名字叫“增强美国防御的一项法令”哦!就跟租借法开头是一样的话:“进一步增强美国的防御。”这就是这项政策最简洁、直接且能让美国人信服的正当理由啦,而“租借法”这个名字呀,与其说是突出了,不如说完美地把这理由给混淆和掩盖了。

该法令的关键内容乃是:

要是总统觉得对国防有好处,在能弄到生产所需资金的情况下,他就能批准给任何国家的政府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御物资。只要总统觉得那个国家的防御对美国的防御是不可或缺的,那总统也可以“卖、拨、换、租,或者另外处理”任何这类防御物资给那些政府。

这种援助的期限和条件得是总统觉得满意的,而且给美国的利益能以实物或财产来支付、偿还,或者给予其他让总统满意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同时呢,这个议案允许英国的军舰在美国的港口进行维修,还准许两个国家相互给予防务方面的情报。

很明显呀,这项议案被那些一直坚持孤立主义的美国议员们使劲儿反对啦,最终呢,反对派们把两个修正案给通过啦。

一是给美国愿意“租借”的物资总额设定了一个限制;二是坚决不让美国军舰以任何形式进行护航,同时也不允许美国船只进入交战区域。

终于呀,历经好多轮的辩论呀、协商啦、解释呢、会晤哟。在 1941 年 3 月 8 日呢,这项法案在参议院以 60 票对 31 票给通过啦——而且早在 2 月 8 日的时候,它就在众议院以 260 票对 165 票通过啦——罗斯福总统紧接着在 3 月 11 日把这个法案给签署啦。

3 月 9 号,美国国会很快就通过了一个议案,这个议案是为了执行租借法案的条款,给英国提供 70 亿美元的贷款呢。

到这儿呢,租借法案正式开始施行啦,那会儿唯一被执行的对象就只有英国一家,没别的啦。并且呀,这些物资统统都是“租借”给英国的,跟无偿供应压根儿就没什么关系。

美国这个后来的“伟大的民主主义的兵工厂”,在 1940 到 1941 年的生产呢,跟各方的需求相比,那差距可大了去啦。就像 1941 年,美国除了有好多粮食之外,运到英国的也就仅仅 100 架飞机和 786 辆坦克而已。

原因挺简单的,差不多所有的延迟和困难,都是因为美国人不想接受各种管制和束缚导致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主,又或者是工人,还有全体自由的美国人,对于要把国家的生产方向完全转变为以应对战争为主的态势,大家都没准备好。

不过,这个问题没持续多久就被解决啦——日本鬼子很快就打过来啦,美国在第二天就成为参战国啦。

没有那种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的好处。

在美国施行租借法案之前,最常出现的一种反对观点是:英国在美国手里还持有一些具备价值的企业呢,在这些企业没被出售掉之前,英国人没资格去要求租借援助。

一开始,英国政府觉得,在自身处于危急状况时,美国人提出的这种要求实在太不合理啦,这就好像逼着没路可走的英国人把自己的贴身内衣卖掉去“增强美国的防御”——而且还是贱卖呢!

不过美国政府一直坚持那种观点,觉得这样的牺牲是有必要的——英国政府在 1941 年 1 月最终做出了让步:“为了筹钱付清之前的订货单,我们已经同意在接下来的 12 个月里,把英国公民在美国持有的美元财产、不动产和证券全都卖掉。”

租借法案通过之后,美国国内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呢。有些批评者讲,按照租借协定给的这些物资,正被英国的出口商拿去生产商品啦,还跟美国的出口商品去竞争呢。美国政府当时那叫一个气啊——哎呀,说得太对啦!英国佬你可不能这么不地道呀,这不是拿我的锄头来刨我的墙角嘛!

500

并且,也不会用那些在美国因为供应短缺而被限制供应的物资去进行出口,除非是特殊情况。(注1)

同时,英国政府又进一步作出保证,那些收到的租借物资,得按照需求严格进行分配,不能囤积起来,不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超额利润。

在后面的战争时光里,美国政府一直把这份白皮书当作英国政府许下的契约性责任,把这个老资格的帝国拿捏得有苦没处说。因为到 1944 年那时候,眼看着欧洲战场胜利快到跟前了,英国人要是不赶紧行动起来,让出口额恢复到打仗前的水平,那英国政府就没法支付生活必需品的费用啦,而且国内的经济肯定得全面垮掉。

但是美国人最不愿意聊的,就是英国人的这种要求啦。在他们看来,英国既接受着租借物资,又做出那种能让英国的出口品跟美国竞争的举动,这难道不是在牺牲美国的商业利益去帮英国嘛?

总之,“好几个月的研究和磋商”过后,英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 1942 年 2 月 23 日把租借总协定签了,丘吉尔可高兴啦,把这称作“逐步实现大西洋宪章里那些目标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政府很快就会用实际行动让英国佬明白,他们别高兴得太早啦。

要清楚哈,租借法的第 3 条第 2 款是这么规定的:“外国政府接受援助的期限和条件,得是总统觉得满意的,而给美国的利益能用实物或财产,或者其他总统觉得满意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来支付或偿还。”

确实,这段话之前已经出现过一回啦,可重要的话就得重复几回呢。

也就是说,在美国政府的观念中,依据这一原则,美国做出了付出,那就得拿些东西来补偿它——所以美国政府多次表示,英国得把西印度群岛或者大英帝国的原料(或产地)转让给它。

英国政府这次没松口,结果丢掉的更多啦。

美国最终在 1945 年跟包含英国在内的 35 个国家谈成了一个协议,大概有 200 亿美元的“援助”,用一种不用现金或实物去支付的“补偿”给结清了。

免费的代价到底是啥呢?按照协议的规定呀,美元成了共同结算的货币啦,之前承诺要偿还的债务呢,就变成了战后得减少贸易壁垒以及消除歧视性待遇的约定咯。美国最终把英国的殖民地壁垒给打破啦,也获得了它一直渴望的全球“自由贸易政策”呢。(注 2)

相互帮助的协定

租借法能在美国国会通过,是因为当时好多美国人希望他们的国家别成为积极的交战国。可珍珠港事件一发生,情况就全变了。美国参战后,英国立马给美国提供了防空气球和高射炮,让美国在沿海一带以及巴拿马运河地区用于防空,这一行为被称作“逆租借办法”。

因为英国已经把一些设备和军需品给了美国,并且也没让美国给钱。这事儿呢,在租借法案里早就有规定啦,说“联合王国政府得继续为美国的防御以及强化出力,得提供它能供应的东西、劳务、设备或者情报之类的”。

以跟英国签订的那个《租借总协定》(注 3)当作样板,到 1945 年那会儿,已经有 35 个国家和美国签订了差不多的协定啦。

一系列协定以及除苏联红军外所有盟国的武装力量持续相互渗透,最终让原本是单方面的租借法演变成了多边的互助协定。

按照这些协定,那些接受美国租借物资的国家或地区,能够凭借提供当地的物资和劳务的方式,赚到美元,用以偿还或支付这些物资的资金。得留意的是,英国负责提供的各类互惠援助物资不包含出口到美国的原料和食品供应——一直到 1943 年第二季度,英国政府把租借法通过之前的大部分合同(总价值 36 亿美元)都用美元付清了,美国这才“答应把逆租借办法的原则给扩大了,让它涵盖好多运到美国的原料和食品”。

按照这个协议,到 1945 年 4 月 1 号,美国拿到了价值 1.64 亿美元的物资,像茶叶、可可、棕榈仁、棕榈油、西沙尔麻、皮革还有椰子干等等;到 1945 年 9 月 2 日呢,美国获取的工农业产品和其他商品总价值达到了 18.77 亿美元。

互助协定所提供的物资或者劳务不像飞机、坦克、大炮那样显眼,不过像“把美国的部队护送到大洋彼岸,给他们提供在英国需要的所有房屋和其他建筑物”这类零零碎碎的工作,却把美国参战的很多麻烦给解决了。

比如说美国军队进攻欧洲所需的补给里,有超出 31%是通过逆租借援助途径提供的呢。要是这些补给都从美国本土运输过来,起码得占用 1000 艘商船以及 680 万吨的运力呀。为了满足美军部队新建的那些基地、营房、供应站和修理站等工程,英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建筑劳动力都投入进去啦。而且交付给美军使用的现成建筑规模,那可是“相当于 1000 个(伦敦)市内的街区”哦。

有了这一协定,那些在英国王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驻扎的美国部队所需的各类产品,都能很轻易地从当地得到解决。

互助办法不单单局限于美国和英国。在相同的根基上,流亡在外的波兰军队以及自由法国的军队等也能够获得物资供给,并且是不用偿还的。苏联所得到的军需品也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与此同时,各个国家的政府还能够批准,以相互给予好处的形式给其他国家尽可能多的物品和劳务,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各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的需求降到最低限度。(注 4)

500

苏联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特殊嘞。因为东线战场的实际状况,导致苏联人压根儿就没法给英美两国提供啥大规模的相互援助。只有等大批的英美军队驻扎到苏联境内了,苏联政府才有机会像英国或者澳大利亚政府对待美国人那样,给他们提供物资和劳务。所以说,互助办法对于苏联人来讲,差不多就是一条完全单向的通道啦。

苏联的贡献主要展现在战场的牺牲方面,就像罗斯福总统讲的那样:“战争的真实代价没法用货币去估量、比较或者偿付。这种代价必须且正在通过鲜血和辛勤劳作来偿付。”——实际上确实如此,1943 年之前,在西方那些国家看来,苏联人正在开展一场超出他们本应承担份额的战斗,可他们并没有像苏联那样全力以赴去战斗。

好多人的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就怕斯大林要是从盟国那得不到满意答复,他或许就会跟德国单独讲和;尤其在美英很长时间都没法把他们的地面部队和空军投入大规模战斗的时候,这两国政府里的好多人觉得,至少可以通过给苏联供应他们需要的物资来弥补,而且在供应的时候最好别提什么苛刻或者让人恼火的要求。(注 5)

美国的工业动员刚开始那会可乱成一团啦,但后来那可是相当成功呢。英国还有苏联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方面那可是下了大功夫,到 1942 年年底的时候,指挥盟国作战的联合指挥机构已经顺利地运转起来啦。盟国之间合作的新的行政机构也开始发挥作用啦(这里不包含苏联哈)。

各国的经济界限都被打破啦。以华盛顿为核心的那盟国指挥中心可厉害啦,强大到能对各国经济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呢——实际上呀,西方各国在战争中已经变成了一个或多或少一起合作的组织啦,这可不单单是政治和军事上的联盟,更是在更实际的经济层面上的联盟呢。

租借援助的停止

投到日本的那两颗原子弹,让对日的战争一下子就结束啦。杜鲁门总统在 1945 年 8 月 21 日呢,“等不及”地让对外经济管理局赶紧采取行动停止租借援助,因为“增强美国防御”的需求已经没啦,这个决定挺合乎情理的。

不过呢,对于那些租借协定的受援国而言,这个决定着实让人特别震惊。然而,即便“纯粹的”租借援助已经不再有了,但只要受援国政府同意依照双方商量好的条款去进行偿付,依然能够获取通过后续提供的物资。

而那几个属于例外的“纯”租借援助项目,具体有:

帮中国国民党政府把日本军队遣返回国啦。

提供为期两个月的船运服务。

(3)给比利时政府,因为这个国家供应给美军的逆租借援助比它从美国获得的租借援助要多;

接着把向意大利供应生活用品的任务给完成了,那批价值 1 亿美元的物资已经用租借经费付过款啦。

关于英国的债务呀,英美这两个国家在日本投降之后还不到一个月呢,就开始进行协商啦。双方都认同“在打败敌人的过程当中丢失、损毁或者消耗掉的,依据租借协定或者逆租借办法而提供的物资,可不算作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负担哟。这些物资和劳务都是用来赢得战争的呢,所以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靠着牺牲别国的利益而在财政上捞到好处哈。”

根据这一原则,美国给英国提供的大概 260 亿到 270 亿美元的租借援助,还有估算约 60 亿美元的逆租借援助,都在账上给勾销了,这可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勾销呢。

最终,双方确定英国承担的净债务大概是 6.5 亿美元,要在 50 年里按照美国贷款的条件给还清。

注 1:这一白皮书的全称乃是《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间关于互助协定的实行原则的协议》,说实在的,瞧见这段过往,我当时直接就笑岔气了。晓得英国当时挺艰难的,压根儿没想到会被挤兑成这般模样。

注 2:英国在 1942 年 2 月就已经签署了类似的总协定啦。这当中还牵扯到 1944 年创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及一系列战后的经济组织和举措呢。

注 3:它的全称是《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间关于互助协定的实行原则的协议》

注 4:英国给予美国的那些各类原料不算在这当中啦,原因是那会儿美国人给英帝国产出的原料付款,这可是英国获得美元外汇的唯一重要途径呢。

注 5:对比正在奋战的苏联,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不出意外地一直在得到差评,并且在美国政府的观感里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