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吹的台湾版《乐夏》,就这水平?

来源 | 摇滚客

500

今日BGM,《鲜花》,回春丹乐队

本文约247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这两天有个台综热度很高。

《一起听团吧》。

号称台湾版“乐队的夏天”。

此言非虚,主打的乐队竞演,有初出茅庐的,有成名已久的,很丰富。

还主打个性,基本上啥类型的都有,玩金属的,玩朋克的,二次元的,艺术一点的济济一堂。

还主打一个“地下”,舞台灯光,啥都是黑黑的,观众站在下面,颇有一点街头聚会的意思,很Underground。

不过要说赛制一样,也不完全一样。

节目请了四位导师,这个思维其实非常“好声音”。

500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来源:B站,@魏如萱影音站,【一起聽團吧】EP1🎸庾澄慶 魏如萱 乱彈阿翔 陳君豪《想念你/走馬燈/變形金剛/快樂Song》

图片来源:B站,@你今天吃盖饭了吗

这几个人设啊,职业经历啊,粉丝受众其实各异,正好也是涵盖了各个人群。

看这些人在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嬉笑怒骂着抢人,会是看点。看得出制作方的企图心。

按道理说,这个音综播出来应该不错的。

可是,很多人看完却说,没有《乐夏》那味儿。

原因也很简单,曾经沧海难为水嘛。

看惯国家队的比赛,再去看省级比赛,毕竟差点意思。

500

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不夸张,是挺“难为”人的。

平心而论,《一起听团吧》里面的音乐性并不差,很多地方还是可圈可点的。

比如几个导师。

庾澄庆,那是上世纪80年代首张专辑就能卖10万张的主儿,1996年上了英国Unplugged名人堂,摇滚、嘻哈、R&B,都是说来就来;

500

乱弹阿翔,也在音乐圈江湖地位匪浅,选手给他的评价是几个导师里最“生猛”的人,1998年就拿到了第九届金曲奖最佳演唱团体;

500

陈君豪,应该算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制作人之一了,蔡依林、徐佳莹、杨乃文,还有当下极红的告五人,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对了,还有魏如萱,唱的东西有意思,文艺青年的心头好,独特的咬字和极具戏剧张力的嗓音,形成了极具个性的表演风格。

500

她可以驾驭自然卷时期的《坐在巷口的那对男女》,《答应要》中少女怀春的小小心思,还有《脱光光》,一半是鬼魅,一半是童真,有实验色彩。

这样几个人凑到一起肯定是有意思的,质量在线,业务范围又不同,你争我抢间有碰撞。

这个配置,起码比一些音乐综艺请不相干的流量明星当导师,合理多了。

事实上,庾澄庆也在努力还原当年他在“好声音”上当导师的活跃状态。

第一个选手上来,他就想搞点颜色,问女主唱,日本话“痛”是什么意思?

全场哄堂大笑之余,他还装糊涂,说自己也不懂,只是经常听到这个词。

而后,他还和魏如萱两人发生激辩。

他给选手建议,A段乐器的强度和频率和强度可以弱一点,静待副歌处爆发。

结果魏如萱不遑多让,直接开怼:“我觉得可听可不听啦。”

但是,卖力的表演事实上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500

500

根本问题在于舞台硬件和节目制作的简陋。

做几组对比。

就从上面的导师席开聊。导师选人这个赛制让人想到当年的《好声音》还有《好歌曲》。

《好声音》是怎么搞的?一推杆,转身了。《好歌曲》怎么搞的?一拍桌子,屏风下来了。

科技含量不敢说,但仪式感是有的。

《一起听团吧》就耐人寻味了,四个导师,一人一把老虎凳,一人一条毛巾,看上谁了就直接举毛巾。

如果说,举毛巾是一种复古的话,整体视觉的呈现多少有点寒酸了。

再对比一下,前面提到,舞台灯光其实都刻意做得逼仄暗淡,或许有打造一种赛博朋克的感觉,或者是一种带着工业美学的复古感。

500

500

这就很像当年的《中国有嘻哈》。

但《中国有嘻哈》的棚要开阔不少,基本上能做到一个赛程换一个地方,很有章法。

《一起听团吧》切来切去可就那么几个景,灯光也过于死板,一有不慎就会有乡村大舞台,或者夜场的既视感。

比较有意思的,如果没记错《中国有嘻哈》是哈弗大狗赞助的,当时大狗刚出来,盒子车,样子硬派,其实很贴说唱这样的草莽气质。

500

《一起听团吧》是铃木,舞台旁边摆了一辆号称日本原装个性都会车。不聊价格、性能、品牌,就看样子,线条柔和,很阖家欢的感觉,气势上就丢了一截。

再加上镜头总是在有意无意之间扫到这辆车,就是高级不起来。

500

最后一组对比就是和《乐夏》了,不得不说,乐夏的后期制作不是没有硬伤,甚至还闹出过搞错鲍勃迪伦和鲍勃马利这样的谬误。

但是要承认,《乐夏》横空出世时,确实包装得很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年轻观众的潮流审美。

500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后期的插图、贴图、定格动画。丝毫没有廉价的模板感觉。

之前看过一个幕后花絮,都是后期们拿用剪子自己裁出来的,留多少白边还有说头。

你说这是“土法”,但土法里藏着潮流的法门。

500

500

其实,作为一档音乐节目,核心还是音乐作品。

不管节目有没有钱,投入的多不多,如果有好作品石破天惊,那么其他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

可事实上,看看完第一期节目,最大的感受还是四个字。

差强人意。

基本上可以满意,但可以满意就可以不满意。

先聊聊满意的点,台湾省到底是音乐重镇,各种音乐遍地开花,而且唱片工业底子成熟,独立音乐人的技术上,综合能力都相当在线。

再加上,台湾省有写严肃音乐的传统,从当年的民歌运动,到后来的罗大佑这一批人的浸染,很多年轻音乐人的基因里就有言之有物的习惯。

500

但是让观众不够满意的点也不少。

最突出的一个,看完《乐夏》,似乎很难对《一起听团吧》再有惊喜了。

诚然,《一起听团吧》里面不少人玩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一个叫震乐堂的乐队,唱了一首《开坛作法》。

500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来源:B站,@你今天吃盖饭了吗,【一起聽團吧】純享音樂 第一期|一起听团吧 EP1

刚出来唢呐就吹得山响,再加上闽南语演绎,颇有一点乩童起乩的意思。

这就和二手玫瑰搞萨满那一套的民俗,去跳大神很类似,也很有一点九连真人初唱客家话的意思。

问题也来了。

虽然也化浓妆,唱得也歇斯底里,但论这种编排的趣味性,包括现场感染力,震乐堂不及二手玫瑰。

500

虽然同样是方言歌曲,但是九连真人的叙事、概念,包括文学性其实都是更胜一筹,相较之下《开坛作法》内容单调得多。

不光是这一首歌,很多歌都有这样尴尬的局面。

就是节目上的乐队很不错,但是你总能找到他们的高配,而且他们的高配多少也上过类似的节目,引人想象。

哪怕是,曾经上过金曲奖的《还山》,也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500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来源:B站,@你今天吃盖饭了吗,【一起聽團吧】純享音樂 第一期|一起听团吧 EP1

开头的呼麦肯定是想要点睛的,在台湾地区电视节目上也确实是亮眼之笔。

但是像我们这些听惯了腾格尔、杭盖这样正宗的呼麦、长调、马头琴,回头去听欧比王油管上学来的塑料呼麦,一种票友感油然而生。

毕竟,要还山,欧比王还的也是“姑娘美如水,少年壮如山”的阿里山。

而杭盖、腾格尔的山,是封狼居胥,是胡马阴山。

500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 END -

点击「摇滚客」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