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万一套末日地堡,硅谷富豪狂撒币
如果末日即将来临,你第一个想到的防灾准备是什么?
Riddit的创始人之一Steve Huffman的选择是做眼部激光手术,提前矫正近视,毕竟末日环境下找不到隐形眼镜嘛。
Steve从小培养出末日情结,因为《天地大冲撞》这部电影的取景地就在他家隔壁,看着大银幕上自己的老家被摧毁,能不落下病根吗?
2020年初,B站一个十几秒的视频《备战第三次世界大战》尚未引起重视。但随后几年,这部视频被网友反复观摹崇拜,彻底火出圈了。
视频全程只是UP主展示馒头储备,量,实在是太多了
这堆白花花的碳水,总能给农耕文明带来最原始最纯粹的震撼。正值人心惶惶、草木皆兵的时候,UP主靠着“馒头自由”,轻松收获网友的羡慕。
囤,是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本能选择。
几年前,Costco上架了一款应急桶,里边有150份脱水食品,保质期25年,足够闷在家里吃几个月。最近有个美国网红把它发在网上,立刻形成病毒式传播,人称“世界末日桶”。
有一群生存狂跳出来发出嘲笑:你们普通人真没见过世面,我们生存狂的地下室里全是应急物资。
又有一群人跳出来嘲讽生存狂:哦,你们就是天天叫嚣“世界末日赶紧来”的魔怔人吧。
在地下室囤物资就是魔怔人吗?生存狂这个爱好到底怎么来的?
01
爱好求生,从拉跨到精通
当代生活如此方便,手机订外卖,半小时送到家,谁会想到应该在家里囤物资呢?
1920年代的美国人也觉得不用囤物资。那时候美国的股市飞速膨胀,只要看准时机入场,擦鞋匠也能翻身享受擦鞋服务。
前提是股市绷得住。
崩盘来得很快啊,1929年10月25日,纽约股市一天蒸发300亿美元,不计其数的股票被恐慌抛售,4天之后,华尔街股市彻底崩了,史称大萧条。
一个月前还沉浸在买车买房美国梦里的人,转眼就从钢筋水泥森林的优渥生活,堕落进弱肉强食的原始丛林。跳楼的,发疯的,零元购的,无家可归当街友的,比比皆是。
原始与科技,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当经济模式回滚到以物易物的上古版本,没有囤货习惯的人去哪搞吃的?
买不到饭的中产们,迫不得已自学土豆种植方法论。穷人更惨,就差把自己上下两个端口对接,出口转内销了。
大萧条之后为了赚钱,人只能成为螺丝钉
经此一役,美国人算是明白了,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也有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生存狂群体开始出现,挖地窖,造地堡,人均仓鼠症,热衷给自己家里囤粮食。
下一个生存狂的大事件是世纪之交的Y2K(year 2000)千年虫问题。
现在的Y2K已经成为亚文化的审美范式
简单来说,当时的计算机系统处理时间,只显示某年的最后两位。当时间从1999年跨入2000年的一瞬间,计算机以为时间倒退到100年前了,因为1900年和2000年都显示成00。
一旦千年虫成真,什么通信中断、股市崩盘、导弹失控,挨个捅大娄子。还好人类不蠢,提前修bug,避免了千年虫造成全球危机。
1999年的新闻报道
也有骗子编造“千年虫是肚子里的寄生虫,必须吃药”的都市传说,趁机割韭菜。
生存狂从Y2K里学到了什么?电子产品不可靠!珍爱生命,远离电脑!
真正让生存狂成为显学的大事件,必须是2012年12月21日的玛雅末日预言。
这个说法在1990年代就引起过讨论,一大堆伪科学阴谋论盛行,什么银河对齐论、时间波归零、尼比鲁碰撞等等理论,连村头老大爷都能掰扯几句。
据说尼比鲁是个行星,要在2012年撞毁地球
电影也要掰扯,2004年的灾难片《后天》算是比较温和的,把气候问题当作最核心的末日危机。2009年的《2012》直接不装了,标题直指3年后的“末日”。
国内在“末日”前一天重映过《2012》,还升级成特供3D版
随着“末日”临近,全世界都开始玩抽象。
墨西哥旅游业大爆发,人们都想去玛雅遗址圣地巡礼。
美国人给NASA专家提问:“末日,怕怕,长痛不如短痛,我应该自杀,或者杀掉孩子、宠物吗?”
美国生存狂的各种造地堡,动静太大,吸引了探索频道的注意力,一部《末日杂牌军》(Doomsday Preppers)综艺纪录片把生存狂推到前台。他们挖地堡只为三件事,囤货,囤货,还是™的囤货。
标配农场、地堡、南方口音
世界的另一端,“末日”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竟然是让电商购物节站稳脚跟。
像是淘宝和天猫的「双十一」,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很多本来不会网购的人,学会了注册账号、抢罐头抢蜡烛的一条龙技能。
团购网站拉手网还把“末日狂欢、醉(最)后一夜”当成宣传语,圈了一波餐饮团购。
还有创意礼品公司靠着卖“诺亚方舟船票”,成功在警察局留下案底。
真正相信末日论的人,大多成了笑柄。像是有个东莞90后女性辞职去山里避难,跟老乡讨饭,衣不蔽体,坚持3个月后,顿悟自己是个傻子,最终回归人类社会。
“末日”放假通知
几乎同一时期,国内网友受到《末日杂牌军》的影响,开始学着囤物资。
百度贴吧“2012 自救联盟吧”和“生存狂吧”先后成立,新人涌进生存狂吧,提出一堆“请问木棍怎么削尖”、“你看我生的火怎么样”等等小白问题,逼得老生存狂们发出何冰老师的名言:“一代不如一代”。
既然我们现在都喘着气,证明2012是个fake news。老生存狂们集体失格,浪费粮食、杞人忧天,一堆标签贴上来,囤的物资越多,遭到的嘲讽声越大。
嘲讽归嘲讽,生存狂们可从没放弃囤的梦想。梦想,迟早能换来回报。
快进到需要戴口罩的那几年,少数生存狂因为囤货不够多、出门忘带背包等等原因,过得不太如意。像是有位老哥的囤粮没能扛过60天的坎,后边20天靠着翻垃圾桶找剩饭维生。
大部分生存狂都过得稳重从容,满屋子的脱水蔬菜、压缩饼干、维生素片,从来不用买天价菜,甚至还有余力接济邻居。
经此一役,国内的生存狂已经完成从污名化步入正当化的华丽转变,再也没人嘲笑他们是杞人忧天了。
如今再打开生存狂吧,会发现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其中,他们不一定讨论如何末日求生,但一定讨论“我的装备是什么水平”。
想知道最近大环境怎么样,打开生存狂吧看置顶帖即可
装备,正是这代生存狂的兴趣核心。
02
卖装备,一门大生意
圈外人一说起生存狂,就是挖地窖囤粮食的刻板印象。其实生存狂玩的花样非常多,生存流派也分成好几种。
假设即将爆发丧尸危机,生存狂把这种末日级别的危机叫做Shit Hit The Fan,缩写成SHFT。怎么应对?当然是手头常备合适的工具,帮你见机跑路。
这就要求生存狂每天带着必要的装备,也就是EDC,Every Day Carry,一般是个小型便携包, 装着速效救心丸之类的药,多功能刀、手电等等工具。
有个类似的概念是GHB,Go Home Bag,装备物资不用多,能保证跑回家里就行。如果你是通勤时长两个半钟头的打工人,可能……抓紧时间吃点好的,躺平吧,没戏了。
随身装备还能继续升级成个人生存工具包PSK,Personal Survival Kit,物资更丰富,除了药品、工具,还顺带花生瓜子八宝粥等食物。
看着很炫酷很战术啊,实际上全是产品点。比如包里有把多功能刀,放在什么位置才能第一时间拿出来?要不要配备伸缩挂绳?
这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细节,只要愿意琢磨,每个细节都值得优化,用钱优化。
现状是,美国那边的生存狂已经成了绿油油的韭菜。像是Doomsday Prep这类装备制造商,都推出过智商税产品,40美元的长续航手电筒,20美元的能在水下书写的笔。
能坚持4个月的食品包
生存狂为了这些不实用的花哨功能掏空钱包,也难怪他们发展出了KISS运动,Keep it Simple, Stupid!别再当韭菜了。
准备好物资,下一步,丧尸危机爆发,一群吃货在后边追你,你该往哪跑?这就涉及到生存狂的3种流派。
最省钱省事的流派是混乱邪恶阵营的“掠夺者”,国内俗称“菜刀流”。顾名思义,只要手里有武器,掠夺者就从良民手里抢饭吃。他们的名言是:邻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稍微贵一点的流派是幸存者Survivalist,他们熟识《艺术创想》里的手工艺活,靠着便携装备一路逃窜流浪。
幸存者的装备更复杂,像是求生包BOB,Bug Out Bag,包含的物资至少要保证3天的消耗量。
包的外观也有讲究,鲜艳的多巴胺配色能让你成为丧尸眼里最靓的仔,不吃你吃谁?爱惜生命,别当人群里的显眼包,推荐破破烂烂的暗色系。
避孕套也是必备刚需,不是让你抓紧时间化身打桩机,而是把避孕套当成防水袋,还能装满水当作凸透镜生火,还能紧急包扎……
人腿跑赢丧尸不太现实,装备还得升级成逃生载具BOV,Bug Out Vehicle,基础款一般是越野车。
再高端一些可以加个挂斗。
继续高端可以私人定制。像是伯克利研究集团的常务董事,就有一辆定制改装的房车,550匹马力,重量接近20吨,续航500公里,移动堡垒说的就是它。
名义上是外出旅游用的,实际上应对丧尸末日完全不在话下
高端到头,恐怕要《疯狂的麦克斯》里的war rig级别了。
当然,小成本的BOV也是有的。根据需求,自行车稍作改装也能战术起来。
最贵的流派是准备者Prepper,属于从大萧条之后一路传承的老派生存狂。他们靠着EDC、PSK等装备跑回自己家,把自己锁在地堡里,从此以地下人的身份吃一辈子罐头。
但是跟大富豪的Pro Max XXL特供版地堡对比,备战者的草根地堡真的不够看。
03
富豪地堡,为最终保险大撒币
电影《银湖之底》渲染了一个阴谋论:
洛杉矶的大富豪圈子里有个“飞升计划”,他们在地下建立秘密堡垒,带着女伴在里边生活,等待内心平静后消灭肉体,灵魂飞升。
等待进入地堡的大富豪和女伴
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大富豪们没有选择肉体消灭,而是希望肉体长存。硅谷至少一半的大富豪,都有自己的地堡。
沃尔玛超市的沃顿家族在阿肯色州搭建末日堡垒,亚马逊的贝佐斯在德州拿地建设地堡,扎克伯格购买夏威夷的考爱岛建立牧场和地下堡垒……
为什么大富豪标配地堡?因为死亡不可怕,对死亡的恐惧最可怕。在太平盛世避险可以买保险,但哪种保险能应对末日危机?必须是末日地堡这种“终极保险”了。
国外一个生存狂网站The Prepared统计,几年前美国有2%的家庭做了末日准备,2023年飙升到10%。数字飙升的原因,很可能是2022年的俄乌战争,“末日警钟”把这场战争定义为“距离全面核战毁灭最近的时刻”。
一家专门定制地堡的公司Rising也有个数据,川普参加大选后,高端地堡销售额激增300%。
时局越动荡,地堡越畅销。
像是Rising公司和Atlas公司,主力产品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地堡,外观类似集装箱,下单后直邮到家。
高端地堡可就豪华多了。
捷克有个The Oppidum高端地堡项目,每套售价百万美元起步。
官网提供繁体中文选项
美国有个叫拉里·霍尔的人,看中了堪萨斯州乌鸦岭的废弃导弹发射井,这里在冷战期间是美国的核武器库。
他花300万美元把导弹井买下来,逐步改装成末日堡垒,称为“生存公寓”Survival Condo。
这座堡垒有15层,最多容纳75人,食物够吃5年。主结构上边覆盖有9英尺(约2.7米)厚的硬化混凝土盖,能抗核爆。
房间也有讲究,顶层公寓起价450万美元,面积较小的普通公寓300万,最小的廉价版仅需150万。
要注意这笔钱只是买个入住资格,后续还要缴纳租金,大概是5000美元一个月。
还有一堆配套设施,游泳池、攀岩墙、健身房、电影院、图书馆、桑拿房……他们还考虑到客户有可能脑抽犯事,顺手设了一间监狱,很贴心。
能看见“风景”的房间,其实是一台电视,画面是地堡外的摄像头拍摄的
拉里·霍尔还买了第二座导弹发射井,准备改造成“生存公寓2号”。
来自旧时代的防爆门
Vivos公司也有地堡服务,他们在南达科它州的黑山购买了一堆存放军火用的地堡,改装之后,摇身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末日社区。
这些看似坟圈子的鼓包,是地堡的入口
价格比较公道,5.5万美元就能买一个,有钱还能继续升级配置,有点像在租房软件里升级家具、重新装修的即视感。
内部的多种布局
几年前有个著名的三叉戟湖社区,除了有基础的避难功能,还有DNA储存库,号称是豪华避难度假村。可惜后来陷入开发商洗钱风波,项目没了下文。
这些地堡公司提供的样板房,难以满足真正的大富豪。顶级富豪的地堡必须彰显品味,都是从零搭建的,而且不光科技点满,魔法也要跟上。
科技的作用是提高防灾能力。
SAFE这家堡垒公司有个私人定制项目,据说堡垒周围挖出护城河,装有比水更轻的易燃液体,随时燃烧形成火焰护城河。挖河道产生的泥土堆成一座山,形成天然防御工事。
“火焰护城河”的效果图
高精尖的科技没法应对特殊情况,像是核爆伴随EMP,电子设备瞬间失灵,地堡里也要配备1986年之前制造的没有电子元件的老式汽车。
所谓魔法,指的是风水区位。
环境优美的新西兰是当今大富豪的热门避难地,拉里·佩奇、彼得·蒂尔都拿下新西兰的永久居留权,为地堡计划做准备。
还有专门的风水公司给大富豪出谋划策,选定最佳的地堡位置,勘探玄学程度是否足够高。没错,就是中国的风水,《鬼吹灯》里边定位皇陵的那个。
还有无数细节,都在彰显私人定制的情调品味,像是可以旋转的壁炉,背后藏着通往地堡的暗道。
真谈情调,必须说马斯克的火星殖民计划。一般大富豪都想着挖空地球,只有马斯克仰望星空,格局确实不一般。
如果说地堡的作用只是当成大富豪的终极保险,那就太小看地堡了。
有两个荷兰人,Herman Johan Xennt和Sven Kamphuis,在1995年购买一个冷战时期的地堡,位于荷兰边境,内部放置大量服务器,租给各种非法产业规避审查,这项服务称为「赛博地堡」CyberBunker。
他们的服务态度很诚恳,注册了.sex域名提供给色情网站,让消费者一眼识别这是个搞黄色的直球网站。
赛博地堡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不知怎么搞的,竟然有毒贩在堡垒里制毒,一场意外大火把地堡烧成灰烬。
2012年,两人在德国边境线上购买第二座地堡。重生后的赛博堡垒,客户里很大比例是暗网,还包括最大的盗版网站海盗湾。
2013年Sven在西班牙被捕,匿名黑客组织anonymous威胁西班牙警方,不放人就掀起黑客战争。
可能是被黑客战争吓到了,Sven很快被释放,还在Facebook上嘲笑警察。
更抽象的是,地堡的防爆门足够抗住核爆,地堡里边配备柴油发电机、巨量淡水,足够扛住外部压力。
据说有一次警察突袭地堡,炸药、破门锤一通干,地堡门毫发无伤。地堡里边的人没感觉到任何异样,之后看了监控才知道警察来过。他们直接起诉警方“破坏财产”,还拿到了一笔赔偿。
这就是地堡的魅力,坚如磐石。如果真的发生了末日灾难,可能千百年以后,新人类从地堡里挖掘出来的“上古人类遗存”,不是大富豪的木乃伊,就是一堆日本老师动作电影吧。
有本书名为《乌鸦岩》,专门揭露美国政府秘密堡垒,副标题情绪值拉满,“美国政府的秘密自救计划,其他人等死”。
现实中的乌鸦岩是个山丘,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美国政府在地下建造“乌鸦岩综合体”,一旦出大事,政府全体转移过来,相当于备用的五角大楼。
根据这本书所说,白宫地下也有地堡,最初是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下令修建的,还有个备用路线通往财政部的金库。
在911事件之间,遇到危机,总统一般是从白宫转移出去。比如说冷战期间万一发生核打击,美国通过监控苏联的核设施,能提前获得警告,让总统快跑。
但是911这种来自美国本土内部的袭击,完全没有事先警告,总统也就必须考虑如何在白宫内部避难。
“黑命贵”刚刚爆发的时候,川普立刻跑到白宫底下的地堡里,跟军方、顾问、执法部门商量怎么办。
这件事情被记者披露出来,川普非常生气,扬言要把泄密者以叛国罪名处决。
至于吗?问题在于面子,白宫地堡的使用率很低,川普因为一个社会事件跑到地堡里,显得有些胆小。
还有什么比总统一键入地更好莱坞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