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好就不要当乖孩子了

文/挪威

原生家庭不好,就不要当乖孩子了,因为大多数不好的原生家庭,是无法为下一代,或者说就是你,提供有效的人生策略的。

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博主说关于自己原生家庭的事儿,她说自己三十多岁了,好像还是没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困扰,聊到最后,自己把自己聊哭了,很复杂的场景,很难判断的是非对错,聊到最后,把自己聊哭了。

博主竭尽全力去维系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平衡,想要自我性,也想要达到传统意义上孝的观念要求,我看完之后有一个极深的感慨,原生家庭不好就不要当乖孩子了。

这话有两层意思,首先,对于所谓他们构建的话语体系以及叙事体系,保持距离,或者离开。事实上那一套体系,离开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那种生存土壤,基本就没效了,而那个生存环境,如果好,也不至于会让家庭不好。

历史上我们有很强的祖先崇拜倾向,现在也有,经常性地你都能看到什么老祖宗的智慧,老祖宗有多么多么牛之类的。事实上,越是原生家庭不好的人,越是要对这种祖宗崇拜祛魅,要对这一套叙事体系这一套话术体系祛魅。

老祖宗这个群体,其实除了先秦一些诸子以及后面的一些大儒如王阳明之类的,大部分,甚至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没什么智慧的。他们不仅自己没什么智慧,他们在解读先秦诸子以及一大些大儒时,还会扭曲他们的智慧。

翻开真实的历史就会知道,生在和平稳定期的老祖宗是少数,生在动乱灾害期的老祖宗才是大多数,饭都吃不饱,动不动逃个荒,哪来的智慧?大多数的所谓智慧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字,「忍」,这个词可以包装成很多概念,如吃苦,如吃亏,如受穷,如顺从,如退一步……等等,翻译过来即是,如何心平气和地逆来顺受。

这种智慧,是不值得学习的,易中天说,不要去看弟子规之类的书,是有道理的,先对祖宗崇拜祛魅,离开一套体系,才能构建一套新的体系。

谈到智慧,很多新生代父母,比如80后90后父母,或许比老祖宗的智慧更多,至少他们会讲出达则报效国家穷则承欢膝下之类的话,而不是一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叙事。谈不到智慧,至少也正常了很多,不是那么扭曲。

第二层意思是,也不要试图改变原生家庭,很多已经长大甚至有经济能力的孩子经常试图这么做。一方面是改变不了,另一方面是你也会被吞噬进去,不好的原生家庭是个能量黑洞,可以吞噬你的所有投入进去的能量。

孩子乖,正常父母怎么对小棉袄,满足,欣慰,疼爱,呵护,所谓母慈子孝,这是一个相对的、良性的互动,父母和子女在这个过程中都受到了情感的滋养。

那么原生家庭不好的父母怎么对待乖孩子,特别是已经长大的孩子,拽着死死不放手,然后什么垃圾什么琐碎都往里面,自己的不幸,人生的苦难,对丈夫或者妻子的不满,一股脑哗哗哗全往里倒,这是拿孩子当泔水桶,或者叫情绪垃圾桶。

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也并没有那么神圣,所谓父爱母爱的另一面,其实应该也带着「父恨」「母恨」,这是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观点,因为归根结底,父母是人,孩子也是人,他们没有任何一方是神,是可以全能满足另外一方的需要。

养大一个孩子得花多少精力,牺牲多少东西,同样的父母也并非全能,孩子也不一定100%满意,都是人,自然在关系维持中就会出现爱,也会出现恨,这种恨也并不是坏事,养育孩子就是一个孩子长大培养出独立人格然后离开父母的过程,恨意有助于这个「离开」的过程。

如果没有这种「恨」意,爱就会变成控制,我爱你,你要一直呆在我身边,听从我的指令。孩子就会变成工具,你其实应该也能觉察到自己对父母的恨,这没什么,很正常,任何关系都会包含爱恨两种情绪,这并不是扭曲。

恰恰相反,只有在扭曲的视角下,如绝对之孝顺之类的视角,爱恨这种情绪才是非正常的。但现在我们知道,扭曲的不是情绪,而是观察情绪或者理解人性的视角。

原生家庭不好的人,应该坦然地承认、接受这种恨意,而不要扭扭捏捏地好像觉得不存在似的,又或者觉得自己这么想是罪恶的,并非罪恶,很正常。

所以,不再执念于改变原生家庭,开玩笑,他们经历了这么久的人生都没有被改变,会被你改变?不可能的,每个人目前所经历的生活,其背后都有整套支撑这种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不会被撼动,至少不会被轻易撼动。

事实上,对于个体来说,历史不是秦汉唐宋的5000年,历史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几十年。历史在我出生之前和死亡之后不存在,存在也没有意义。

而当下,此刻,目前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基本吃喝没啥问题,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支撑,可以轻易跨越物理障碍,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几千公里,也就是一天的时间。

互联网让三观相似的人,可以瞬间找到同类,尽管我们能看到不少负面消息,也经常吐槽,但这是希望社会更好。 

不要沉溺在给自己带来巨大内耗的叙事黑洞里了,不管它们包装成什么样,走出来,基于当下的时代,构建自己的、新的叙事,不管它们用什么眼光看待,叛逆也要、不孝也罢,都不重要。历史对于你而言,是接下来这短短几十年。

这里是 -- 新90后的另一番天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