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为陈行甲惋惜
读吴金光先生《官场上如何避免“陈行甲”和“陈力群”现象再发生》一文,颇多感慨,忍不住也想说两句。
陈行甲和陈力群同志的事迹已经不是新闻,现在又提出来,无非这两人的境况仍然在其他相似的同志身上延续,很有再提的必要。
标题之所以没提陈力群同志,不是说陈力群同志有什么不好,不值得惋惜,而是因为与陈力群同志一样的人太多,只不过他牺牲在岗位上,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罢了。
先简单分析一下陈力群同志的情况,无非两方面原因。
一是客观环境。除了直辖市,乡镇编制是正科级,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也不过正科。陈力群同志能在五十四岁熬到副科(四级主任科员),在以前也算不错,只是后来实行职级并行,他还是四主,这就有点说不过去。如果能正常退休,他这个年龄,最后也就是三主,连正科(二级主任科员)也提不上的。
二是主观条件。吴金光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陈力群同志如何兢兢业业,如何任劳任怨。这在所谓的官场上,实际上最不值钱。怎么说呢?不是说这种品德不好,相反,这太普遍了。能加入公务员队伍,一般都应该是中共党员。党员所受的教育与培养,就是要任劳任怨吃苦耐劳顾全大局遵守纪律默默奉献。陈力群同志不过认真践行了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象他这样的人太多了,根据物以稀为贵原则,当然就不值钱了呗。
与陈力群同志一样的人正多,吴先生偏说不让什么什么再发生,这纯粹是白日说梦话。如果陈力群们还不会自我营销,让领导 看到你们的辛苦你们的奉献你们的闪光点,只会默默奉献,那你们一辈子默默,也就顺理成章。陈力群同志最大的特点是老实,而在官场上老实,要想进步是不行的。根据我不成功的教训和成功同志的经验,象陈力群同志这样的好同志,要想早日进步,必须学会一点:给领导找麻烦!别想着你给领导分忧是本事,会为领导分忧的人多了,会给领导找麻烦才是真本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领导看到你(奉献)想着你(功绩)最好看到你就想躲着你(麻烦),知道你不好惹(脾气),那才行!
别的啥也不说,先向陈力群同志三鞠躬,以表敬意!
再说陈行甲。我是真的为陈行甲惋惜——惋惜他作为一名”优秀县委书记“,最后竟主动辞职,当了逃兵,举了白旗!
当然,这一印象,都是基于已经公开的材料,如有其他,敬谢不敏。
陈行甲不是不会当领导,相反,他当得很称职。有担当,有情怀,有成绩。不然,也不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能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说明上级已经高度认可他,不可能一边打压他,一边还给他这么高的荣誉。
按他自己的话说,主要是因为他看到自己的主官都不是好东西,在他们手下继续干下去,没有好果子吃,所以才辞职。
这理由我信。
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仕,这是古往今来读书人的执念。陈行甲以自己的主官不是好人而辞职,这种思想,往轻处说,是封建人身依附观念作祟,认为遇到了坏领导,自己没有大的发展,甚至可能危及自身安危;如果往重处说,这是对组织失去信心,认为这两人会一直居他之上,失去了斗争意志,干脆一走了之。他忘了自己是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身负一方民众疾苦的重任。无论轻重,都只能说,陈行甲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还没有领深悟透,还夹杂着非马克思主义的落后思想。基于这一判断,陈行甲早早辞职,对于他个人来说,未必不是好事,也可以说是一件幸事。毕竟,树大招风,官大招险,脱离苦海,回头是岸嘛。
当然,陈行甲不是海瑞,如此苛责,有失公允。但事实上,客观环境已经为他提供了成为海瑞的条件,他却选择放弃。我说深为陈行甲惋惜,也正因为这一点。
也许有人会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不在那个位置上,你怎么知道人家是怎么想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假以时日,稍加忍耐,陈行甲以其出众才华,干事能力,廉洁品质,还有敢于斗争的勇气,必然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忘初心,保持作风,那么再进一级,两级,将来主政一省乃至进入中枢,也真说不定。
当然了,以说不定的将来,换他不知年月的隐忍,搁谁,都会惦量惦量。只是,事后证明,有时候的隐忍,是值得的。特别是官场上,普通干部多,优秀干部实在不好找!
他辞职后,他认为的那两个不是好东西的主官都被送进去了,这一方面证明了他的识人之明,但另一方面也反证了他的短视,可惜可惜!
但愿目前那些在仍在基层奋斗的广大党员干部同志们,能以陈行甲为戒,让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扬,为我们的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