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中国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恰恰暴露了美西方的“焦虑偏见症”
2024年7月31日,巴黎奥运会游泳赛场,注定成为中国游泳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年仅19岁的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46秒40的成绩领先第二名一个身位,打破世界纪录为中国队夺得了这枚分量极重的金牌。
那一刻,整个世界为之沸腾。然而,潘展乐的出色表现却引起了少数西方人士和媒体的“酸葡萄”心理。他们不愿意相信,一个来自亚洲的选手,能够在欧美选手长期“统治”的项目上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于是,各种质疑和抹黑的声音开始甚嚣尘上。澳大利亚游泳教练布莱特·霍克“阴阳”这一成绩“不可能完成”,称“如果看起来优秀得不像真的,那很可能就是假的”。他们有的质疑潘展乐的成绩“太过离谱”,有的暗示中国游泳队存在“兴奋剂”问题。
一直以来,游泳都被视为欧美国家的“传统强项”,高大的身材、强大的爆发力,似乎成了他们在泳池中“天然的优势”。但中国游泳运动员们从未放弃过追赶和超越,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游泳的无限潜力。中国游泳队近年来成绩斐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年轻选手,与中国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运动员自身的刻苦努力密不可分。然而美西方某些不怀好意的人无视他人的努力和汗水,将中国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归结为“服用禁药”,这种无端的指责不仅是对中国运动员的人格侮辱,对中国国际形象的抹黑,更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亵渎和践踏。
早在今年4月,德国媒体就制作了视频《兴奋剂秘密案例——“中国档案”》,蓄意对中国游泳队恶意抹黑。无独有偶,7月30日,美国两党议员提出所谓“恢复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信心法案”,计划给予美国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永久性权力”,可以扣留美国政府每年应向WADA支付的300多万美元。所谓“恢复信心”,言下之意是对WADA“不信任”。美国政客大言不惭地站在国际社会的对立面,企图用会费要挟一个颇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这种霸权做派令人瞠目结舌。
中国运动员有没有“服用禁药”?事实证明了一切。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和世界泳联等组织已明确表态,认定中国运动员无任何违规违纪行为。世界泳联7月23日发布公报表示,中国游泳队的选手们接受了最密集的兴奋剂检测次数。自2024年1月1日以来,46名美国游泳选手人均兴奋剂检测次数6次,41人组成的澳大利亚队人均只有4次,而31名中国游泳队队员平均每人被检测高达21次。接受如此频繁的检测足以证明中国运动员“身正不怕影子斜”,然而即便这样,某些西方政客和媒体仍然试图污名化中国运动员,甚至称世界泳联偏袒中国,简直荒谬至极。
中国运动员是自信且坦荡的。正如面对外媒的刁难,张雨霏接受采访时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回击了那些无理质疑。“我们每个运动员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兴奋剂检测,结果都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中国运动员游得快的时候要被质疑?美国的运动员菲尔普斯拿到8块金牌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敢去质疑他?莱德茨基从2012年到2024年,称霸了这么多年的女子中长距离自由泳,每届都有金牌入账,为什么没有人去质疑她?”张雨霏的话语掷地有声。美西方某些人的“双标”嘴脸除了暴露出他们狭隘的心胸、可笑的偏见,以及对中国体育崛起的焦虑,别无其他。挖空心思,到处下绊,极尽污蔑之能事,说穿了不过就是“我赢,怎么都行,你赢,行也不行”。倒是要问问某些国家队伍的“含药量”经得起检测吗?
奥运五环旗下,是追求竞技体育最高荣耀的圣地,是运动员们挥洒汗水、超越自我的舞台,不应成为政治博弈的场所。奉劝那些被成见和偏执冲昏了头脑的美西方政客、媒体等,尽早放下偏见,切勿将“黑手”再次伸向奥运会这片净土。否则,难堪的只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