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下我身边两个重男轻女的例子
【本文由“印加节度使”推荐,来自《那个叫“招弟”的女孩决定改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讲一下我身边两个重男轻女的例子。一个是我的前同事,70后,山西某县城出生,父母都是体制内人士。她10岁左右的时候父母生了个弟弟,据她所知,这10年间,为了生儿子,母亲是有打胎史的。她研究生毕业在深圳安家,但还是时常被父母要钱补贴弟弟,最怕的就是母亲的电话,一般都是找她要钱。她给我讲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事件就是她带着老公和孩子回老家去过年,长途跋涉几千公里,到了家乡父母不让进门,根据当初的风俗,嫁出去的女儿是不能在娘家过年的,他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县城的小宾馆,过年饭馆都关门了,吃了几天方便面,熬到初二才被允许回娘家,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回娘家过年了。
还有一个是江西某市的,80后,父母也是当地体制内人士,在当地住着别墅,也有个弟弟。她从小也是被PUA,语言暴力,本科毕业之后自己赚钱读完了研究生又读完了博士,现在是某大学的教授了。她跟我讲她的家庭经历,让我眼界大开,虽然我的老家重庆小山村,在我小的时候也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但没听过这样剥削和压迫女儿的实例。她因受不了父母长期的语言暴力和掠夺,工作后与父母几乎断了来往。
孩子天生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她们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只是长年累月的不公对待才对父母越来越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