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销千杯,这个潮汕“遗珠”,已低调火了30年

销售好的门店,一天可卖上千杯。

采用新鲜水果制成的果汁冰,成潮汕夏日饮品“顶流”,在汕头饮品Top10榜单中,果汁冰专门店占比1/3。

这款区域特饮能走红全国吗?在卷生卷死的饮品业,又能为茶饮品牌带来什么新机会?

500

500潮汕夏日特饮“顶流”

网友:一周喝8次都不够

对于潮汕人来说,没有果汁冰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尤其在汕头,一条不足一公里的街道,能开出三四家果汁冰专门店。在网友分享的当地旅游打卡攻略中,果汁冰总是出镜率最高的饮品之一。

“真材实料”“平价亲民”“消暑解渴”是其常见的关联标签,还有网友分享:“街头‘逛吃’就靠果汁冰续命了,一周喝8次都不够。”

500

这究竟是怎样一款饮品:

产品如其名,原料通常只涉及新鲜水果、糖和碎冰。

制作过程简单、透明,店员将新鲜水果放入料理机中搅打,再混合少量碎冰、白砂糖或熬煮好的白砂糖水,一杯果汁冰就做好了。

以汕头30年老店亚强果汁冰为例,火龙果、芒果、蜜桃、菠萝、草莓、西瓜、雪梨、山竹、龙眼等数十种新鲜水果在门店整齐摆放,仅果汁冰系列就设计了40余款单品。

不仅有芒果、菠萝、莲雾等单一味型,还有芒果草莓、蜜桃黑布林、杨桃雪梨等复合口味,中杯型售价大多集中在12~22元。

500

此外,为了满足更多个性化需求,门店特别推出“随心配”系列,消费者可自选2~4种当季水果任意组合,根据水果价值分为20元、30元两档。

现点现榨的果汁冰,口感比果汁更绵密,比水果冰沙更柔和,部分产品还会加入卡士酸奶或益力多调节风味。

亚强果汁冰负责人赖泽帆表示,“果汁冰解决了大家吃水果和喝饮品的双重需求。

新鲜现制的果汁冰无异于健康的代名词,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果汁冰摊位、档口就出现在潮汕的街头巷尾,成为无数80后、90后的抹不去的暑期记忆。

如今打开大众点评、抖音等平台,在汕头饮品Top10榜单中,果汁冰专门店占比1/3左右。

500

在亚强果汁冰之外,潮汕良心果汁、石炮台果汁冰、十二中草莓冰、南澳岛打卡果汁冰公司、鮀浦老四果汁冰等品牌都形成了区域小连锁。生意好的门店,一天销量可达千杯。

那么,“果汁冰”能成饮品业下一个机会点吗?

500

果汁冰

能成就下一个爆红故事吗?

伴随现制饮品的蓬勃发展,潮汕果汁冰也在逐渐向外走。

在深圳、广州、珠海等地的现制饮品店中,都有果汁冰的影子。亚强果汁冰也曾入驻深圳超级文和友。

深圳创意果汁品牌混果汁,也推出了多种果汁冰产品,比如维C阳光橙有冰、爆汁水蜜桃有冰、轻体小绿瓶有冰等,“天气炎热的时候,果汁冰产品销量占到30%~40%。”其联合创始人吴轩介绍。

500

“果汁冰更像是中国人自己的Smoothie,自带天然、健康的价值标签,不仅解暑,更适配多种场景。”

可以说,在广东地区,果汁冰已经成饮品市场一股不容忽视的独立力量。

这两年,区域饮品走红全国的故事不断上演,从偏安一隅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这样的路径能否在果汁冰品类上重现?

深入调查后我发现,果汁冰若想走出广东,还存在诸多局限。

1、产品结构单一,打破同质化有难度

果汁冰原料、制作工序相对简单,大部分都是鲜果+碎冰+糖的组合,这也限制了品类的丰富度与延展性。

500

为了打破同质化,部分品牌尝试将雪顶、芝士奶盖等茶饮元素,融入果汁冰产品中。

但结果并不理想,反而更像茶饮连锁的鲜果饮品,消费者反馈,不像记忆中的果汁冰了。既比不过连锁大牌的类似产品,又消解了果汁冰原本的特点与优势。

2、受产季影响,考验鲜果供应链实力

常有人说“铁打的果汁冰店,流水的产品。”

因水果受产季影响,菜单往往随季节变动,这也导致了果汁冰品牌很难形成四季常青的明星产品,统一消费认知。

“仅芒果就有成百上千个品种,什么季节用什么品种的水果,基于30年的经验,才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案,这是品牌的核心壁垒所在。”赖泽帆说。

500

换句话说,在一定程度上,要持续做出一杯好喝的果汁冰,门槛相对较高。

况且鲜果的供应链更为复杂,损耗、成本均有不确定性,也是果汁冰规模化进程中的难题。

3、没有品牌引领,短期内难以“聚沙成势”

品类的发展是靠品牌规模化带动的。目前,果汁冰的市场相较分散,以大本营汕头为例,大部分果汁冰店以夫妻店、鲜果站等形式存在。

各家都有自己的产品主张、特色,相对稳定的客群。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规模化发展,短期内果汁冰较难达成统一的产品标准,品类的影响力受限。

综合来说,产品结构单一,标准化难度大,没有头部品牌引领,导致果汁冰暂时难以迈上更大的舞台。

500

现制果汁正在焕发生机

果汁冰在广东地区长久不衰,也给饮品人带来启发,现制果汁有望迎来新机。

二十年前,现制果汁作为品质象征,曾风头无两,无论是高端餐饮,还是酒店会所,总有其身影。

但伴随茶饮、咖啡相继崛起,现制果汁因产品同质化、标准化,以及性价比等原因逐渐退居边缘,撤出商圈核心点位,未跑出全国化知名品牌。

近两年,现制饮品经历快速升级和变革,在差异化的竞争导向下,果汁品牌迎来发展机遇。

500

创立于深圳的混果汁,已开出近百家门店。今年8月初首次进入上海,凭借0添加的天然原料、小众高价值食材,“多巴胺”天然色彩,延展出独具创意的果汁、果蔬汁饮品,令消费者耳目一新,3家店4天创下了45万元的销售业绩。

“我们有一个优势,果汁产品可以满足更广的年龄层,从儿童到银发族都是我们的客群。”吴轩说,也和咖啡、茶饮类产品形成明显的差异化。

放眼国际市场,澳大利亚连锁品牌Boost Juice,已在全球10余个国家开出数百家店;泰国专门水果冰店Joost、冰沙品牌Oh!Juice,以真材实料、高颜值,火爆社交平台。

相信,大健康趋势下,饮品业极致的产品内卷,将为果汁赛道带来新一轮发展机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