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中的八百壮士和谢晋元

                                          淞 沪 抗 战 中 的 八 百 壮 士 和 谢 晋 元 

                                                                                                          罗 义 俊 

500

“ 宁 愿死 , 不退让 ; 宁愿 死 , 不投 降 ! 中 国不会亡 , 中国不 会亡 , 你 看那 民族英 雄谢 团长 ! 同胞 们快起 来 , 快快上 战场 , 拿八百壮士 做榜样 ! ” 抗战初期 , 这首 《 歌 八百 壮 士 》 的歌 声 , 曾似浪涛 滚滚 的江水 , 倾注和 激励 着黄 帝 子孙 的抗 日热 情 , 讴 歌着 在敌寇 丛 围中浴 血抗战坚 守上 海闸北 四 行仓 库 的八 百壮 士 , 传颂 着顽 强不屈 的 “ 八 · 一 三” 抗战英雄 谢 晋元 。 谢晋元 , 字 中民 , 1 9 0 5年 4 月 26 日① 生 于 广东蕉 岭县 同福 乡尖坑 村 。 父 亲是小 贩 , 每 亲是渔 家女 儿 。 谢 氏为人 恬静 忠厚 , 刚毅果 敢 , 爱 读书 , 好下 棋 , 喜书法 , 广州 中山大 学 预科肄 业 。 1 9 2 5年 12 月 , 他 受孙 中山革命 精 神的 感召 , 弃文从 武 , 考进黄埔 军官学 校 第 四 期 , 初入步 兵科 , 后入政 治科 。 1 9 2 6 年 10 月 毕业 , 即参加 北伐 。 “ 九 · 一 八 ” 事 变 后 , 日本帝 国主 义得寸进 尺 , 侵华气焰甚 嚣 尘上 , 谢晋 元同全 国人 民一样 , 愤恨 难遏 , 发毗欲裂 , 对友人 说 : “ 国家 养士何 为乎 ? 吾济身 为军人 , 易 不一显身 手 ! ” 并表 示 , 要 以岳 飞 、 文 天祥为榜样 , “ 临 大 节 而 不 辱 , 处危难 能 自若 ” ② 。 这 时 , 他任 国 民革 命 军第 四 路军 八十 八师 司令 部 中校参谋 。 第 四 路军 即参加 1 9 3 2年 “ 一 · 二 八 ” 淞沪 抗战 之第五军 , 原编 制为 八十七 、 八十 八两 师 , 1 9 3 3 年成 立 三十六 师 , 改番 号为 第 四 路军 ( 1 9 3 7年 9 月 , 改为七 十一 军 ) ; 军长 张治 中 ( 1 9 3了 年 8 月 13 日被南 京政府特任 京沪 警备司令 , 警备京沪之 战 ) , 八 十 七 师 师 长王 敬久 , 八十 八师师 长孙元 良 , 三十六 师 师长宋希镰 。 第 四 路军 有抗 日传统 , 当 时正 警备 在 京沪线上 , 待命 杀敌 。 谢晋元 决意 以 身许 国 , 把妻 女送 到广东原 籍安置 。 临别 , 他 对妻 子凌 维诚 说 : “ 半 壁河 山 , 日 遭 蚕 食 。 这亡 国灭种 的大祸 , 是 由他 人发 动的 , 但 国家 子孙 的命 运还要靠我 们 自己来 掌握 。 为 国杀敌 , 是革 命军人 的素志 。 职责所 在 , 1 9 45 年 10 月 2 6 日 《 正 言报 》 载 《 四 行 孤 军公 祭 谢 故 团 长特 刊 · 谢 晋元 将 军 事 略》 云 : “ 生于 民 国 纪 元前 七 年 四 月廿 六 日 。 ” 1 9 4 5年 U 月 24 日 《 陆 军 第七 十一 军 ` 八 · 一三 、 淞 沪 抗 战阵 亡将 士公 祭 特刊 》 亦 云 : “ 生 于 ( 民 国 ) 纪 元 前 七 年 四 月 二 十六 日 。 ” 《 中华 民 国史 资 料丛 搞 · 人 物 传 记 》 第 十 辑 《 谢 晋 元》 一 文 云 生于 “ 28 日 ” , 误 , 笔 者 尝 参 与焉 , 故 志 。 胡哲 民 : 《 悼 谢 团长 晋 元》 , 《 会声 》 月 刊 第 2 卷第 4 期 。 握了国 民党 的全部军事 大权 。 后来 他总结 经 验认为 , 这是 他 “ 革命过 程 中必然 的阶段 ” , 要是不 经过 这阶段 , 革命一定不 会成功 的” 。 最 后 , 用蒋介石 自己 的话说 , “ 三 · 二 O ” 事件 , 是他贯 彻反 共初衷的 “ 一 半主张 ” 。 因此 , 中 山舰事件之后 , 蒋介石公开背叛孙 中 山的三大 革命政策 , 叫嚷要由 国 民党 “ 一 个主 义 , 一 个党来 专政 ” 。 果 然 , 一年 之后 , 在 北 伐 战 争 的胜利进 军 中 , 蒋介石 终于公 开背叛革命 , 发动了 “ 四 · 一二 ” 反革命政 变 。历 史 教 学 为 国当不能顾家 。 ” ③ 毅然 辞别妻儿 , 奔赴 抗 日前哨上海 战场 。 至 “ 七 · 七 ” 事 变 爆 发 , 第 四 路军处于 临战态势 , 谢晋元 作了为 国献身 的思想准备 , 在家信中表示 : “ 愿以 此七尺之 躯 , 报效 国家 。 ” ④ 19 3 7年 8 月 , 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魔爪 伸张至上 海 , 1 日 , 大 队 日舰抵沪 , 中有巡 洋舰 四 , 驱逐舰七 , 并载来大批 陆战 队及军 火 , 都在杨树浦 码头登 陆 , 剑 拔 弩 张 。 是 夜 , 中国军 队第八十八师奉 令星夜秘密开 赴 上海真如集中 , 然后分 部进入防地 (j 、 十七 师 、 三 十六师 同时开至 闸北 、 江 湾 一 带 布 防) 。 这时谢晋元任二六二 旅旅部 中校 参谋 主任 。 13 日晨九时一 刻 , 淞沪抗战爆发 , 二 六二旅直捣 敌阵 , 攻 占闸北敌人重要据点八 字 桥 。 谢晋元参与此 战 , 殊称 有力 。 后 二六 二旅第五二 四团团附黄永 准负重伤出缺 , 谢 晋元补任 团附与 团长韩宪元 ( 后在南京雨花 台战役牺 牲 ) 奉命 转攻为防 , 共同率部坚 守 闸北北站 轴心阵地 达二个多月 , 使敌未能越 雷 池 一 步 ⑤ 。 10 月 2 6 日 , 日军突破 大场防线 , 闸北 、 江 湾后路 即被切断 , 在 战略上 无可再守 , 中 国军 队不得不 忍痛后退 。 当夜 9时 , 闸北 发 生 空前大火 , 浓烟 弥漫 , 火光 烛天 。 10 时 , 在 火光浓烟 中 , 五十 万抗 日大 军 奉 令 从 闸 北 、 江湾 、 浏河 向西 撤退 , 至 次 日晨 4 时 , 撤退 完毕 ; 由五二 四 团掩护撤 退 。 11 时 , 师 长孙元良命令谢晋 元率该团第一营杨瑞符部 留守 闸北 四 行储蓄 会仓库⑥ , 继 续 断 后 。 四 行仓库为 十七层 大楼 , 地 在西藏路 (今西 藏北路 ) 新垃圾桥 北瑰 , 一 面临苏州河 , 时 已三面 临敌 , 且 第一营实 员仅 四百 一 十 一 人⑦ , 但 谢晋元临危受命 , 毫无惧色 , 仅要 求多 留弹药 , 随 即会同营长杨瑞符率部穿过 猛烈 的炮 火 , 向南 推移 。 至 次 日晨前 2 时 , 全部 转入四 行仓 库 。 然 后 , 侦 察地形 , 迅速 布置阵 地 , 构筑 工事 , 准备死 守 。 《 新闻报 》 记者闻 讯赶去采访 , 谢晋 元 对记 者说 : “ 以 身许 国是我军人 应 有 的 天 职 。 ” 语气极 为坚决 , 并为记者 签名题字: “ 余 一枪一 弹 , 决 与侨寇周旋 到底 。 ” 杨瑞 符也题字 : “ 剩一兵一卒 , 誓为中华民族 求生 存 。 ” 谢 、 杨两 人送记者到 大楼 门 口 , 记者 惜别 说 : “ 此一 别 , 毕生 将无会 期矣 。 ” 两 人微笑 , 答 : “ 获此机 会 , 可谓得 其 死 所 矣! ” 视死如归 。 这天晨 6 时 , 日军开始 推进 , 遭 到在 蒙古 路 附近警戒 的五二 四 团一排兵 的迎头痛击 。 7 时半 , 日军已将太阳旗插 上北站大楼 , 但 还 未敢轻进 , 先 用大炮乱轰 一阵 , 然 后到处 放火 , 实行 所谓 “ 威 力搜索 ” 。 到 下午 2 时 许 , 日军 推进到苏 州河边 , 开始大举 进扑 四 行仓库 , 一面猛袭 , 一面放火烧仓 库四 周 的 房屋 , 企图逼 迫谢晋元所 率的孤军 退 出 。 谢 晋元率部同仇敌汽 , 沉着应 战 , 一面堵门迎 击 , 一面到屋 顶去投 迫击炮弹 、 手榴弹 , 枪 声爆炸 声四 起 , 日军纷纷应声而 倒 。 在 烈焰 笼 罩 中 , 前 后激战三 小时 , 日军在苏 州河边 丢 下 了六十余具尸体 。 自此 日军 改取包 围态 势 。 谢晋元所据的 四 行仓库大 楼系 钢 骨 水 泥 , 足 以坚 守 , 此 时 , 孤军弹药 尚充分 , 足资 杀 敌 , 唯给养已断绝 。 因此 下午 六 时许 , 谢 、 杨 上书上海市市长俞 鸿钧 , 向全市 人 民呼吁 : “ 请接济糖 、 盐各五百镑 , 光饼五万枚 , 则 我全营忠勇将士可与敌 死拼一周 而无憾 。 ” 。 仓库四周 敌军所放的烈 火 自27 日上午 8 时一 直烧到 28 日晨 , 沿北西藏路一带之南北公益 里 、 华 通坊 、 更 新舞台 , 以及西面 的乌镇 路 等民房 , 悉遭焚毁 。 28 日拂晓 , 一小股敌军 凌 维 城 , 《怀 悼晋 元 六周 年 纪念》 , 凌藏件 。 又 见 《 抗 战英雄 传记 》 , 国 民图 书 出版社 1 9 4 3年 版 。 何 君实 : 《 校史 中的 一页 — 谢晋元 团长哀荣 在 陪 都》 , 《 会声》 月 刊第 2 卷第 4 期 。 孙 元 良 : 《 记谢元 晋 团长 》 ( 1 9 4 1年 ` 月 1 日) . 此 是俗 称 , 正式名称应 为四行 准备库 , 是上海 之 盐业 、 金城 、 中南 、 大 陆四 银行联 合 组织 四 行储 蓄会 的共同联 合 准备金 库 , 系 仿 照 1 9 13 年美国 联 邦准 备银行之制 度 所建立 . 四 行储蓄 会 成 立 于 1 92 3 年 , 由吴鼎 昌 联合上 述 四行 所 创办 , 总会 设 于 上 海 , 北 平 、 天 津 、 汉 口 设 有 分会仓 库 。 孙 元 良 《 记 钳 晋元 团 长》 云 所辖为 “ 四 百五 十 二 人 ” , 然 《 谢晋元 谈孤 军杀 寇经 过 》 ( 汉 口 《 扫 荡 报 》 1 9 37 年 1 月 1 日 ) 云 “ 实 为 四 一 一 名 , 撤 退 时 为 三七 七 人 , 其中 十余 名殉 准 。 ” 当 以 谢 氏 亲述 为是 。 ④⑥⑤⑧一九八 四年第 九 期 在新垃 圾桥畔打旗语 , 招集兵众 , 攻 击 四 行 。 一 战士 身缚 手榴弹 , 突然从 六楼 窗 口 纵 身跃入 敌群 , 与敌 同归于尽 。 敌军又企 图把 火油 浇入大楼 , 未得 逞 。 这天 , 敌军 连续 发动 四 次进 攻 , 还出动飞机 、 汽 艇 , 都被击退 。 2 9 日 , 日军 出动两辆坦 克 , 掩护 二 百 步 兵 推进 , 结果车毁 人伤 。 30 日 , 又多次出 动飞 机 、 坦克 , 也被 击退 。 在炮 火氛 围 、 敌兵四 伏的险境 中 , 谢晋元所 率的孤军士气高涨 , 雄 踞危楼 , 巍然 屹立 。 上 海人 民深为振 奋 , 外籍 人士也 深受 感动 , 称誉孤军 为 ’,j \百壮 士 ” 、 “ 八百勇 士” 。 自 2了日孤军 请求接 济的 呼吁传开后 , 中 国共产党领导 的职业 界救亡协会 、 文化 界救 亡 协会 、 海关华 员 战时服务 团及 各 社 会 团 体 、 广大 居 民 , 接济慰 劳者终 日络 绎不绝 , 有 的用卡车输送 , 有的随身携带 , 隔 河 投 掷 。 爱文义 路 (今北京 西路 ) 东 段 、 白克路 ( 今凤阳路 ) 、 北 京路 ( 今北 京东路) 、 贵 州路 、 枯岭路 、 长 沙路等马路的多数居民 自 动绝食一天 , 挨户募 集 , 有的难 民收容所也 绝食一 天或半 天 , 以接济孤 军 。 苏州河 河南 各 马路 口 , 接济孤军 的面包 、 光饼 、 糖果 、 水果 、 牛奶 、 盐 、 火柴 、 香烟 、 罐头等食品 堆积如 山 。 为了表示全市人 民的崇高敬意 , 28 日晨 前 , 上海市商会 派女童 子军 杨惠敏 冒险夜 潜 四行 仓库 , 向孤军 赠献 新制国旗一面 , 5 时 敲过 , 国旗 飘扬 在七层 大楼上 , 与 西首某建 筑物上 的 日军 太阳旗屹 然对立 , 聚观的群众 脱帽肃立 , 欢 呼雷动 , 6 时许 , 谢普元又亲 手击毙两名偷攀大楼的 日兵 , 观众无不 拍手 欢呼 。 · 驻防苏 州河南岸的英军也深表敬佩 , 赠 送面 包 , 并关心孤军安全 。 他们见谢晋元 所 率 孤军 困守绝境 , 就将 垃圾 桥瑰铁 丝网 全 部 开放 , 并多次 托人婉 劝谢 晋元 , 表示 : 只 要 解除武装 , 准许 进入 租界 ; 愿意保护孤军 安 全 撤退 。 谢晋元 含笑谢绝 , 斩钉截铁地说 : “ 我们的魂 , 可 以离开 我们的 身 , 枪不 能离 开 我们的手 ! 没 有命令 , 死也不 退 1 ” 孤军 将 士并 以英 语对英兵说 : “ 我 等愿死于 中 国 心1 . 国土之 内 , 不愿入祖界以偷生 。 ” 匆 多次表 示宁死不退 , 决作 最后的光荣牺牲 。 中外人 士的慰向 、 关心和支 持 , 进 一步 激励 了孤军 的抗 日斗志 , 坚 定 了壮士 的殉 国 决心 。 28 日深夜 , 数名孤军 秘密潜出仓库 , 葡 旬奔 至西藏 路河滨 , 投出一束遗瞩 , 请求 分别送 递妻儿家属 , 表示要 “ 与地俱亡 ” 。 29 日 , 某 团体得谢晋元一 函 , 略谓 : “ 军 人 以服从 为 夭职 , 卫国保土 , 职贵所在 , 洒 最 后 一滴血 , 必 与俊寇索取相 当代 价, 余一 枪 一 弹 , 亦 必 与敌 周旋 到底 。 ” ⑨ 谢氏又 与师 长 、 副师长 ( 冯圣法 ) 各一信 , 申言 : 奋斗 到底 , 决心殉 国 , 始终不 作 片 刻 偷 生 之 计O 。 勺、百壮 士” 洛 血四 行的事迹 , 可歌可 泣 , 迅速 传遍 国 内外 。 全国人 民为之感 奋 , 国际舆论 也广 泛同情 , 齐声赞扬 。 当时的 四 行仓 库主 人钱新之对记 者发表感想 , 表示 : “ 我军如此之壮 烈行为 , 大 足为我 闸北光荣 战史之最后 一页 , 格外生 色 , 敝仓库亦为之 增辉 不少 , 即 因而毁 灭仓库 , 决无顾 恤 。 ” 0 29 日 , 廖仲恺夫 人何香凝发函慰 间 , 全文 如 下 : “ 谢团长并转亲爱的八百勇士们 : 我在 报上 看见你们英勇豪壮的气概 , 使我感动得 流 泪 。 但是等我跑 到桥边 却又不能通过 , 只 有静默地 向对岸注 礼 , 遥 寄我满腔虔诚亲爱 之忱 。 你们 每一个 人 , 都 已充 满 了孙总 理和 廖 党代表的革命精神 、 牺 牲精神 , 不论是 成 功 或成仁 , 都可 以俯仰无愧了 。 殉国的将士将 因为你们 而愈伟大 , 前线的将士将因为你们 而愈 英勇 , 全 国同胞将因为你们而 愈 加 团 结 , 国际人 士也 将因为 你们 而愈能主 张正义 了 。 我 已设法 送给 你们些 救伤 品和食品 , 聊 表心意 , 盼望你们奋战苦斗 , 牺牲到底 。 于 此敬 致抗敌敬 礼 。 ” 0 当时有一 外籍友 人 , 投函上 海 《 泰晤士报》 , 热烈赞扬孤军 “ 为 中国战士争光荣 , 为 中国主权求保全 , 为 民 ⑧ 《 八百 英 雄 抗敌记 》 , 上 海 救亡 出版社1 9 3 7 年1 月初版 。 ⑨0 1 9 3 7年10 月 3 0 日上 海 《 新 闻报》 。 L 2 9 3 7年 10月 3 2 日 《扫 荡 报 》 。 妙 凌维 诚 藏件 。` 玄萝 . 族 生存而奋 斗 , 是为人 道而战 , 为 文 明 而 战 , 为和平而 战 。 全 世界的青年 人均知此 八 百 壮士为盖 世的英雄 , 诗人 、 作 家 、 艺术 家 亦 均知孤军壮 举为他们 吟咏歌颂 兴 感 的 泉 源 , 而 持千戈 以保 卫疆土的将 士们更知 道八 百 壮士是他 们最好 的模范 ” L 。 上 海租 界当局怕孤军 抗敌 危及 租 界 安 全 , 电请 中华 民国国民政府 下令孤军撤退 。 一些群众 团体也认为孤军 已完 成掩护任 务不 必再作牺牲 , 如 中华妇 女运动 同盟代表妇 女 界 电宋美龄 , 转 意蒋介石速 即下令撤退以保 全 八百爱国将 士之生 命 , 稗 为长期 抗 战 之 用 。 3 0 日夜 9 时 , 谢 晋元接 到淞沪警备 司令 杨 虎会 同师 长孙元 良转达的蒋 介石的 撤退密 令 , 这 时孤 军 已减员 为三百七 十七人 。 31 日 晨 前 2 时 , 谢晋元率 部在敌机 枪扫射声中穿 行 二小 时 , 全部退 入租界 。 最后撤 离 阵 地 的 , 是谢 晋元 。 路透 社记者往 访时 , 谢晋元 以极 悲痛的音调答称 : “ 我 们实在不愿 意离 开我们 的阵地 。 但是 , 接到 了命令 , 我们不 能 不遵守 。 ” 0 谢晋元率部坚守四 行 , 浴 血苦 战 四 昼 夜 , 计杀敌 二百余 , 伤 敌无数 , 孤军伤 亡三 十 余 , 其中殉 国者十余 。 勺、 百壮士” 为 全 面 抗战作出了贡献 , 受到通令嘉奖 , 各将 士 特 受荣誉勋章 , 都晋升一级 , 谢晋元晋升为 上 校 团长 。 谢晋元本想通过 租界归队沪西 , 不料一 入租界就被 租界 当局 收缴枪械 , 被 羁禁在 沪 西星嘉坡路 ( 今余姚 路 ) 40 号对面 占地数十 亩 的空地上 , 称 孤军 营 。 孤军 营住房 十分简 陋 , 四 周高架铁丝网 , 大 门 口 由租界万 国商 团派武装看守 。 n 月1 2 日 , 南市陷落 , 上海公共 租界和 法 租界变成 日占领军 包围中 的 “ 孤岛” 。 日 本 侵略者气 焰凶横 , 胁要租界当局 取缔 中国 共 产党及一 切抗 日机关 团体 、 乡存在 界 内活 动 , 禁止一 切反 日宣传 , 引渡 由闸北南市退 入租界 的中 国的军 官与士兵 , 并 派遣汉奸进 入租界猖狂 活动 。 孤 军处境 更加险 恶 。 谢 晋 元 困守孤营 , 并未颓 丧消极 , 改易素志 , 他 作 诗 自励 : 历 史 教 学 { “ 勇 取杀敌 八百兵 , 千无聊赖 诗以 鸣 。 谁 怜爱国千 行泪 , 说 到俊 奴 气 不 平 。 ” 他 “ 对 国家 民族 , 一本 忠诚” L , 每 日 清 晨 , 率 孤军举 行精 神升旗 、 早 操 、 唱国歌 , 做砒砺身 心发扬正气 的讲演 , 教育孤军 不要 忘掉爱 国军 人的 人 格和 国格 , 说 : “ 在 上海 租界上 , 我们的 言 行 , 必须使 友邦从 我们身 上看 出军 人之气概 , 从 此认识 中国 之 真 精 神 。 ” L 他手 订教育 、 体育 、 生产 各 项 计 划 , 团结孤军 , 励精图 治 , 开展文体 活动 , 自办伙食 及肥 皂 、 线袜 等工 场 , 先 后将 生产 所得数千元捐赠国家 。 他又 随时 以 “ 含辛茹 苦 , 以待光明来 临 ” O , 勉 督部 属 积 极 训 练 , 锻炼体格 , 学 习技能 , 以备将来 为 国所 用 。 他 自己更是 刻苦奋励 , 手不释卷 , 潜 修 英文 、 法文 , 勤学不止 。 他还经 常 发 表 文 告 , 宣传 抗 战必胜 , 激励 孤 岛同胞 。 上 海人 民十分 敬仰孤军 的坚节情操 , 许 多社团 、 学 校不 断冲破 障碍 , 组织 人员到孤 军营参观访 问 , 捐款慰劳 。 1 9 3 8 年 8 月 , 孤军为 纪念 ’,j 又 · 一一 ” 出师 和 “ 八 · 一 三 ” 抗战 双重周年 , 不顾工部 局 的多方阻挠 和要挟 , 终 于在 8 月 n 日晨 6 时 , 孤军营把 国旗飘扬在孤 岛上空 以示纪念 。 但工部 局并不 甘心 , 下午 3 时 , 派万 国商 团英 格兰 队包 围孤 军营 房 , 意大利队在 营后胶 州 公园 、 胶州路 一带散开 警戒 , 白俄 队冲营 门 , 劫夺旗竿 国旗 。 谢晋元 得报 即令 第三连死守 营 门 , 第 四连 保卫 国旗 , 第一连 看 守 隙 望 台 , 第 二连在操 场散开 。 双方搏斗激烈 , 孤 军终 因手无寸铁 , 被 白俄 队冲入 , 夺 去 旗 帜 , 四 名壮 士殉 旗 , 百 余壮士 负伤 。 谢 晋元 下令 绝食抗议 。 第二天 , 工部局将 谢晋元等 @ 叨 L 0 《 谢 晋元 团 长忠 勇 事 迹 》 。 《 会 声 》 月 刊 第 2 卷 , 第 4 期 。 1 9 37 年 10 月 31 日 上海 《 申报 》 。 朱 雯 : 《 谢晋 元 日记 抄 》 , 正 言 出版 社 1 9 45 年 10 月 版 。 《 抗敌 英 雄传 记 》 。 19 4 5年 5 月 8 日 重庆 《 时事 新 报》 。一九八 四 年第 九 期 LLL@ 十余军 官幽禁 在外滩 中央银 行 , 全体孤军 继 续绝食 。 孤 军的 斗争 , 得 到 了上 海和全 国人 民的 有力声 援 。 8 月 1 3 日 , 汉 口 的 中国共产党 机 关刊物 《 群众 》 周 刊撰文 , “ 向羁 留在 沪坚 持奋 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 问之 意 。 ” L 上 海纳 税华 人 会 , 市商 会 及各群众 团体 , 也 纷 纷 向工部 局 抗议和交 涉 。 在 群情 激愤的情 况 下 , 租 界 当局 被迫让 步 , 郑重 归还 国旗 , 抚 恤死难人员 , 送谢 晋元 等回孤军营 。 孤军 对 工部局 的 斗争取得胜 利 。 与此 同时 , 敌伪 企 图威胁利诱 谢晋 元 , 遭到严 词拒绝 , 反企 图劫持和 引渡谢晋元 到 日军据地虹 口 , 也未得逞 。 到 1 9 3 9年 9 月 , 租界亦 岌岌可危 , 形势 日趋恶 化 , 谢晋元准 备随 时殉 国 ,预 立遗 嘱 , 寄给父母 。 说 “ 大 丈 夫光 明而生 , 亦必光明磊落而死 。 男对死 生 之义 , 求仁 得仁 、 泰 山鸿毛之 旨熟虑过 了 ” 。 “ 人 生必有 一死 , 此 时此境而死 , 实人生 之 快事也 。 ” L 果然 , 敌 伪企 图威胁 利诱 不成 , 便 由汪 伪 收买 了谢内部的几 个无耻之徒L , 于 19 4 1 年 4 月 24 日上 早操之 机故 意迟到 , 见操练 队 伍已 跑远 , 其中一叛 徒 突然拔 出 匕首 , 朝谢 晋元 头胸猛 戮 , 其余 三人 也帮 同凶 殴 。 谢 晋 元碎 不及 防 , 遂被刺仆 地 , 因伤 势严 重 , 当 场死于非命 , 年 仅 37 岁 。 谢 晋元 遇害 , 上海 人民深 为震悼 。 4 月 25 日 , 举 行棺睑 仪式 , 前 往 吊唁者 达三十万 人 。 重 庆也举行 隆重 吊唁活动 。 5 月 8 日 , 谢晋元被追 赠陆军 少将 。 人 民没 有忘 记这位 ’,j 、 · 一三 ” 抗战英 雄 。 新中国成立 后 , 上 海市 人 民政 府褒扬谢 晋元 “ 参加 抗 日 , 为 国捐躯 ” @ 。 1 9 8 3年 , 把他 的灵枢从胶 州路移 到虹 桥万 国公墓 , 4 月 1 5 日上午 举行了谢晋元新墓 建成仪 式 。 《 群众》 周 刊 。 19 3 9 年 9 月 18 日家 信 , 凌 维 诚 藏件 。 四 个 叛徒 系 谢 部上 等 兵 , 郝 鼎 诚 、 张 文 清 、 张 国 顺 、 尤 耀亮 。 上 海 市人 民 政 府 19 4 9年 10 月 14 日 秘 四 字第 五八 九 号 指 令 , 转 引 自《 上 海 市 人 民 政府房 地产管理 处 通 知 》 房业 字 第2 3 4 7号 , 1 94 9 年 1 0月 2 7 日 , 凌 维 诚 藏件 。 · 消 息 . 法 国保存的中法 战争史料 将部分翻译 出版 中法战争是中画近 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之一 , 法国外交部和海军部档案库存有这次事件 的 史 料 八 万 余 份 , 共八千余万字 。 我 国学者对于这批 史料一直很少利用 。 现在 , 广西社会科学 院已约请法国社会科学研 究中心的巴斯蒂夫人 , 化了三个月时间到法国外交部和海军部档 案库选 出其中一万 余份 , 约 一千余万字复 印出来 , 并 已组织二十人翻译了其中一百余万字的重要 资料 。 这些资料对于研究 中法关 系史和中越关系史 当有重要 参考价值 。 ’ (转 自 《 中国近代史学术 动态》 郑厚安同志撰写的报导 。 ) ( 上接3 6页 ) 但是 , 英国的亲俄外交并不是从帕麦斯顿开始 的 , 马克思 的新 发现提供 了新 的证据 , 1 8 5 6年初至 1 5 5 7年初 , 他读 了英文 、 德文 、 法文 的外交文件和 历 史文献 , 以及其他专门著 作 , 继续研 究 英 俄 关 系 , 研究斯拉夫 民族和俄国的历史 , 发现英国的亲 俄政策应该追溯到彼得大帝时代 , 因而写出 了这篇 具有独特风格的导 言 。 这充分说 明 , 马克思从无产 阶级革命事业的利益出 发 , 高瞻远瞩 , 以严肃 、 科 学的态度运用外交文件和历史资料 , 从现实 斗争追 溯到历史渊源 , 揭露英 、 俄统治 阶级的秘密外交 , 不 疲倦地同欧洲反动势力 的主要堡垒 沙皇俄 国进行 斗争 , 本书正 是这样一本重要的著作 。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