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通航龙头决定转身低空经济
从服务海上石油开采到面向个人消费者,中信海直正在赶上最新的低空经济热潮
文 | 吕宜函 王静仪
编辑 | 王静仪
过去几年里,中信海直的股价基本稳定在8元上下,高了不过10.68元,低了也有6.01元。
而从2024年2月开始,作为低空经济概念股的代表,中信海直股价直线上升,4月最高价达到24.84元,股价几乎翻了三倍。后面虽有起伏,但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的涨幅超过100%,7月30日再次涨停,报收18.03元。
中信海直的股价代码是000099,这个“靓号”也反映了企业之重要、上市之早——公司成立于1983年,2000年在深圳交易证券所挂牌上市,是通用航空业规模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凭借为海上石油开采提供直升机飞行服务,中信海直已经做了40多年稳健的To B生意。但时代热潮之下,这家老牌企业正从安静的通用航空业进入火热的低空经济,一切都改变了。
通航从来不是性感的好生意。即使已是行业第一,中信海直2023年的营收是19.70亿元,同比增长9.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23.11%。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报告;“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被写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新的政策信号下,公司员工更直观的感受是,来公司采访调研的人多了,“现在一周来的投资者比以前一年来的还多”。投资者来评估,媒体问未来规划,顾客期待并愿意尝试公司推出的空中通勤服务……
记者王静仪摄
999元的一张机票,换20分钟的两城穿梭。2024年4月30日,中信海直开通了从深圳南头到珠海九洲的两地往返的直升机航线,未来还将开通更多面向个人的航线,连接大湾区。
无论是股价的变动,还是中信海直从面向企业(To B)到直接面向消费者(To C)的一系列布局,都不难看出:低空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这家老牌企业。
01
999元打“飞的”
从深圳到珠海,坐高铁两小时,坐船一小时,而坐直升机,只要20分钟。
每天下午5点,从深圳南头直升机场出发,乘客们可托运10公斤行李。随着空客H135直升机的螺旋桨快速旋转,人才公园、港珠澳大桥等景色映入眼帘。20分钟后,便可到达珠海九洲直升机场。
下午5点35分,身着红白蓝三色涂装的直升机再次启程,从珠海返回深圳。
这是中信海直今年4月推出的航线,体验价单人单程999元。每架直升机配备两名飞行员,乘客限坐5位,消费人群大多是更注重时间的商务人士,或是愿意尝鲜的人群。
当然,在很多人看来,单程999元并不便宜。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初创企业峰飞也飞过深圳——珠海的航线,按他们的设想,如果将烧油、飞行员操控的直升机替代为用电、无人驾驶的eVTOL,票价可以从999元降低到200-300元。
eVTOL的好处是显然易见的,问题是,eVTOL的商业运营还要等到几年后,现阶段大众能接触到的低空飞行,直升机才是主力。
据我们了解,由于航油、人工、折旧等成本都很高,999元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价”,甚至亏本经营。它开设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盈利,更多的是挖掘市场潜力,积累运营经验,即使一班只有一个乘客,也照飞不误。
中信海直2023年财报
其实早在2019年,中原空客就推出过类似“滴滴打车”的手机应用,中信海直也有过类似想法,但那时无论技术还是市场都还不成熟。
而在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报告,有了政策的推动,大家对面向个人消费端的航空服务愈加关注和期待。
让中信海直成为焦点的低空经济,其实是一种综合的经济形态,主要依托低空空域(距离地面3000米内)。利用载人飞行器或者无人机等(制造端),承担载人、载货等多种作业场景(应用端)。
打开中信海直的微信小程序,就能发现其开拓市场的野心不止于此。
在类似的城际航线方面,未来也会开通深圳到香港、澳门的航班,为消费者提供更方便、多元的选择。
比如从深圳到香港繁华的中环,再到香港机场、澳门机场,即将上线的直升机航线越来越多。
除了通勤,它还提供“空中游览”“私人定制”两项服务。比如游览深圳湾,798元从空中俯瞰海滨城市的美景,每天一共6个班次。
中信海直小程序页面
这样并不盈利的买卖,如果是行业内的小公司,是无法保持常态化运营的,而对于在to B领域已经较为稳定的中信海直来说,“低空经济”这股东风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02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中信海直最早是为了海洋石油开采而成立的,主要任务就是运送海上石油作业平台上下班的职员、器械设备和其他后勤支援工作,总部设在广东省深圳市。
“向天空领海发展”是写在公司门口的格言。1983年3月,为促进海洋石油开发和通用航空发展,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原国家经委、计委批准成立,中国海洋直升机专业公司成立。
41年的经营,中信海直是通航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哥,目前拥有93架直升机和11架无人机。业务涵盖陆上石油服务、海洋石油服务、直升机机外载荷飞行、人工降水、医疗救护、航空探矿、空中游览、公务飞行、私用飞行驾驶执照培训等多个领域。
根据公司2023年财报显示,前五大客户占年度销售额比例为83.5%,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一家就占了65.5%,可见服务海上石油开采一直是中信海直的主要业务。
中信海直2023年财报
中信海直的业绩,跟着大客户一起稳健增长。2021年至2023年,其营收分别为16.81亿元、17.98亿元、19.70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85%、6.98%、9.54%。
从归母净利润来看,中信海直2023年-2021年分别实现3.14亿元、1.94亿元和2.46亿元。
从营收结构来看,公司98%的收入都来自通用航空运输业务,通航维修收入0.3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
中信海直承认,依赖部分主营业务导致的发展不平衡,不利于公司抵抗外部环境带来的经营风险,为此公司将守好海上石油压舱石,聚焦主业,谋求国际国内市场机遇和业务规模的高质量提升,围绕通航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积极开展引航风电、通航维修、陆上通航、无人机等多元化业务及新业务形态,扎实推进第二曲线,力争全面综合发展。
第二曲线是什么?当然是拓展面向c端的业务。
在通航发达的美国,前四大用途分别为:个人休闲、商务、教学训练、空中租车。个人消费市场才是通用航空的增长主力。
有别于海上飞行和城市应急等业务,私人低空飞行更多的是面向大众。消费者对低空经济还需要更多的了解,市场也需要培育。
因此,每个企业都正在从产品入手,通过空游、短途运输和科普研学等“空游+”的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低空交通工具,有更多的途径接触到低空飞行。
记者王静仪摄
中信海直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未来要进一步强化面向普通乘客的消费场景,具体分为两个板块:
一是通勤的需求。有了“深圳——珠海”这条短途通勤航线的摸索,未来考虑将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一个整体,把5大机场连接起来,实现直升机的运转,作为交通的一体化的补充。
第二个就是短途运输。希望在空中游览的路线和人文内涵上下文章,赋予短暂的空中游览更丰富的意义,如开展研学、科普等教育类项目。
03
从飞直升机到飞eVTOL
中信海直是运营公司,通俗来说就是:买来飞行器、靠提供服务挣钱。
当前中信海直运营着亚洲最大的民用直升机队,拥有93架直升机,主要机型包括空客直升机公司生产的EC225、 EC155、AS332、KA32等。
公司拥有202名飞行员,在深圳、天津、湛江、海南东方建有直升机场。
飞了41年直升机之后,海直在运营服务和空域管理方面都有丰富经验;而eVTOL作为下一代的飞行器,过往的经验无疑都能复用。
图源:网络
“eVTOL等电动飞行器与直升机并非为替代关系。”中信海直方面对我们强调,eVTOL的设计和定位主要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短途运输等场景,载荷能力、航程以及飞行速度等方面相对于中大型直升机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尽管eVTOL在某些方面具备优势,但它并不会完全替代直升机,特别是中大型直升机。两者将在各自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对于运营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飞行器,一要安全、二要有经济性。一旦有成熟的eVTOL产品问世,自然愿意下单购买。
中信海直已经与多家eVTOL公司接洽并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沃飞长空、德国Lilium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主要进行后期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的运营和市场方面的需求探索,以及应用场景网络的搭建。
不过现阶段,在技术方面,eVTOL在飞行稳定性、噪音控制、续航能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电池技术的突破,是eVTOL商业化的关键,而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可靠性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以确保在复杂空域环境中的安全飞行。
产品之外,eVTOL的商业化运营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包括起降场所、充电设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等。同时,也需要完善的法规支持和空域管理。
记者王静仪摄
中信海直参与编制的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团体标准《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起降场技术要求》近日正式发布,自2024年6月22日起实施。
从飞直升机到飞eVTOL,中信海直在航线、飞行器上都逐渐积蓄经验,准备飞入正在到来的低空经济时代。
根据华创证券的预测,公司2023年至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2.55亿元、2.83亿元、3.23亿元,保持稳健增长。
低空经济概念的火爆,更多是对产业链的推动和对市场的刺激,企业如何抓住本身的优势,在风口之下成为行业领跑者,这是中信海直正在热潮之下冷静思考的问题。
低空经济的图景刚刚展开,前路仍漫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