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造成当前经济局面的初始原因,才能提出解决当下问题的有效方案

【本文由“guan_16155964151018”推荐,来自《付鹏:正视“有效需求”的矛盾,需尽快对冲当前反馈》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对于资产负债表缩水这个概念我是不认同的,一国资产如果没有走资和外流,只会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家庭之间转移。堵不住资产外流,央行扩表有什么用,反而造成国资流失。就像日本央行多年坚持大放水,结果这些水都跑去国外投资或者搞套息套汇了,日本国内经济和消费还是起不来;而日本政府却背上了天量债务,央行货币政策受到掣肘。

要找到造成中国当前这种经济局面的初始原因,才能提出解决当下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对于政府债务,不必过分恐慌,因为大部分的政府债务转化成了基础设施、公用建筑、公共服务,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了生活环境,是能增加城市总体财政收入的。但是存在长短期限债务错配的问题,做债务置换是必要的。

对于家庭因房地产而增加的债务,分不同情形,社会存量房中,绝大多数的是早期购入的房子,因为房地产市场上涨导致的家庭资产膨胀,房价下跌其并没有造成损失,甚至还有账面盈余。还有一部分则是后期房价大涨阶段买入的,房价跌破买入价,甚至跌掉首付,变成负资产,对于这部分中家庭唯一住房的,应该降低其债务负担,对还款困难的可以适当延期和降息,防止过多强制拍卖导致对整体市场的杀跌;对家庭二套及以上住房的可视为投资性购房,其应该自担风险。

至于股市,既有自己人挖坑和作乱的原因;也有金融战的原因,从当前状况看,输没输不好说,没赢是肯定的。据说有2亿多散户参与其中,影响面不谓不广。

国债收益率下降的问题,怕是有人要和国家做对手盘,政府高层多次表明中国经济基本面和趋势长期向好,央行三令五声不要“疯抢”国债,这是“唱空”经济的一种表现。

资产缩水导致财富效应收缩,对经济和消费的负面影响是现实存在的,应该纳入政府对经济预期管理的重要指标,是中国建立金融强国的必要工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