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北上,台娱动荡

500

作者|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台剧一哥”吴慷仁签约内地经济公司壹心娱乐、并于国庆期间积极表态动作频出的事情,在两岸都闹得沸沸扬扬。如果他是一位台剧糊咖,可能不会引起内地吃瓜群众的注意。但问题是,他是一位在台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物。

此前,吴慷仁的事业重心一直在台。不仅手握台剧顶级资源,而且拍了不少海外流媒体剧。去年,他主演的《模仿犯》还创造了台剧在Netflix榜单上的最好成绩。

这么一位台剧核心人物,怎么突然就转向内地市场了?

其实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转向的不止吴慷仁一人。从去年开始,台娱明星都在陆续重返内娱务工。去年就有霍建华、言承旭以及“披哥”的林志颖、张栋梁等人。

如果说这批“过气艺人”本身在台事业就无甚起色,来内地碰碰运气也属情理之中;那么从今年开始,台剧圈的头部艺人吴慷仁、林依晨、贾静雯、周渝民等人都返回内地务工,则能说明这是大势所趋。

500

事实上早在去年,台媒就预言了台湾艺人重返内地的务工潮。因为他们认清了一个现实:靠外资复兴台剧的梦已经破灭了。

熟悉韩剧危机来龙去脉的朋友,大概能够推测出台剧现在的处境(《东亚影视圈深陷Netflix“杀猪盘”?》)。别看咱们这边舆论总吹韩剧、台剧“敢拍”“尺度大”“next level”,羡慕他们的活水市场。仿佛外资流媒体暴发户豪掷千金、拍出了一部又一部精品剧,只有咱们还在原地打转。

但实际上,韩剧、台剧看似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是本地影视产业体系崩塌,市场主动权落入外资之手。最终,以Netflix为代表的外资“降本增效”策略如期而至,最初的本地既得利益者们也捞不着什么好处。

韩剧尚且如此,更何况台剧这种受众狭窄、投资回报率低的剧集?

外资复兴台剧梦碎

外资进驻台剧圈的起点在2017年。这一年,HBO与台湾公视合作剧集《通灵少女》意外获得成功,在23个国家和地区热播,也带动“花瓶”郭书瑶成功转型。

随后不久,Netflix便高调宣布进军华语剧。不仅挖走了HBO制作华语剧的高层,还举行了盛大的群星发布会,掀起了外资进驻台剧的高潮。

在此期间,原本在内地务工的台湾艺人陆续回台拍戏。贾静雯拍了高口碑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林依晨产后复出连拍两部台剧,其中《不够善良的我们》也是今年豆瓣高分剧;回台务工的张孝全更是成为了台剧扛把子,拍了《罪梦者》《谁是被害者》等系列Netflix剧。

500

这几年我们听过名字的爆款台剧,几乎都有外资背景。比如《想见你》是台湾三凤制作和FOX福斯合作的,《华灯初上》是百聿数码和Netflix合作的。

需要指出,台剧市场自台偶退潮后,一直处于萎靡状态。外资流媒体进入台湾地区后,这批复兴台剧的创作人员,其实主要来自电影圈。这也就不难继续进行产业推演:在电影圈人才与资金涌进剧圈后,台湾电影就开始走下坡路。《周处除三害》这种片子如果没有内地票房贡献,单靠台湾地区铁定血赔。

令人遗憾的是,牺牲电影换来的台剧“大好局面”,着实热闹了几年,却始终赚不到什么钱。

据台媒报道,一位资深制片人透露,虽然这两年台剧有了热度,但盈利却很难。Netflix成绩最好的台剧《模仿犯》利润只有10%,约1800万台币,大概300多万人民币。最赚钱《台北女子图鉴》也是因为分销了内地长视频版权,所以最终能赚6000万台币,约1000万人民币。

500

外资给台剧的待遇可比韩剧差多了。比如,Netflix开出的天价剧《华灯初上》,其实也才2.5亿台币,而且是三季24集,平均一集才200万人民币。林心如从中赚到的钱,可能不及来内地拍几集剧。咱们这边即使降本增效了,也比Netflix开的价高。

贾静雯效仿林心如,转型制片人拍了《妈,别闹了!》,甚至还赔钱了。据台媒报道,该剧成本约2700万人民币,因为要价太高先是被Netflix拒收。无奈之下,找了CJ合作“镀金”再来卖Netflix,仍然只卖了2000万人民币,亏损约700万人民币。

500

据台媒估算,外资流媒体每年最多能收不到20部台剧,实在指望不上他们来养活台剧圈。Netflix不是做慈善,尤其是他们制作了几部台剧后,发现台剧在全球的受众非常有限——虽然看似有庞大的内地市场做依托,但咱们内地观众可都是看盗版的。

无法进入内地市场的Netflix怎么也赚不到咱们的钱,台剧便失去了投资价值。如今的Netflix,在韩国都大搞降本增效,更何况像台剧这类投资回报率低的剧呢。认清事实的台湾创作者早就开始另谋生路了,有人重回电影圈,有人开始对接内地工作。

台娱北上二十年

2015年以前,内娱流量与偶像体系还没成型时,台湾艺人在内地还是相当吃香的。

一切当然得益于2000年开始的台偶潮。以《流星花园》《海豚湾恋人》《王子变青蛙》《花样少年少女》等为代表的台湾偶像剧,可谓是内地80、90后一代的集体记忆。伴随着港台流行乐的台偶剧,捧红了一代偶像艺人,大S、F4、明道、陈乔恩、贺军翔、阮经天……

500

其实当年台偶能够兴起,也是仰赖海外版权收入,因为台湾地区本身市场较小。但台偶红火了没几年,很快便陷入赚快钱的“短视陷阱”。粗制滥造、同质化的生产模式导致台偶的海外市场逐年萎缩,最终断送了台偶的前途。

同一时期,内地影视产业则是突飞猛进。2010年,《唐山大地震》卖了6亿票房。2012年,《人再囧途之泰囧》卖了12亿票房。同年,《中国好声音》招商收入超3亿,《甄嬛传》收视爆红,乐视豪掷2000万买下版权。

正是在2010年前后,台湾偶像艺人掀起内地务工潮。电影市场里,台湾小生风靡国产片。阮经天、赵又廷、彭于晏组成的“天廷晏”最为受捧,张孝全、陈柏霖、高以翔等小生的资源紧随其后。剧集市场里,台偶男主角霍建华、周渝民等戏约不断,从电视台时代拍到了互联网时代,85花一代几乎都和他们搭过戏。

500

直到2015年,由杨洋、李易峰、鹿晗、吴亦凡等人组成的“初代流量”改写内娱格局,台湾小生开始失宠。紧接着内娱相继掀起耽改潮、选秀潮,捧出了如今我们熟悉的一代流量艺人。

这期间,“天廷晏”的电影资源逐渐转移到内地流量身上。台偶男主角则集体步入中年,他们仍混迹偶像剧中,但搭90花、95花演戏开始遭到诟病,市场口碑越来越差。内地观众褪去对“台湾艺人”的滤镜。

而台湾年轻一代来内地务工的,基本全军覆没。台偶“教母”柴智屏在内地的经纪公司群星瑞智,还在不断努力推送台湾小生。观众比较有印象的就是柯震东和王大陆,前者因吸毒被封杀,后者闹解约资源变差。

其他人观众则可能毫无印象。比如,2018年版《流星花园》捧出的“新F4”之一官鸿,古偶剧演了不少,开始资源还相当强劲,但就是捧不红;韩国务工回来的爱豆赖冠霖,演现偶扑街后,直接宣布转型要做幕后。

500

选秀出来的陈立农,主演了一部大制作电影《赤狐书生》扑街后,便没了资源。台湾地区电影奖项捧出来的李鸿其、林柏宏等新一代演技小生,来内地演戏纯属“小透明”。

很多台湾艺人反而是赶着外资潮回台拍戏,才反过来在内地有了姓名。比如靠《想见你》出头的许光汉,还有跟许光汉拍《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林柏宏,以及拍了很多Netflix剧的台剧“一哥”吴慷仁。台湾同志电影、腐剧也出了一些比较有人气的小生,比如曾敬骅、陈昊森等。

重返内地,台娱还有机会吗?

吴慷仁此前有过几次内地活动,被问及什么时候来内地拍戏,他都毫不避讳地说机会很难。他深知新一代台湾艺人混内地的境况,基本都是铩羽而归。许光汉虽然在内地的商务接到手软,但依然拿不下什么头部电影、剧集资源。

而如今吴慷仁高调签约壹心,态度180度大转弯,大概因为他口中的“机会”来了。

一方面,始于2015年的内娱流量体系开始松动。硬糖君此前多次谈到,2019年产生了最后一代顶流艺人,此后便难以为继。五年间,流量体系没有大的更新换代,流量艺人的剧集转化率与商业效应逐年下滑。从古偶失势的情况看,流量艺人的扛剧能力也在降低。

另一方面,现在影视圈的主题是降本增效,台湾艺人的性价比会重新凸显。今日内娱有多缺钱,看看最近发朋友圈吐槽的大摄影师曹郁就知道。某个项目遇到资金问题,悄没声地便把他换了。

500

降本增效以来,内娱头部艺人片酬陆续从亿级降到千万级单位,其实还有下降空间。但视频平台不能和艺人长期僵持,总得持续拍戏吧,那就不妨南水北调。

硬糖君近期讨论过Netflix是如何对韩剧降本增效的,即赛马策略、扶持日剧,让韩国创作者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同时日韩传统电视台、制作公司为了抵御外资流媒体冲击,现在都在抱团取暖,兴起了合拍潮。

咱们视频网站长期专注本土市场,举目望去,也就自家人台湾地区可以抱团。而且性价比更高的台湾艺人也能作为筹码,去激励或者倒逼内娱艺人继续降本增效。

外资盘活台剧这些年,创作者与艺人虽然没捞着钱,但捞着内地观众的吆喝了,也算收获了一笔隐形资产,来内地务工便能瞬间变现。吴慷仁在台湾片酬才30万台币一集,约6万人民币,拍20集剧也才120万,比咱这儿三四线演员都便宜。

500

但台湾艺人来内地务工仍然难免水土不服。比如在台湾地区很红的新一代偶像王子刘以豪,这些年一直在内地拍现偶,把内娱各个年龄层花旦都搭了个遍——大花殷桃、95花沈月、90花古力娜扎,始终没什么水花。

壹心此前也签约了台湾人气小生陈昊森,在现偶、古偶里一通刷脸,反而不如他的留台同期生曾敬骅。如今壹心转而签下演技派的吴慷仁,可能也是从蒋奇明的走红看到内娱需求的转变。

不管怎么说,硬糖君还是乐见有鲶鱼来搅动内娱的。看看不得不在“大腿”之间折返跑的台湾地区艺人,内娱艺人还不赶紧对中国大市场感恩戴德、速速降本增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