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的延续--战友
父亲是一个八路,从区小队到武工队,同鬼子打过仗。他在解放战争中是三野中的一员,在基层作战部队的打满全场。
我二十年前开始写父亲系列,开始只是把父亲讲过的一些小故事整理一下放到我自己战友的网站上,后发表在铁血网上,反响还不错。在同父亲的互动中,逐步把那个战火硝烟中的一个普通一兵的战时经历搞清楚了。以父亲系列的名义在铁血网上发表了70多篇篇短文。
我那时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父亲的战友能看到这些文章并同我取得联系,可是一直未能如愿。
铁血网没有了,我把父亲系列逐步搬移到风闻社区。还是没有中断了希望。
父亲从44年参军到49年全国解放,一起打过仗的战友很多,其中几位我们费了点力气去寻找,只找到一位武工队时的战友,还是济南战役的一等功臣,可惜去世多年了。在渤海老区纪念馆,看到了当年武工队指导员的照片,也是去世多年了。在上海普陀区的一个干休所,找到了父亲当年的团长,可惜那时已经完全糊涂了。
父亲的战友中有一位是淮海战役后调到一起的搭档,当时教导队政工干部队的队长郭景善,有消息说他一直没离开军队系统,父亲就在一次来上海时到警备区的干休所寻找过,可打听下来查无此人。
我在“父亲系列”里曾两次提到郭景善。
就在十一期间,风闻社区里有我一封私信: “您好,我是郭景善孙子。最近在整理旧照片,看见一些像是爷爷收藏的老战友旧照(50年代左右)。其中有一位姓名是“高铭远”的,不知您是否有印象?”
我有点欣喜若狂。
我们建立了联系,这就是小郭提到的那张照片:
照片在一个小小的老式笔记本里,里面贴的都是这些老兵的照片,里面标注名字的不多,我父亲的名字还写错了。可笨拙的笔迹里还是看出郭老深深的情意。这张照片我没见过,比我小10岁的妹妹见过,一堆散装的照片里有这张。我父亲专门指着一张照片说,这是郭景善。
可惜我家的这一堆照片后来都丢失了。
父亲说,老郭是个大老粗,识字不多。39年参军,淮海战役中才提升为连长。为人耿直,待人热情。
这是郭老1962年的照片。
郭老的经历有些奇特,渤海军区内出过三个七师,老七师跟随杨国夫去了东北,46年成立了第二个7师,在47年除跟宋时轮走了,成为10纵的一部分。47年10月份又成立了第三个7师叫新7师,成为渤海纵队的一部分。
郭老的履历中在后两个7师都呆过,这种情况很少见。
渤海老区出来的三个七师血脉保留至今的可能只有去东北的老七师了,是武警某机动师。在一系列整编中,后两个7师的血脉都很难找到了。
郭老一直到55年都同我父亲在一个单位,1965年转业到上海某央企,这也是我父亲在警备区内没找到的原因。
家里丢失的那一堆照片里,应该有父亲当时在炮连的搭档连长聂干臣,他52年到54年也同父亲是公安学校的搭档。还应该有三团四连的连长孙宝琛,这是团里的主力连,孙连长是父亲的好朋友,57年到58年曾在北京公安学院学习,爱好照相。这两位都是打仗的好手,连队里都出过一等功臣。 上海警备区范围内唯一的全国二级战斗英雄就出自3团4连,庆功大会上还是我父亲给他戴的红花。------
这些照片里的故事,只有老人们才能说清楚了。
我们这一辈算是红二代,绝大多数其实并不了解父辈们的经历。碰到一个关心爷爷经历的第三代,我还是很高兴的。
一代战神们都已经离我们而去了,血脉和传承留下了,还会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