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新红楼梦电影,认为名著改编的作品,无论成败都是一种贡献,大家觉得呢?

昨天刚发了个吐槽新版红楼梦电影的帖子,今天又看到极目新闻就该电影的相关争议,采访了一位武汉大学文学院的教授。

500

原文链接:《学者眼中的“文学影视化”:改编名著,无论成败都有贡献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位陈教授,看得出来他确实是在我国古代小说的研究上颇有建树。

500

并且他的著作中也有许多论文是关于红楼梦的。

22.《红楼梦的现代误读》,独著,齐鲁书社2008年5月版。

27.《扬黛抑钗倾向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红楼梦学刊》1994年第1期,《名家图说薛宝钗》一书全文选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38.《礼乐合一与钗黛并重》,《人文论丛》1998年卷。

82.读唐富龄《〈红楼梦〉的悲剧意识与旋律美》,《红楼梦学刊》2002年2期。

100.《〈红楼梦〉对人情小说传统的扬弃与超越》,《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3期。

105.《〈红楼梦〉与〈西厢记〉》,《中华艺术论丛》第1辑,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108.《〈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名士阶层》,《红楼梦学刊》2004年2期,全文收入《珞珈讲坛》第1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17.《从人物品格看<红楼梦>对人情小说传统的超越》,第一作者,《红楼梦学刊》2004年4期。全文收入《2004年扬州国际红楼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10月版)。

120.《〈红楼梦〉百家汇评本前言》,《红楼梦》百家汇评本卷首,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红学档案》(郭皓政主编)全文收入并有专题评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6.《<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至五十九回回评》,《名作欣赏》连载(2006年第6期-)。

139.《<红楼梦>与宫体诗》,《东岳论丛》2007年第3期。收入《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

186.《漫谈〈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的人物与爱情》,收入《聆听智者的声音:香山讲坛演讲录(第三辑)》,中华书局2012年4月版。

根据报道中的说法,陈教授将新红楼梦不大收人待见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

1. 比起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的改编难度确实大了不少。陈教授认为《三国演义》和《西游记》这两部大都以故事内容为主要核心,文中写出来的情景通常能直接演出来,所以改编成电视剧是没有问题的。

但《水浒传》和《红楼梦》则不大相同,这两部中有许多存在于故事之外,且十分微妙而深刻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述,基本是演不出来的。

《红楼梦》和《水浒传》在故事之外,有许多微妙而深刻的内容,只能靠文字表达,而没法演出来,或者演出来之后味道就变了,“像鲁智深、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在小说里韵味无穷,演出来之后,韵味就少了很多。”

2. 《红楼梦》的删减改编十分困难。陈教授觉得,《红楼梦》原著小说的写作手法让现在部分读者难以适应,很多人读了半天也没有完全读懂,并且他还做过调查,许多的读者都极其不喜欢小说开头前五回的故事情节。(小说前五回夹杂了神话传说,以及贾宝玉出生、林黛玉进府、王熙凤出场等情节,这些情节不仅交代了一下文中的一些设定和背景,也为后续内容作下了铺垫,算是非常重要的情节)

陈教授表示,在中国小说史上,许多作者对于铺垫一事颇有上心,很多古代小说作者都力求写下的铺垫内容可以笼罩全局,能够包括全书的主要轮廓。

从这点上来说,在《红楼梦》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对小说中部分内容的删减,确实是一件不怎么容易的工作。

在陈文新教授看来,部分读者不适应《红楼梦》的写法,是因为读惯了近代以来有一条明晰主线的欧洲小说,“要调整这种阅读习惯,需要对中国古代的小说传统有一些认知。从结构的角度看,没有前五回,《红楼梦》就不是一部完整的小说。”

陈文新教授分享了中国小说史上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许多作者不约而同地重视“楔子”的作用,力图使它笼罩全局,能够包括全书的主要轮廓,“不只是长篇小说如此,短篇的宋元话本的‘入话’,也常具备这种性质。《红楼梦》的前五回正是为了笼罩全局而设计的,不但要完整地读,而且要深入体会。”

报道中还提到,陈教授认为,要将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又或者是电影,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为一方面制作团队必须要想办法,让自己的作品在和原作衔接的同时,又要适当性的为了迎合大众做一些内容上的修改。

所以陈教授认为,对于那些把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应当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付出。

“一是如何与原著衔接,一是如何与观众衔接。所有的观众,无论是通过‘碎片化阅读’,还是通过原著阅读,都对文学名著有了自己的印象。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既要与这种印象相吻合,又要适度‘敲打’这种印象,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陈文新教授坚定认为,对于那些把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创作者,应当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无论成败,他们都各有贡献。”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陈教授的这一观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