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留下的遗憾被弥补,我却笑不出来了

作者 | hikari

来源 | 视觉志

千呼万唤,《甄嬛传》的团综终于上线。

主创们重聚,转眼已时隔14年。

剪秋来了,蔡少芬惊声尖叫,手足无措。

500

500

      图源:《焕新环游记》,下同   

流朱一出场就泪崩,浣碧抱着她也红了眼。

500

500

沈眉庄和温实初这对意难平CP,在众人见证下大婚。

他们终于在平行时空里有了新的结局。

500

500

欢喜的欢喜,落泪的落泪。

只是可惜,这波主创重聚的情怀杀,并非所有人都买账。

关于节目“无聊”“尴尬”“节奏稀烂”的差评,占领前排。

500

      图源:豆瓣

因为这旅行团综除了卖情怀,只剩无聊的景区打卡。

写字、剪纸、学传统礼仪、逛商业古城......

官方请来一众剧中人亲自下场搞同人,令人失望。

众所周知,人类对《甄嬛传》的开发还不足5%,细思极恐的细节不断被扒出。

而再一次回溯它的来路,确实,它又狠狠打了2024年国产剧的脸。

500

500

生命力

到今天,《甄嬛传》依然热搜不断。

其旺盛的生命力,制造了无数赛博景点,连奥运期间也有热梗出圈:

“人人都有牌子,为何偏偏本宫不能有。”

“太医说那是一个已经成了形的银牌。”

500

 图源:小红书

甄嬛的AI世界,也被调教得光怪陆离。

滴血验亲的现场,祺贵人戴上了墨镜,拽姐叶澜依摇晃起了红酒杯。

500

500

500

      图源:小红书

《甄嬛传》的生命力,确实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

它定格了28岁的孙俪,25岁的陶昕然,27岁的蒋欣和斓曦,24岁的热依扎,21岁的唐艺昕......

都是那样好的年纪,放在现在,好比95花决胜横店。

当然,那代女演员的心气和演技,远不是这代95花可以相比。

500

500

《甄嬛传》中经得起推敲的细节,也不是如今的国产剧能复刻。

它句句台词暗藏玄机,一朵花、一场雨、一副对联,乃至角色看似随机的站位,都有寓意。

连一面不起眼的镜子,也能照出世事变迁,人物的心境更迭。

比如甄嬛意气风发之时,在镜中眉目舒展,“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500

500

待她经历了爱欲萌生复又寂灭,27岁的熹妃鬓边已生白发。

深宫争斗夺走韶华,你看镜中美人,只剩满目苍凉。

500

500

细看安陵容对镜描眉的前后之差,同样心惊。

同一张脸,曾经也是天真的少女,转眼再看,她已化身遇神杀神的伥鬼。

500

500

细枝末节,都经得起一品再品。

再比如,甄嬛一次次经历死亡和失去后截然不同的眼泪。

眉庄离世之时,剧本只写下四个字:泪如雨下。

挚友难产而死,甄嬛从双眼空洞的失神,到步履蹒跚的恸哭,伴着一曲《菩萨蛮》,一气呵成。

500

500

到了送安陵容最后一程,她眼中那滴泪终究没有落下来。

一闭眼一蹙眉之间,好姐妹成死对头的半生纠缠,才得解脱。

500

500

允礼之死。

她为爱人哭到撕心裂肺,也哭“不能在人前为他痛哭一场”的遗憾。

500

500

皇帝之死。

她一边“恶心”一边摊牌,到最后那一刻,还是两行泪滚落下来。

500

500

《甄嬛传》所容纳的,从来不只是剧中人物几百年前的悲喜。

它贵在,到了2024年依然毫不过时,且能与当下的时代情绪共振。

安陵容和甄嬛的利益角逐、爱恨交织,写满了女性关系的复杂与张力。

懂了大火的“鸟嬛文学”,才懂真正的兰因絮果。

500

500

安陵容的清醒和悲苦,也足以让人共情。

一句“我又岂不知,皇上何曾爱过我,可在这后宫之中,哪有什么真心可言”,便道出了女性如玩物的命运、宫廷噬人的冰冷和帝王的无情。

500

500

说什么“过情关”,被“情”这一字困住的,是甄嬛、宜修、年世兰,但不会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皇权之下,踏碎的皆是命不由己的蝼蚁罢了。


500

不过时

《甄嬛传》不是一部一次就能看完全貌的剧。

它的剧情在14年前已定格,但它任观众品味的生命力,至今还在奔腾。

它也确实再难复制。

《甄嬛传》之前,宫廷剧早已泛滥。

但那时的宫廷里,只有歌颂绝美爱情的俊男美女,吃人的封建制度之下人人为爱痴狂,可笑又玛丽苏。

《甄嬛传》之后,痴情专一的皇帝幻想被撕破,古代皇家的女性被卸下玛丽苏光环,还原成生下更多男孩以保皇权得以被继承的工具人。

这群被万民供养的人上人,过得锦衣玉食,却互相吞食,活得空洞又战战兢兢。

才是封建社会的真相。

500

500

要重构一种女性视角的宫廷叙事,《甄嬛传》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工作量。

七十套戏服,孙俪从天亮试到天黑,直到呕吐。

郑晓龙在一旁看她试装,累到吞速效救心丸。

500

500

为了全片讲究的真实和逻辑,郑晓龙请专家带自己前后去了5次故宫,一一核查宫中的空间场景、寝殿家具。

造型团队每天闷在房间里敲护甲、穿珠子。

手镯、项链、耳环、簪子无一不用心,方有嫔妃行走时环佩叮当的华贵与灵动。

500

500

重中之重的剧本,更是力求扎实。

编剧王小平是郑晓龙的妻子,拍摄时她人在美国,两夫妻时常半夜打越洋电话修改剧本,直至天光大亮,接着开拍。

如此之下,演员自是没有丝毫怠惰。

进组之前,孙俪每天穿花盆底盯着镜子苦练台词,剧本打开,密密麻麻全是她标出来的问号。

郑晓龙说,剧组聚餐,就没见孙俪吃过一顿完整的饭,每次都是半路开溜回去背词。

500

500

九百多场戏,两个替身闲置,孙俪把自己全然交给了甄嬛。

甄嬛屠龙的那场戏,孙俪喝了几口红酒才上场。

一个毁了甄嬛的男人终于死在眼前,她原本以为自己会觉过瘾。

但看到皇帝闭眼的那一瞬,她意识到原来深刻的恨意里,竟然还是有一丝爱尚存。

如此复杂的心境一条过,成就名场面。

500

500

演员演得过瘾,等剧播出,观众也入戏得不可理喻。

不讨喜的角色们,都上了国民黑名单。

蓝盈莹被人当众扔鸡蛋,陶昕然被警告走在路上最好小心,“大家都想掐死你”。

500

500

这是一个封建得不能再封建的后宫故事,同时也讲“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柔弱的女子对抗整个大清帝国”。

起初,郑晓龙其实没信心,担心拍出来没人看,还是陈建斌安慰他,给他打鸡血。

谁知一拍,就是长红十多年的经典。


500

所谓易

《甄嬛传》赶上了好时候。

流量时代之前,一批年华正好的演员,遇上了靠谱的导演和编剧,一起创作,彼此成就。

其实纵观那些不过时的经典,你会发现,它们都有同一套极其简明的方法论。

再拿经典的八七版的《红楼梦》打个样。

500

500

剧中演员,从全国数万人中遴选,有学生、接线员、服务员、皮鞋厂工人......唯独没有大明星。

那时确实一切都很慢,文学和创作的理想也炽热。

陈晓旭用一张背面抄有一首朴素小诗的照片,打动了导演王扶林。

500

500

1984年春天,《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开办了演员培训班。

请来曹禺、沈从文、周汝昌一众国内顶尖的大师给演员们上课,阵容之豪华,前所未有。

王扶林导演开拍之前,向领导请假一年不再做任何工作,专门研读原著。

剧本的打磨,前后也耗时两年多,才算完成。

造型师杨树云把《红楼梦》前后读了七遍,对各个人物了如指掌。

剧组上下一条心,人人沉浸在红楼梦中,又斗志昂扬。

一百多位演员在圆明园里同吃同住,清晨出早课,练身段,背台词。

500

500

学琴棋书画,仪态举止皆仔细揣摩。

写人物小传,捧剧本聚在一起,便是分析角色。

连闲时话家常,拿出一把吉他弹奏,众人唱的都是那曲《枉凝眉》。

500

500

三年间的朝夕相处,他们已然是大观园的梦中人。

有时连他们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活在戏中,还是身在梦里。

《红楼梦》剧组,不缺痴人。

得知自己可以演薛宝钗之后,张莉大年初一冒着大雪骑单车去拜访周汝昌先生,请教他对宝钗的细致见解。

一课听完,她又激动着骑车回家,一头撞上了大雪中的公交车。

因冬衣厚重,她才没受重伤。

500

500

      张莉和周汝昌先生,图源:网络

那一年,邓婕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东北,穿一身破袄,裹一身破席,被人在雪地之中来回拖行,冻到面无人色,当场晕厥。

王熙凤的生前风光、死后凄凉,一场欢喜忽悲辛,如在眼前。

500

500

即便《红楼梦》杀青了,他们依然是那个戏痴。

演晴雯的演员张静林,后来改名为安雯。

妙玉的饰演者姬培杰,改了名叫姬玉,还延续了妙玉的命运,出家入了佛门。

500

500

      晴雯和妙玉

剧组20周年重聚,陈晓旭一人站在角落看着曾经熟悉的人,无声啜泣。

和欧阳奋强视线相交,互相躲避,可待两人分开走下场时,又都各自潸然。

等到30年再聚首,陈晓旭已经不在。

张莉回忆起她们最后见的一面,想起那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她再也不会来了。

顿时泪如雨下。

500

500

似乎那时拍戏都是这样,人人入戏,探入角色的肌理内在,有时一天就磨一两个镜头。

直到最后,人戏合一。

张黎忆起拍《大明王朝1566》时,也是如此。

500

500

他自己先做三五倍的功课,随便谁问他那段历史,都对答如流。

所有演员提前一个月进组,读书补课,学举止礼仪,将台词背到烂熟于心。

剧组两百多人,住满四层招待所,入夜后人人紧闭房门,鸦雀无声,都躲在屋里磨台词。

且潜心且勤奋,经典如此便能成。


500

所谓难

看起来,成就经典之路是如此简单明了。

只需导演、演员、编剧,每个专业的人各在其位,做专业的事,直至极致。

但你我心知肚明,放到现在,它又极难。

不专业的人做不专业的事,已将国产剧摧毁得几乎面目全非。

流量泡沫催生的明星中心制之下,主演为了角色高光不惜颠覆叙事视角。

大女主成长魔改大男主权谋的苦果,有人抢着吃。

没有拼演技的能力,但多的是争番位的手段。

千万片酬只够为一张脸买单,戏份皆由替身包圆,文替、武替、手替、胸替、臀替、饭替、吻替......

有演员一部戏拍完,从没见过对手戏男主。

500

500

动辄大平台、大投资、大流量,架起台子唱大戏,一扒全是草台班子。

不在创作,而在炒作。

不为作品,只挣名利。

要不然,谁能懂十几个编剧合力,为何编不出一部及格的电视剧。

又为何有演员可以公开表态:

现在的古装戏用不了太多演技,拿捏了颜值和人设,就大功告成。

再仔细一看,原来这批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已然超脱四海八荒。

还原原作中的人物,不是分析他们的性格、内心世界,而是抠一些可笑细节。

“她是先出左手还是右手,头是往哪个方向歪的。”

500

染发可吹敬业,杀青即吹爆款。

辣眼睛,秀下限。

要让这些所谓演员去静心磨戏钻研,何其的难。

要把如今的国产剧一口口喂给吃过好东西的观众,又是何其令人难以下咽。

所以,我们总有一种时间停滞的荒诞感。

热搜上还是那些老剧里的故人,看剧如同考古,《红楼梦》《三国演义》《武林外传》《甄嬛传》......

一部部倒背如流,盘出包浆。

前些天听闻《红楼梦》又要翻拍。

500

可叹,又是《红楼梦》。

可叹,至少库存里还有这些经典。

而下一部可堪细品的经典,谁知我们又还要等多久呢?

参考资料:

《孙俪 笨鸟》;人物

《从〈渴望〉到〈芈月传〉,国民导演郑晓龙的野心和困境》;    人物

《张黎在〈大明王朝〉播出后的一段访谈》

《非常静距离》

《超级访问》

500

500

监制:视觉志

编辑:hikari

微博:视觉志

点击「视觉志」阅读原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