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社会消费问题,我有更好的方案!远比直接发钱好得多!
这些专家就只能想到这办法吗,没有更好的机制和策略来促进消费了?
在此,我提供我的方案:
让国内的大学,各大研究机构,各大企业,包括民企,以上每个单位都开始办自己的“社会学校”,没错,就叫做社会学校,它的功能就是吸纳一切找不到工作的,或者找不到合适工作而故意失业的年轻人,这些人能进去社会学校的前提是必须经历过高考且读过专科大学及以上的(年龄45岁以下)。让他们在社会学校里面学习,思考,想象和探索(尤其是那些自媒体人),然后发钱,每在里面呆一个小时,哪怕什么都不干,就发10块工资,一天呆8小时,就发80块钱,一个月22天,一共最多拿1800左右。这些人在社会学校没有特别限制,他们就应该去追求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愿意去做的和擅长做的领域。而社会学校需要发放的工资资金90%由国家提供,10%由企业提供,企业可以在自己办的社会学校里培养和吸纳人才。所有社会学校名额加起来一共是3000万人,也就是说,所有社会学校加起来要吸纳3000万愿意不干活拿月薪1800低工资的人。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机制可以促进消费,因为这是一个就业托底机制,只要你是中国人,只要你读过专科,你就可以进去呆着,学点东西,哪怕什么都不学,国家也给你发钱,只要你愿意用你呆在学校1个小时换取10块,国家就给你发10块。这个政策一旦实行,必然会激发消费,因为人们再也不害怕失业了,说到底,当前人们不敢消费,主要原因是怕失业,怕找不到工作饿死,这才是主要原因,失业率太高了,如果说有这么一个托底机制,即任何人,只要失业,如果他读过大学,他符合年龄条件,他第二天就可以顺便找一家企业办的社会学校申请进入,为期一个月,每呆一天就能拿80块,足够支持他找到下一份工作了,如果一个月找不到工作,那就接着申请,无限期申请下去,直到他的年龄条件不满足为止。
这样一来你看还有人会担心生存问题吗,人们不担心生存问题了,他们一定会愿意消费的,毕竟有国家提供兜底的收入工作,虽然收入寒碜了点,但也够你活下去了,这样一来人们的后顾之忧就没有了,人们一定愿意消费,我算了下,3000万人一个月,每个人拿满的话,一个月也就不到600亿,一年下来也就不到7000亿,比你们专家动不动几天时间发10000亿的消费锩是不是要省钱得多,而且我这个策略是可以管一整年的。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让企业来办学校?因为只有企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培养什么的人,让企业亲自来办(国家出线发工资),可以让企业亲自挑选符合条件能够进来的人,并从进来的人中挑选值得培养将来进入该企业参加工作的人才(其他人就随他们自己自由学习探索吧)。这样一来,这项政策不但促进了消费,还能帮企业积累可用的人才,不是吗!
这些政策的一个出发点是:社会太卷了,找工作竞争的人太多了,人人都能做的一般性工作岗位供不应求,然后还有很多岗位空缺,因为找不到符合的人,这就带来一个过度竞争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把一部分愿意拿低收入过活的人搞到社会学校里去,这样社会上找一般性工作的人就少了,竞争也就少了,竞争少了,企业也就没法压工资了!而在社会学校里的人可以学习那些不到符合的人而岗位空缺的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这样一来不就两全其美吗!而且这个政策还会提高社会上的企业最低工资,因为你工资低了,比如说一个月2000块钱出头,人家还不如去大企业办的社会学校呆着,什么都不干都能拿1800,为什么要累死累活拿你这2000块呢?因此,这些政策一旦出台,那些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其工资最低最低也是4000往上了,少了人家不干,直接去拿那1800了!
最后一点是:这个政策还能解决房价过低的问题,你们想想,当前有多少房子建好了卖不出去,有多少办公楼是空的租不出去,而办如此之多的社会学校是不是需要大量的房屋来容纳进来的人?如果社会学校消纳了大量的房子和办公楼,房子还会过剩吗?是不是办公楼出租和房价过低的问题就解决了?我认为这一政策应该成为中国的常态,即长期执行下去,每年国家财政拿出7000-10000亿的钱来专门来支持办社会学校!
如果你觉得我的方案好,就顶上去,让那些专家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