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约的无麸饮食,到倪夏莲阿姨的可乐

昨天德约科维奇夺冠后,说了句“他会怎么奖励自己?吃块披萨?吃块面包?”

今天看到已经有传闻出来了,说什么郑钦文一年都只吃西蓝花和鸡胸肉。

再结合之前倪夏莲阿姨那著名的赛场喝可乐……

顺便聊聊吃的吧——虽然以前聊过不止一次了。

500

早年间营养学没那么成型时,许多运动员也是随性吃。古代奥运会传说中,运动员以无花果为食,但这玩意含糖量巨高。

1904年马拉松冠军托马斯·希克斯,比赛中来了个生鸡蛋+两杯白兰地,居然还能活着跑完。

1920年代,有人研究波士顿马拉松,发现运动前摄入碳水,可以预防疲劳和低血糖:从此流行起吃碳水补充了。

20世纪中,大家都发现运动要消耗碳水、液体和钠;到1965年,某著名运动饮料出现了。

但那会儿,乱七八糟瞎吃的运动员还是多。

1960年代,NBA球员有些中场休息会来一支烟。1970年代,克鲁伊夫这种足球天顶星,抽烟上瘾。

之前写过这段子:

张伯伦天赋异禀天生神力,但在洛杉矶湖人时,中场休息要吃一只鸡,要喝七喜;教练劝他别吃鸡,他就要吃一打热狗,喝七喜;气得同队埃尔金·贝勒说:老子中场要喝苏打葡萄汁!

1970年代后半段NBA球员嗑药的不少,1980年代巨星如伯德,偶尔还爱喝两口。

雨人坎普乱吃,文·贝克酗酒,生涯毁了。

500

但进入现代后,大家都严格起来。

保罗·皮尔斯说过个觉今是而昨非的例子:他少年时也是不管不顾,见啥吃啥;吃个汉堡王、灌一顿可乐,然后上场去和科比拼命。然而到老来,去了华盛顿奇才,就吃喝得格外谨细,除了偶尔来杯葡萄酒,别的都是健康饮食。他还指导队里当时的小弟沃尔和比尔,吃好喝好,才能打得久。

我很怀疑皮尔斯是跟雷·阿伦当队友时开始注意吃的。雷大学时的教练卡尔霍恩说他“不喝咖啡,只喝水,始终保持冷静”。雷是个强迫症,比赛日雷打不动的中午小睡一个半小时到一点,两点半吃鸡肉和米饭,一小时一刻钟后到球馆拉伸+剃头,四点半开始练跳投。

看雷阿伦的做派,鸡肉+米饭,蛋白质+碳水。因为运动员还是要摄入碳水的。只是碳水要稍微讲究一点。

500

比如纳什著名的无糖食谱:训练日一天吃六顿,据说是蔬果糙米饭,生胡萝卜生芹菜。他和希尔还彼此监督,抓彼此吃巧克力。

当时杜德利是个小胖子,跟纳什当队友后,整天“斯蒂夫我能吃这个吗?”“斯蒂夫我能吃那个吗?”然后一度精干瘦溜了。后来离开纳什,又胖了。

纳什体格小,勒布朗就是另一种。

2012-13季,勒布朗据说是:谷物燕麦加水果,全麦饼和火鸡香肠,橙汁或水果奶昔;中午是新鲜沙拉和晒干的水果,外加全麦三明治;晚餐是鸡肉或三文鱼,外加糙米和全麦意大利面。

——和纳什一样的是:蔬果,糙米,全麦。但他还加了许多牛肉、鸡肉、鱼肉:因为他比纳什更需要力量。

趋势,大概就是这样子:

日常训练要丰富平衡;蔬果+优质碳水+蛋白质。

控糖,别碰烟酒。

比赛时,尤其要摄入优质碳水:那是能量之源。

这大宗旨,是相对没争议的。

至于什么“永远只吃西蓝花+鸡胸肉”,那就有点过了:没碳水,人就没体力了。

且,如上所述:运动员不是机器人,不能一概而论。

21世纪初,流行过酮代谢、脂肪氧化之类的研究,流行过低碳高脂。许多运动员确实也把鸡胸肉当饭吃。

但研究论调也有反复。且看不同的运动、不同的体质,也有起伏。

像德约科维奇,出了名的无麸质饮食,不吃意面、奶酪和面包;他吃大量的蔬菜、豆、白肉、鱼、水果、坚果、鹰嘴豆、浆果、草莓、香蕉、酸奶。

但那是因为他对麸过敏

500

所以德约控制意面奶酪和面包,不意味着运动员都该不吃意面奶酪面包:菲尔普斯描述过,他会一天吃一万卡路里,午饭和晚饭吃意面和披萨都是论斤来的。不妨碍他拿2008年八枚奥运会金牌。

这就是所谓运动项目不同,体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500

刚也说了,靠耐力的,该控糖,严格摄入碳水。

但基普乔格除了蔬果之类,也要吃他们肯尼亚的ugali,好像是种玉米粥;他吃豆,吃蔬果。但喝茶时据说加很多糖。然而人家还是能跑得动。

据说费德勒吃东西,就相对随性。他日常吃大堆健康食物,但时不常也吃华夫饼和冰淇淋,还爱吃披萨和巧克力。有一段时间,比赛前两小时吃一盘意面。但大体而言,保持得很好。

利拉德在开拓者最后两年,养伤期间经常不吃早饭,只喝点果昔之类;起床后先做力量训练,然后练跑练速度,期间不停确认核心的稳定与平衡,之后练投篮。午饭吃顿超大的,一整天就细细碎碎吃坚果。于是也单场71分了。

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嘛。

掌握基本的健康饮食大原则后,细节还是看个体。

就像科比出了名的睡得少,勒布朗却说一天要睡很久;路威说他睡觉少,但经常打盹儿。

我见过些退役球员。有的球员吃得比较随意,背镜头还抽烟;有的球员就身材健美,还会自诩“我家里给我做地中海饮食”。

我去过波尔多足球俱乐部,听位老爷子跟我八卦,说1998年世界杯冠军法国队,因为本土踢球压力太大,教练雅凯平时那么铁腕一个人,偶尔会放空更衣室,默认几个有烟瘾的球员抽两口解压。

人毕竟不是机器。身体和情绪上,都偶尔要给点空隙。

这不前几天,倪夏莲阿姨还场边喝可乐吗?

像纳达尔,网球史乃至体育史上最坚韧的斗士之一了。他自传里,提过一个很真切的故事:说他爱吃法国的巧克力面包,年少时偶尔会吃过量。他的托尼叔叔平时骂骂咧咧,某天一反常态,说你吃,你使劲吃!纳豆乐了,吃!吃多了,第二天比赛时打不动,赛后呕吐了——从此纳豆不太敢吃这个了。

我时不常跟人感叹:如果有一天纳豆退役了,至少他可以放开吃巧克力面包了。

但纳豆也不止一次承认过,说自己会吃新鲜面包,但控制;偶尔会放纵自己吃西班牙大锅海鲜饭,但控制。

您看比赛中,纳豆吃香蕉吃得谨慎细致,吃半根裹起来的时候,很常见。

控制。

500

永远有不自律的运动员,可以靠天赋,瞎吃猛吃、夜夜笙歌,依然风光一时。

撑得最久的,往往吃东西极讲究:天赋有挥霍完的时候,身体再怎么造总有尽头。毕竟,人的身体是靠吃下去的东西所造就的。

所谓自律,并不是指运动员都该机器人似的禁绝一切欲望,不是说每天吃些看着简直不是人类该吃的东西,数十年如一日地西蓝花+鸡胸肉;最顶级的运动员,会尽量维持大体的平衡健康,偶尔放纵,当然会将这放纵压缩到最短,然后继续努力。

休·杰克曼不再演金刚狼时,说他十七年以来第一次可以放开吃甜食了——并不是他每天都不吃甜食,但“偶尔偷吃一口”和“可以放开吃了”,终究是两回事。

回到昨天,德约科维奇拿金牌了,我在想他庆祝时也许该吃一口披萨。

实际上按德约科维奇自己的说法:2010年夏天直到2012年初,他一口巧克力没吃过。2012年他拿下澳网,拿下过去一年里五个大满贯中的四个时,在更衣室里要求吃巧克力棒。艾马诺维奇给他一根,他吃了一块,好了,可以了。

然后继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